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秒记住【顶点小说】dingdian365.com,更新快,无弹窗!
郑成功是偷鸡不成蚀把米,丢掉了自己多少年建设起来宝岛的大半领土,而南明国的固执己见,同华夏军搞的关系十分复杂和僵硬,也让他们付出了代价,丢掉了半个广西州,现在他们只拥有琼州岛,雷州半岛,广东一半,广西一半,云贵少数地方,四山州零碎的几块地盘,一帮名义上服从南明,其实他们可能调不动对方的军阀靠拢在南明国周围。
诸多事情在说明,南明国岌岌可危,郑成功也是摇摇欲坠,华夏军如日中天,无敌于天下。
张强对于此刻的形势很是满意,一边同二女颠龙倒凤,一边优哉游哉的巡视全部领地,日子过得相当舒心。
而在南明国,朱聿健和诸多南明国官员却吵成一片,纷纷指责对方是祸国殃民的罪魁祸首,朱聿健也受到众人的质疑,众人认为他的能力不足以领导南明国,要是以往,谁都不敢指责他们什么,毕竟他们一个是皇帝,一个是权倾朝野的宰相首辅。
指责的人以李光地,李光熊为首的一般心向华夏军的官员们,自从李定国逆势逆袭成功,这种形式就从底层悄悄的发展,然后最终在朝堂上形成舆论压力,使得朱聿健和苏观生抬不起头来。
如果一个人还好,可这种潮流愈演愈烈,已经得到大部分官员的认可,从而从底下到朝堂上光明正大的指责,面对这种情形,朱聿健表面上和和气气,软言软语,暗地里,回到后宫,却摔杯子,碟子,踢翻桌椅板凳,恨得咬牙切齿的,却拿那些人毫无办法。
总不能都杀了吧,虽然大明还是南明,无论是曾经辉煌,还是如今的衰落,想要当官的人一大把,根本不缺这百十来个官员,可谁又能取代他们的作用?
仓促上来一帮官员,他们只会听命,却不会打战,或者管理朝政,斗争,那么这些人就对南明国毫无用处。
朱聿健和苏观生几次物色一些官员来顶替他们这些反对者,可这些官员一上来败多胜少,那是浸淫几十年的那些南明国或者原先大明国官员,亦或是原先的弘光朝廷,永历朝廷的明官们的对手,几下就被搞想下去了,想要提拔也扶不起来。
这时候,朱聿健才发现不是苏观生太固执,是华夏军太厉害了,他们不仅从军事上取得胜利,在争夺民心上也取得了胜利。
经过苏观生的秘密调查,那些反对他们的官员大都是心向往华夏军的强大,此时已经把家小都安置在华夏军地盘上了,或者家小已经在华夏军占领的地盘上了。
这些人也许没有经过华夏军的策反,但华夏军蒸蒸日上,打败清军,打败泰西人,打败郑成功,打败永历何腾蛟,如今的何腾蛟正在四山山窝里面同土司头人们做斗争,带领不足八千的兵马痛苦的在四山一边抵御土司头人们的骚扰,一边同四山其他势力做斗争,兵马越来越少,地盘越来越小,眼看着快灭亡了。
看到华夏军如此,很多人心思改变了,他们已经看到华夏军一统天下的气势,是坐在一艘注定要沉的船只上等待死亡,还是跳到一艘高大,豪华,必将驶向安全的彼岸的大船上苟且偷生,这是所有人没有选择的选择,动物的本能。
所以大多数即便以前曾经跟着苏观生反对华夏军的南明国官员也信心动摇,暗地里默许一些南明国明令禁止的和华夏军一切有关的事情发生,而从来不作出反应和处罚。
他们花的钱,不再是金银铜铁的这个时代的主流货币,而是无法仿制的流行天下的纸币,华夏元。
铜钱在一些很少的领域,比如平民百姓哪里还有市场,而银两,几乎都被华夏元取代,华夏元代表着华夏军,拥有华夏元在南明国被认为是一种有能力的表现,而且华夏元携带方便,没有火耗,不会被商家和官家剥削,一元就是一元,实打实的。
