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秒记住【顶点小说】dingdian365.com,更新快,无弹窗!
宫中饮宴,当然皇帝说什麽就是什麽。
莫说『建业』二字不好,就算说今日在场的吴国群臣名字不好,说顾雍该叫顾忠丶阚泽该叫阚水或者阚湖,此二人也要当场接纳并立刻改名的。
负责主持今晚宴席的曹植拱手说道:「禀陛下,臣数日前曾听说过建业二字的由来,此二字属实不好。」
「哦?皇叔说一说,此二字是怎麽来的?」曹睿明知故问。
曹植轻咳一声,在殿内众人面前朗声说道:「建安十六年之时,逆贼孙权将其治所从丹徒左近的京口迁至秣陵。第二年,孙权改秣陵为建业,或有『肇建基业』之意,这是孙权图谋割据和自绝于天下的铁证!」
「竟是如此。」曹睿叹了一声:「难怪朕一直觉得建业此名不妥,既然如此,那就更应该将其更名了。」
「顾卿!」曹睿扬声点了一人。
「臣在。」顾雍当即拱手应答。
「朕要改建业之名,素闻顾卿是扬州大儒,不知顾卿可有什麽想法?」
顾雍哪里敢有什麽想法?这种事情躲都来不及躲,哪有正脸贴上去的道理?
「臣实在愚钝,不过臣也认为曹将军之言极善,建业是孙权篡改之名,如今大魏自有圣朝气象,不该用旧时之名的。」
曹睿轻笑一声,又伸手指了指阚泽:「阚卿呢?」
阚泽的反应比顾雍还要紧张,直接跪俯在地上了,连连表示自己并无意见,都按陛下的旨意来行。
曹睿也不再与他们多废话,随即说道:「朕两年前升寿春为大魏五都之一,取代了谯县的地位。如今朕已率虎贲之师渡江向南,吴地初平。」
「既然建业成了扬州新的州治所在,朕就以此城取代寿春,成为大魏五都之一的东都。取『大江永宁』之意,改建业为江宁!」
「陛下圣明。」曹睿话音刚落,一旁不远处的曹植当即拜倒。
「陛下圣明。」殿中参加宴席的数十名臣子也一并跪拜。
曹睿扫视左右,看着台下跪拜着的臣子们,徐徐说道:「都平身吧。扬州刺史蒋济何在?」
「臣在。」蒋济拱手相应。
曹睿笑道:「为朕修这个东都宫室的任务朕就交给你了。朕今日勉强在此地饮酒,观殿中的各处陈设布置,皆有不伦不类之感。宫殿者,当以壮丽重威,此宫就以长乐为名,唤作长乐宫吧!」
「臣谨遵陛下旨意。」蒋济深施一礼。
……
宴席仍在进行,接下来的气氛也就平缓得多了。
顾雍即兴写了一首短诗来贺:「圣祚无疆,庆传乐章。金枝繁茂,玉叶延长。海渎常晏,波涛不扬。汪汪美化,垂范今王。」得到了殿内君臣们的一致好评。
顾雍在江宁城中作诗应和,而大魏在大江沿岸实控地域的最西端,柴桑城中,桓范率军从鄱阳城出发,直到入夜方才赶到柴桑。
「见过陆将军。」桓范匆匆赶到军帐左近,陆逊已经在帐门处相迎了。
「桓将军。」陆逊笑着点头:「桓将军自皖城出发南下,前后展转超过千里,几乎抓获孙权本人,战绩卓着,实在当贺。」
桓范拱了拱手,略略一笑:「微末之功,又如何与陆将军制霸大江,驱除吴兵来的重要呢?真如萤火与皓月一般了。」
「桓将军莫要谦虚了。」陆逊伸手朝内一指:「还请入内。」
桓范却没有先走:「朝廷已有分派,命我遵陆将军节度,属下请陆将军先行。」
「好。」陆逊笑笑,而后直接入内。
二人相对而坐。
陆逊倒也没多客套,直接发问:「鄱阳左近的战事如何了?」
桓范嗤笑一声:「孙权都已遁走,鄱阳左近的大势已经再难反覆了。我从南昌开始分说?」
「好。」陆逊点头。
桓范道:「上月分兵之时,我已命游击将军孙礼孙德达率一千中军骑兵,三千外军步卒往南昌左近镇压形势。由于吴国豫章太守归降的缘故,加之孙德达在南昌坐镇丶又许了周边郡县官员保存原职,故而西至阳乐丶南至新淦的城池都已归附。」
「前日孙德达传讯于我,称欲留一千步卒在南昌坐镇,孙礼本人领一千骑丶两千步再加上从豫章郡中临时徵召的吴国辅兵数千人南下,往攻巴丘。」
「由于得了将军传讯,故而孙德达的事情我还没有回应。不知将军意下如何?」
陆逊想了几瞬,而后说道:「从南昌向南皆有水路可依,最南可以走水路直到赣县。但左近城池尽皆都是小城,百姓不多,土地出产稀少,难以供应大军取用。应命孙礼沿途以威逼招抚为主,尽快攻至赣县,然后回军向北回到南昌左近。」
桓范点头表示赞同:「将军所言极是。我明日就给孙德达传讯,不过当给他多少期限为好?」
「沿途皆有河流可依,前后两月已经足够。」陆逊随口说道。
「好,就依将军之言。」桓范点了点头,继续说起了鄱阳军情:「攻略鄱阳郡倒也简单。周鲂率本地土民万馀人守在鄡阳,我只略略施下计谋,先阻断鄡阳道路,又轻取鄱阳城,而后将鄱阳城中守城之人的头颅取下拿到鄡阳城下,城中当夜就有守城之人乘夜溃走逃散。」
陆逊对此评价道:「说起来,还是孙权在彼处徵召百姓过于仓促,又走的太急,将军队都一并带走的缘故。」
「就是这般!」桓范轻呼了一口气:「接下来我部该如何运作?还请陆将军示下。」
陆逊开口问道:「除了留镇鄱阳郡中和列次战斗损失的兵力外,你处能调多少兵力至柴桑?」
桓范想了几瞬,而后说道:「骑军三千,步军一万五千,共计一万八千之数。鄱阳丶鄡阳二城刚刚平定,彼处还需有人弹压方可不至生乱。」
「那好。」陆逊徐徐点头:「将这一万八千众都调到柴桑来!孙权既然前日弃了柴桑西逃,不敢与我作战,按此人的性格必然心中不忿,随时都有可能从上游再来!」
「江上之事我自可为之,陆上之事还需桓将军襄助。」
「将军放心,属下省得!」桓范认真应下。(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