一秒记住【顶点小说】dingdian365.com,更新快,无弹窗!
那辆车子刚刚开走,另外一辆车出现,云扬躲在斜坡下面,位置极其隐蔽,右手握紧柴刀,左手轻轻拨开面前的枯草,这一次车门打开,从上面下来的人正是李威。
云扬心头暗喜,看到李威,突然感觉看到了救星,就在他准备从斜坡下方出现的一瞬间,突然发现上面有车子在靠近,而且不止一辆。
这种地方平时几乎很少有车出现,今天突然一下子热闹起来,看着上面出现的车子,云扬的身体又缩了回去。
“我到了,信守承诺,只有我一个人,......
朱远航没有想到,那封来自中央党校的信,不仅引发了他对自己治理理念更深层次的思考,也悄然将他推向了一个更为复杂的权力场域。
几天后,省委组织部突然来电,通知他参加一个由省委主要领导主持的“基层治理改革专题座谈会”。会议地点在省城,时间定在一周之后。电话中语气严肃,显然不是普通的例行汇报。
朱远航心头一紧,隐隐察觉到这背后或许另有深意。他没有多问,只是沉稳地答应下来,并开始着手准备材料和发言提纲。
座谈会当天,省委书记亲自出席,几位常委列席,气氛凝重而不失庄重。与会者除了各地市的主要负责人,还有部分县区书记代表。朱远航作为青岭经验的提出者,被安排在首位发言。
他开门见山,围绕“治理共同体”理念,从实践出发,谈到了制度创新、技术赋能、群众参与等多个维度。同时,他也毫不避讳地提到了当前面临的挑战:比如基层干部对新制度的适应问题、技术推广中的资源倾斜不均、公众参与热情的可持续性等。
发言结束后,现场一片沉默。片刻后,省委书记轻轻点头:“朱远航同志的思路很清晰,站位也很高。但我想问一句??你有没有考虑过,这种‘共治’模式,在某些传统权力结构较强的地区,会不会引发反弹?”
这句话像一把刀,直指核心。
朱远航沉思片刻,答道:“我理解您的担忧。但改革从来不是一蹴而就的过程。我们不能因为可能遇到阻力就止步不前。关键在于如何让制度设计既尊重既有权力格局,又能激发新的治理活力。我认为,只要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任何改革都应有其立足之地。”
省委书记没有立刻回应,而是转头看向其他与会领导。随后,一位省委副书记缓缓开口:“朱书记,你在青岭推动的这套体系,是否已经具备可复制、可推广的基础?”
朱远航坚定地说:“是的。我们在试点过程中,不断调整机制,强化党的领导作用,同时也注重发挥群众自治力量。这两者并不矛盾,反而可以形成合力。”
座谈会持续了整整一天。散会时,天色已晚,朱远航走出会议室,感觉肩上的担子又重了几分。他知道,这场谈话只是一个开始。
回程途中,省委组织部部长亲自送他上车,意味深长地说了一句:“远航同志,组织对你寄予厚望,希望你能走得更稳、更远。”
朱远航点头致谢,心中却明白,所谓“更远”,意味着更大的责任,也意味着更深的政治博弈。
回到青岭后,他立即召集县委班子开会,传达座谈会上的精神,并强调一点:“我们要继续深化治理共同体建设,但也要注意节奏,不能急于求成。尤其是要处理好与上级部门的关系,确保每一步都有章可循、有据可依。”
然而,就在他们稳步推进的同时,一封举报信悄然出现在省纪委信箱中。
内容直指青岭县在推进智慧治理系统过程中存在“虚报项目资金”“技术外包利益输送”等问题,甚至暗示朱远航个人从中牟利。
这封信迅速引起省纪委关注,随即启动初步调查程序。消息传到县委,整个领导班子顿时陷入紧张氛围。
朱远航却没有慌乱,反而第一时间召开内部会议,要求各部门配合调查,并主动向省委、省纪委提交自查报告。他在会上说:“我们不怕查,只怕不透明。如果真有问题,必须严肃处理;如果没有,也要还大家一个清白。”
这一番话稳定了军心,也让外界看到了他的坦荡与担当。
调查持续了半个月,最终结论为“未发现重大违规行为”,但指出个别村级项目存在“审批流程不够规范”的问题,相关责任人被批评教育。
虽然风波平息,但朱远航知道,这不过是风暴来临前的宁静。
果然,不久之后,省委办公厅正式下发文件,宣布将在全省范围内开展“基层治理规范化提升行动”,并成立专项督导组,重点检查各地治理体系的合规性、透明度及群众满意度。
朱远航敏锐地意识到,这次行动既是压力,也是机遇。他决定主动申请成为首批试点单位,并亲自带队制定整改方案,提出“三公开、三监督、三提升”的治理规范标准:
-三公开:村务公开、财务公开、项目公开;
-三监督:群众监督、纪检监督、媒体监督;
-三提升:服务效率提升、群众满意度提升、治理能力提升。
这个方案一经上报,便获得省委高度认可,并被纳入全省专项行动的核心参考模板。