很多从开头的同华夏军正常贸易时候流通起来的华夏元进入人们的生活,即便是朱聿健打赏官员,将士,宫廷用度都是用华夏元付账,正常贸易的时候,华夏军哪里过来的商人们一般都收华夏军的华夏元,货物出卖收的也是华夏元,没有华夏元,对不起我的货物不卖给你。
通过这种手段,华夏元通过几年的功夫一点一点占领市场,挤得这时候流通的金银铜铁没有了市场。
由于战争的关系,由于南明国的势力触角并不很长,因此在南明国的铜钱和银两的兑换比例一天三变,昨天还是一千铜钱为一贯,明天就是一千五百文铜钱为一贯,买东西如果去的迟了,你拿着一千铜钱根本买不到一贯的货物,一两银子从以前的六七百文变为如今的两千七百文一两银子,花的钱多了,却不一定买到货物,这让老百姓痛苦不堪。
生活大受影响,很多南明国官员或者吏员收税肯定不会吃亏,你拿着六七百文去交一两银子的税,可能今天要是交了,就没有麻烦了,稍微迟点,明天就可能你发现钱不够交税了,今天借的钱,本来是一千文一贯,一两银子,利息一厘,明天还钱的时候,虽然表面上利息还是一厘,可你要还的是一千五百文钱的一厘,那就还的多了。
这没有什么补上就是了,可问题是哪有人有那么多钱,交了税,还了钱,以后的生活不过了吗?
他们本来挣不了多少钱,可能借贷出来想要还钱,本来能承受,可后来兑换比例变了,他们就得承受更重的负担,而南明国官员都是原先大明的官员,他们可不会仁慈的,于是压迫于反抗就这么形成了。
起义,闹事,各种问题出来了,本来有限的军力用来镇压百姓了,那些招募来的士兵本身也是被喝兵血,饿肚子,不领或者少领军饷的,哪有那么多动力帮你打仗,于是南明国发现他们民政上一塌糊涂。
这时候他们发现使用华夏军的华夏元要便利的多,稳定的多。
华夏元一元是多少文,不会减少,也不会多起来,就是固定的,而且官员们喜欢收,吏员们也喜欢收,华夏元能购买华夏军物美价廉的物品,不用受到借贷人员的苛待,不用受到商人的盘剥,不用受到官员们的压迫,老百姓觉得好,于是他们互相转告亲朋好友,除了那些就是一辈子不出几十里生活区域,与世隔绝的地方,大部分南明国土地上的百姓和官员们都习惯或者喜欢使用华夏元。
而且没有华夏元买不到华夏军商人物美价廉的物品,华夏元不和金银铜铁钱币兑换,没有贬值一说,而且携带和使用方便。
就这样,华夏军的华夏元从一开始就占领了南明国的经济高地,对南明国的经济造成了不可逆的伤害。
获得了民心,使得大家通过华夏元认识了华夏军,关心起华夏军来了,谈论的话题都是华夏军怎么样,怎么样,华夏国地盘上的老百姓生活的怎么样。
相比那些与世隔绝,消息闭塞的百姓们,官员这个群体一向是高智商,消息灵通之辈,也是头脑灵活的人,对于新的事物接受起来很快的一帮人,也许他们理解不了华夏军这么做的原因,可不会阻挡他们追赶潮流,往更有利于自己的地方走,或者看。
潜移默化的一些官员们就接受了华夏军的思想和存在,对华夏军向往起来了。
当然也有一帮心智高,智商高的,或者本身就是从事商业活动的官员明白这种道理,曾经向朝廷建议杜绝华夏军的华夏元的流通,重新铸造南明国的货币,使用金银铜铁,华夏军同南明国交恶,一半是由于华夏军的成分被南明国很多顽固的官员判定为李自成流的叛逆,逆贼,要对付华夏军,一半就是由于华夏元使得官员们的暗地里对百姓的剥削被通过华夏元中和了,损失最大的是他们,于是提议和华夏军停止贸易,驱赶或者捕杀华夏军的商队和商人。
他们这么做的后果就是引来了华夏军的禁绝同南明国的贸易,使得华夏军的物品对于南明国的帮助下降了。
