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字号:小

第539章 摒弃浮饰

章节报错(免登陆)

一秒记住【顶点小说】dingdian365.com,更新快,无弹窗!


    夏侯玄顿了一顿,寻即说道:
    「禀陛下,就拿台中的寻常公文来说,应包含标题丶拟文书之人丶文书所言何事丶对上司和同僚有何要求等等。」
    曹睿点头道:「事由丶诉求丶依据。诸卿,朕问你们,所谓公文,掰开来是不是就这三件事情?若朕再多说一些,再加上首题丶官职丶批示三项,也就足够了。」
    看着众人若有所思的样子,有的人甚至还有些疑惑,曹睿指了指杨暨:「杨尚书,朕看你神色中似有疑惑,哪里有不懂之处吗?」
    杨暨小心站起身来,拱手问道:
    「禀陛下,臣只是觉得这些事情过于琐碎,陛下以万乘之尊来为此事,臣惟恐过于烦忧陛下了。」
    曹睿嗤笑一声:「这是寻常琐碎小事吗?以朕之才,读这些文书都要多花不少时间。大魏尚书台枢密院,各州各郡各县之中,上下官员小吏又会因这些文书耽误多长时间?」
    「举一反三,见微知着,这才是朕要做的事情。」
    杨暨也连声应歉,随后坐在自己的位子上,微微低头。
    方才就在曹睿与臣子交谈之时,离曹睿最近的司马懿也笔走龙蛇,不断的在纸上将曹睿方才所说总结下来。
    对于司马懿来说,这不过是二十多年前初入仕途时,就掌握的基本功罢了。
    杨暨被皇帝驳斥,众尚书和众散骑们也纷纷意识到,所谓要改革公文,并非只是关注于文体结构这麽简单,更像是对大魏朝野上下一次全方位的变更。
    什麽是朝廷?本质上就是通过各地官吏和流转的公文,来管理国家的一个组织。
    公文精准与否丶简洁与否,清晰与否,直接关系到朝野上下沟通的效率就更好,进而影响整个朝廷丶整个大魏的执政能力。
    曹睿轻吸了口气,继续开口说道:「方才朕说了公文的格式顺序,接下来朕要说的第二点,就是摒弃浮华。」
    浮华……在当今的大魏,绝对算不上一个好词,甚至会令人心惊。
    听闻浮华二字,站在后面的夏侯玄本能心头一惊。就连司马懿也随之愣了一瞬,怎麽又扯到浮华了??
    曹睿说道:「所谓浮华,有浮华之人,也有浮华之文。方才朕曾有言,文学的归文学,公文的归公文。朝廷上下公文须与文学分开,只说事情,摒弃那些浮华之饰。」
    眼见众人还有些不解,曹睿侧过脸庞,看向颇为淡定的侍中裴潜:
    「裴卿是做过荆州刺史的,朕现在便问你一事。」
    裴潜恭敬应道:「请陛下训示。」
    曹睿问道:「就拿今年荆州遭遇水灾一事,如果你还在任,要给朕上表呈明此事,你会如何拟文?」
    「一句一句来,裴卿先想出第一句吧。」
    裴潜思索了几瞬,方才说道:「臣伏惟陛下以至圣之德,泽被宇内,九州万方,皆沐恩情。今太和四年夏,八月霖雨,汉丶淯溢流……」
    「且住,可以了。」曹睿抬手叫停了裴潜:「裴卿这第一句话就有问题。以伏惟开篇,你是朕和朝廷钦命的荆州刺史,荆州乃你治下,发了水灾找朝廷报告就是,有话说话,你伏惟什麽呢?」
    裴潜垂下头来,颇为知趣的默默不语。
    曹睿又说:「好,荆州发了水灾,该治理就治理,该拨粮就拨粮,这是你本职之事,也是朕这个皇帝和朝廷该做之事。」
    「与朕什麽至圣之德,什麽泽被宇内,又有何干系呢?」
    这些都是废话,没必要记录在案的。司马懿抬眼瞟了下沉默中的裴潜,心中不禁轻笑了几声。
    陛下方才刚说过文体的事情,裴潜还是这般说辞,这倒有些像给陛下故意递话了,属实阿谀!
    曹睿轻叹一声:「诸卿,你们身为大魏重臣,中枢之官。朕为天子为元首,你们是爪牙是腹心,又何必在表文中阿谀如此呢?」
    「臣明白了。」裴潜又递上来一句话。
    「臣等恭听圣训。」其馀臣子也纷纷回应道。
    曹睿道:「以后给朕的表文中,把这种没用的谦辞统统去掉。什麽伏惟丶伏乞丶窃以为丶诚惶诚恐丶不胜犬马怖惧之情,朕一个字都不愿看。既然说的是公事,就事论事即可!」
    「还有,裴侍中方才阿谀朕的言语,今后在文书中也一律不要,以正文风。朝中其馀公文,也一并遵照此等办理。」
    「臣遵旨。」裴潜高声应道。
    「还有。」曹睿又抬手指向了陈本:「陈休元的文书中,朕记得还有什麽数十人丶若干人之类的词语,也一并按照实际之数去写。」
    「十六人就是十六人,三十五人就是三十五人。若干丶余丶众丶颇多丶大半之类的词,朕今日都是从你们文书中见到的。」