与此同时,朱远航也开始加强与省级主流媒体的合作,邀请记者深入基层,实地采访村民、村干部、技术人员,全面展示青岭智慧治理的真实图景。这些报道在省内乃至全国引发广泛关注,形成了良好的舆论效应。
而在一次省级会议上,朱远航再次受邀发言。这一次,他谈得更加深入,提出了一个全新的观点:“治理现代化的本质,是政治文明的进步。它不仅仅是制度的完善,更是权力运行方式的转型。只有当群众真正成为治理的主体,而不是被动的客体,治理才具有真正的生命力。”
这句话,被多家媒体报道引用,也成为当时关于基层治理讨论中最具影响力的金句之一。
随着治理经验的不断成熟,朱远航的名字开始频繁出现在更高层级的政策研究材料中。有人甚至传言,他可能会被调任省直机关,参与更高层面的制度设计工作。
面对种种猜测,朱远航始终保持低调。他在一次内部会议上对班子成员说:“无论未来去向何处,我们都要记住,治理的本质是为了人,不是为了政绩。我们做的一切,都要经得起历史的检验。”
夜深人静时,他常常独自坐在办公室里,望着窗外灯火通明的县城,思绪万千。
他知道,自己正站在时代的潮头,也清楚,这条路注定不会平坦。但他更明白,真正的改革者,从来不惧风浪,只求无愧于心。
治理现代化,是一条通往未来的路。
而他,愿做那个点亮灯塔的人。
朱远航的治理理念在全国范围内的推广,带来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和认可。然而,他也深知,任何一项制度创新,在实践过程中都不可避免地会遭遇阻力与挑战。
2025年初春,青岭县智慧治理系统进入全面升级阶段。随着“AI下沉计划”的深入推进,村级事务的数字化水平显著提升。但在一次例行检查中,朱远航发现了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部分村组在使用智能终端时,出现了数据录入不规范、操作流程混乱的现象,甚至有村民反映“系统复杂难懂”,导致原本旨在便民的技术手段反而增加了基层负担。
这一问题引起了他的高度重视。他立即组织技术团队深入基层调研,发现症结主要在于培训不到位、宣传不充分,以及部分村干部对新技术存在抵触心理。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朱远航提出“三强化”策略:一是强化技术培训,由县里统一组织村级技术人员轮训;二是强化群众引导,通过设立“数字志愿者”队伍,帮助村民熟悉操作流程;三是强化责任落实,明确村级干部在智慧治理中的职责分工,防止推诿扯皮。
与此同时,他还推动建立“村级治理技术员”制度,从全县选拔一批年轻、有技术背景的人员派驻各村,专门负责智慧治理系统的运行维护和培训指导。此举不仅提升了系统的使用效率,也为基层治理注入了新鲜血液。
但就在治理系统不断完善的同时,一场关于“权力边界”的争议悄然浮现。
南岭乡一位老党员向县委写信,质疑村级议事平台上的决策权归属问题:“现在村里大事小事都要走APP投票,但最终执行还是靠村干部。这种‘线上民主’是不是只是形式?”
这封信被转交到朱远航手中。他没有回避,而是亲自带队前往南岭乡召开座谈会,邀请村民代表、村干部、专家学者共同探讨“共治机制”的真正内涵。
会上,朱远航坦言:“我们推进智慧治理,并不是要把权力交给机器,也不是让村民变成投票工具。真正的共治,是让每一个人都能参与决策,也能监督执行。”
他进一步强调:“技术是手段,人本才是核心。我们要做的,是构建一个既尊重民意,又能高效执行的治理体系。”
随后,他牵头修订《村级智慧治理操作手册》,新增“共治权责清单”,明确村级议事平台的决策权限、执行流程及监督机制。同时,推动建立“议事结果公示+执行反馈”双机制,确保每项决策都能落地见效。
这项改革很快在全县铺开,并得到了省委的高度评价。省委书记专门批示:“青岭经验再次证明,治理现代化的关键在于制度设计的人性化和执行力的有效结合。”
正当朱远航全身心投入基层治理深化工作之时,一封来自中央政策研究室的函件悄然送至县委办公室。函件内容简短却意味深长:
>“朱书记,您的治理共同体理念,已纳入国家基层治理现代化试点规划。现拟组织专家团队赴青岭调研,请予支持。”
这意味着,青岭的探索将正式上升至国家战略层面。
朱远航深知,这是机遇,也是考验。他迅速部署接待方案,并着手整理近年来的治理成果,准备向更高层汇报。
他知道,这条路才刚刚开始。而他,也将继续坚定地走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