南明国地盘狭小,他们本身处于当时属于莽荒之地,百姓稀少,商人活动多,但商业利益并不大,物资匮乏,尤其是生活物资匮乏的地带,和富有的江南,扬州等地相比,连盐这种东西都产出稀少,需要从四山州引进,或者海上贸易,同华夏军的贸易获得,这么一来,他们就发现很多人家吃饭连盐都没有了,市面上很难买到盐了。
尤其是华夏军产出的那种既便宜又价格低廉,包装好的雪白的雪花盐。
人身体里面不能没有盐,一天不吃没有力气,两天不吃身体出问题,三天不吃人就报废了。
于是很多商人开始暗地里走私华夏军的雪花盐,华夏军也让他们走私,价格提高一倍,他们回来能卖十倍的暴利,而且华夏军一样不收金银铜铁,就要我们的华夏元,没有华夏元,不能交易。
强迫华夏元继续深入和影响南明国的生活和生存。
因为南明国同华夏军交恶,所以华夏军打下了南明国几个边境的州县,并且占领了原先皇帝行在肇庆府,使得南明国惊恐不安,放松了对南明国商人的限制,华夏元明目张胆的进入南明国。
战争当然不只是占领几个地盘而已,张强学足了后世泰西人对于大清朝的欺负手段,割地赔款,把南明国仅有的一些银两都要走了,这使得本来就没有多大地方,没有多少商业收入的南明国经济雪上加霜,没有钱币流通在市场上,这是个大麻烦,更加使得华夏军的华夏元实际上统治了南明国的经济市场。
用着华夏军的物品,使用华夏军的钱币,官员们再不聪明也应该明白大势所趋了,于是头脑灵活的官员们开始频频向华夏军抛橄榄枝,原先只不过是李光地一个人心向华夏军,后来就有了李光熊这个他的本家兄弟加入,他们都是有要好的官员的,朋友的,亲戚的,于是很多南明国官员或是直接辞官不做,然后投靠了华夏军,为华夏军效力,或者暗地里帮助华夏军,或是同李光地,李光熊他们在朝堂上开始反对苏观生和朱聿健这对老顽固。
逐渐形成了现在的局势。
战场上失败,同华夏军的战争由于华夏军的强大,被占领几个同华夏军接壤的州县,原先皇帝行在被占领;同李定国的战争,使得他们丢掉了广西州大部分州县,土地,使得南明国被打回原形,势力减少,实力减弱,很多摇摆的官员不是投靠了大清,就是投靠了大金,要不就是向李定国投降,最多是跑到了华夏军地盘上,投靠了华夏军。
经济上惨败,被华夏军控制了货币发行,商品市场。
没有了钱币,没有了财富,谁会效忠于你?
南明国为了自己的理想,光复大明江山,绝对反对叛逆,丢掉了生存的资格,虽然在张强的系统更新以后出现的各个势力的实力排行上,显示的实力指数为一般,可实际上他们已经变成了任由华夏军宰割的一头肥羊。
而如今华夏军已经不需要南明国给他们牵制大清了。
原先大清可能按照系统的显示是无敌的,实力指数高达一万整数,可以说来势汹汹,人心所向,可如今大清在系统的实力指数上显示的是很强大,不过七千的指数。
并且随着他们同大金国的战争旷日持久,越打越大,实力指数越来越弱,张强看到大清的实力指数已经向比较强大下滑,大约达到了六千九百的指数,一会儿又重新升上很强大这个台阶。
这个原因很多,因为他们受到了泰西人的支持,军事上和物资上,商业贸易上,并且面对大金国,实力指数只有强大一档,大约五千指数,大金国由于地处内地,还是黄土高原,本身就物资匮乏,商业不是很繁荣,科技水平发展低下,所以大金国同大清国的抗争,注定是失败的。
而华夏军现在的指数是如日中天,蒸蒸日上,实力指数达到了九千八百多,很快就要突破无敌这个界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