    可怜的陈本已经弃疗了,躬身行礼道:「臣知错了。」
    曹睿依旧是不在意他,看向正在动笔的司马懿:「司空,再加上一条,公文之中不许有推诿权责之语。」
    「什麽恐有未便丶似应斟酌丶当非臣等所敢专断的话,谁若再写,一并按照怠政处理!该提建议就提建议,若不知如何行事,就将所知事项明白列出,请上官决策就好。」
    司马懿连连点头:「臣知晓了,正在记录下来。陛下今日之教,两汉四百年来都未听闻此事,利国利民,属实功在千秋。」
    曹睿轻笑道:「司空先别急着夸朕,朕还没有说完。」
    「是。」司马懿轻轻颔首。
    曹睿道:「第三项,也就是最后一项,朕要说的就是制度。」
    「治国首在治官,治官则要有制度,有奖惩。」曹睿抬眼看向杨暨:「吏部回去好生想一想,如何从制度上来做此事。要麽在考核上论丶要麽在俸禄上论,总之朕说的这件事情,给各地半年时间,在明年三月底之前全面铺开。」
    「遵旨。」杨暨拱手应道:「此事容易,臣请后日将具体措施禀报陛下圣裁。」
    「好。」曹睿微微颔首。
    眼见皇帝没了继续再说的意思,裴潜抓紧时机,拱手说道:
    「此三项推行开来,大魏朝野上下公文往来将焕然一新,行政也定会高效精详。不过,臣有一事,欲要劝谏于陛下。」
    「哦?」曹睿倒是有些惊讶,抬眼打量了裴潜几瞬,问道:「裴卿有何事劝谏?」
    裴潜认真说道:「臣以为,朝廷文书中言而有物,不加浮饰乃是正道。可臣子们对陛下一片忠谨之心,若是在给陛下的上表中,也如寻常公文一般言事,只怕有些冰冷,难以表达臣子们的尽忠之心。」
    「此事容易。」曹睿轻笑了几声:「说事的上表就按朕方才的说法来,就事论事。若想说些公事之外的,再给朕上些问安丶谢恩的表文就好了。」
    「两者分开,互不干扰。裴卿以为如何?」
    「陛下明鉴,臣已然明了。」裴潜拱手应道。
    裴潜冲锋在前,其馀臣子也不愿落后,纷纷在旁点评和恭维了起来。
    或是称赞陛下睿智有德,或是说此举能改善吏治,傅巽甚至还感慨起头上白发,若是早二十年有这般制度,也不至于日日熬夜来看文书了。
    曹睿也只是笑笑,并不具体回应。
    司马懿轻咳一声:「禀陛下,方才陛下训示,臣已悉数记下了,请允臣总结一二。」
    「是该总结一下的。」曹睿笑道:「待总结后,司空为朕时常盯着此事的推行。方才定下的半年之期,勿要忘了。」
    「臣遵旨,定然无误。」
    司马懿拿起桌案上的纸张,组织了一下语言,开口说道:
    「今日陛下关于朝中公文的圣谕,凡三项,一正格式丶二弃浮饰丶三纠吏治。」
    「所谓正格式,是让公文标准可读,为大魏上下官吏节约用时,提高效率。」
    「标题之中,应注明时间丶官员丶事项,如《太和四年八月荆州水灾请拨粮疏》。」
    「正文之中,先论事由丶再论诉求丶后论凭据,最后再留出批示之处。」
    曹睿轻轻点头:「司空总结的不错,朕就是此意。」
    司马懿继续说道:「所谓弃浮饰,乃是根除公文之中表述冗馀丶权责模糊,使得言语更为精准。」
    「公文之中,务必去掉过度之谦辞,摒弃阿谀冗馀之语,禁止模糊用词,且防权责推诿。」
    司马懿顿了一顿,接着说道:
    「所谓纠吏治,就是以制度来促成此事。」
    「陛下,臣已总结完毕。」
    曹睿点头道:「司空说的不错,朕甚嘉之。」
    「今晚朕将你们唤到书房来,实有些不吐不快之感。朕还无意中扰了司空和卫尚书的家宴。」
    司马懿和卫觊当即起身拱手,称并无妨碍,是他们未能提前想到皇帝召见。
    曹睿道:「这样吧,你们诸位都各自回家。八名散骑侍郎在朕这里,晚饭也没得用。朕今日赐宴,你们八人与朕一同用膳。说起来,朕还是第一次为散骑留宴。」
    夏侯玄等人连忙应道:「臣等恭谢圣恩。」(本章完)
章节报错(免登陆)
验证码: 提交关闭
猜你喜欢: 玻璃之笼 剑出霜满城 动物聊天群:失宠真千金一炮而红 双大明对比:朱元璋求我当女帝 从九百层归来 我,主角残疾弟弟SSS级天赋 人在截教写日记,通天被玩坏了 八零悍妻揣崽后,植物人老公心慌慌 我开的真是孤儿院,不是杀手堂 凡骨 将北伐进行到底 天下长宁 雁来月 大明:家妻上将军 娱乐:有外挂了谁还谈恋爱啊 华娱情报王 望仙门 诡三国 逆命相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