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秒记住【顶点小说】dingdian365.com,更新快,无弹窗!
复活节的最后一天下午,梅纳村依然人头攒动,甚至有第一天到达的‘新人’。
许多游客选择把复活节假期和五一小长假连接到一起,形成一个十几天的大长假,一次性把普罗旺斯玩个痛快。
但这些晚来的人只...
【第十章?秋光正好】
清晨的阳光透过薄雾洒在田野上,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露水气息。我推开酒馆二楼的窗户,深深地吸了一口带着草木清香的新鲜空气,心情也随之明朗起来。
楼下传来熟悉的脚步声,林雨桐已经起床,在厨房忙碌着准备早餐。她总是这样,天刚亮就精神抖擞地开始一天的生活,而我则常常赖床到日头晒屁股才起得来。
“阿辰,别发呆了,早点下来吃饭。”她朝楼上喊了一声,声音清脆悦耳。
我应了一声,洗漱完毕后下楼。厨房里热气腾腾,桌上摆着几碟小菜和刚蒸好的小米粥,香气扑鼻。
“今天还有安排吗?”我一边吃一边问。
林雨桐点头:“嗯,苏晴说今天要带人去老学堂那边测量墙体结构,让我也过去帮忙记录数据。”
“那我去看看周然那边的包装设计有没有新进展。”我说。
我们边吃边聊,窗外的桂花树在晨风中轻轻摇曳,花瓣落在窗台上,像是秋天送来的第一封信。
---
吃过早饭,我和林雨桐各自出发。我骑着自行车往手工坊方向去,一路上遇到了不少熟人,大家热情地跟我打招呼,有的还问我酒馆最近的营业情况,或者薰衣草精油的发货时间。
“阿辰啊,你们那个小瓶子包装真好看,我媳妇买了两瓶送人,人家都说有品位!”王叔笑着说道。
我笑了笑:“多谢夸奖,等新批次出来,给你留一瓶试试。”
走到手工坊门口,周然正蹲在门口修一个旧桌子,旁边堆满了从老学堂搬回来的木料。
“你来了!”他抬头看见我,笑嘻嘻地说,“快帮我看看这个书架的设计图,我觉得高度可能有点问题。”
我走过去,仔细看了图纸,点了点头:“确实太高了,小朋友够不到上面的书,可以改成三层,中间加个矮柜,放点绘本。”
“对哦,我怎么没想到!”周然一拍脑袋,“还是你考虑周全。”
我们一边讨论一边修改图纸,不知不觉太阳已经升得老高。周然忽然停下笔,看着我说:“阿辰,你说咱们这么折腾,真的能改变什么吗?”
我愣了一下,随即笑了:“当然能。你看,村子里的人都动起来了,孩子们也开始期待图书馆的样子了。这不就是改变的开始吗?”
他沉默了一会儿,点点头:“也是,至少比以前热闹多了。”
---
中午我在手工坊吃了顿简单的午饭,便骑车前往老学堂。远远就能看到那里已经聚集了不少人,苏晴和陈默正在跟几个工人讲解施工细节,林雨桐在一旁拿着笔记本认真记录。
“阿辰!”苏晴看见我,招手让我过去,“快来帮我看一下这个墙角的裂缝,会不会影响整体结构?”
我走近一看,果然发现有一道明显的裂痕从地面一直延伸到墙上,看起来有些触目惊心。
“这个问题得找专业人士评估。”我皱眉道,“不能贸然动工。”
“我已经联系了县里的建筑检测中心。”陈默插话道,“他们明天会派人过来检查。”
“那就先停工几天吧。”我说,“安全最重要。”
大家纷纷点头表示赞同。这时,一位年迈的老村民走了过来,手里拿着一根拐杖,脸上布满皱纹,却眼神明亮。
“年轻人,”他开口说话,声音沙哑但坚定,“我小时候就在这个学堂念过书,那时候屋顶漏水、地板塌陷,但我们照样读书写字。现在你们要把它修好,是件大好事。”
我们都安静下来,听着他讲述当年的故事。他说起那时候老师如何用粉笔在地上画字,学生们围成一圈跟着读;说起冬天没有暖气,大家靠火盆取暖,手上长满冻疮也不喊苦。
“这座学堂承载了几代人的记忆。”老人最后说,“希望你们能把它修好,让它继续为孩子们服务。”
我们都被他的故事感动了,纷纷表示一定会尽全力把项目做好。
---
接下来的几天,建筑检测人员如期而至,经过全面检查后确认主体结构基本完好,只是需要局部加固。工程重新启动,村民们干劲十足,连一些在外打工的年轻人也特意请假回来帮忙。
我和林雨桐依旧负责协调酒馆和生态花园的工作。随着薰衣草精油销量的增长,我们开始尝试推出新的产品线,比如香包、香薰蜡烛和护手霜。周然设计的包装风格也越来越成熟,甚至吸引了几家外地文创品牌的合作意向。
某天晚上,我们在酒馆一楼的小厅里开了个小会,讨论下一步的发展计划。
“我觉得我们可以把酒馆的一部分空间改造成体验区。”我说,“让游客亲手制作香包或者蜡烛,增加互动感。”
“还可以定期举办小型音乐会或者诗歌朗诵会。”林雨桐补充道,“这样既能吸引文艺青年,也能提升品牌调性。”
“太好了!”周然兴奋地说,“我可以设计一系列限定款产品,配合活动推出。”
大家越聊越起劲,仿佛看到了未来的无限可能。
---
十月的第一个周末,图书馆的主体修缮工作终于完成。那天全村人都出动了,大家自发组织了一场小小的落成仪式。村支书亲自剪彩,孩子们穿着整洁的衣服排成队列,唱起了童谣。
我站在人群中,看着那一张张笑脸,心中涌起一股暖流。
林雨桐悄悄走到我身边,轻声道:“你还记得我们当初的梦想吗?”
我点点头:“记得,想过一种更自由、更有意义的生活。”
她笑了:“我们现在做到了。”
---
夜幕降临,月光洒在新建的图书馆门前,映出一片银白。风吹过花田,带来一阵阵沁人心脾的香气。
我坐在酒馆的露台上,翻开笔记本,写下:
“秋天来了,日子一天天变短,但我们的梦想却越来越清晰。生活或许平凡,但只要用心经营,每一天都能活出诗意。”
合上本子,我望着远方,心中一片宁静。
【第十章秋光正好(续)】
夜色渐深,酒馆的灯光一盏接一盏亮起,像星星落在了这片土地上。林雨桐已经回房休息,我独自坐在露台上,手边放着一杯温热的红茶,思绪却飘得很远。
这几天村里热闹极了,图书馆的修缮工作进入尾声,村支书还专门组织了一次村民大会,讨论后续的管理和运营问题。大家的积极性空前高涨,几个老人主动提出要轮流值班,帮忙整理书籍、接待来访的孩子们。
“咱们村虽然小,但也不能落后。”老李头拍着桌子说,“现在城里孩子都有图书馆,咱也不能让娃娃们输在起跑线上。”
我听着这些话,心里暖洋洋的。曾经那个被遗忘的小村庄,如今正慢慢焕发出新的生机。而这一切,似乎都从我们决定回来的那一刻开始。
---
第二天清晨,我早早起床,骑车去了手工坊。周然已经在门口等着了,手里拿着一沓新设计稿。
“阿辰,你来得正好!”他兴奋地说,“我昨晚灵感来了,画了几套新的包装方案,你觉得怎么样?”
我接过图纸仔细看了看,发现这次的设计风格比之前更加成熟,色调柔和,图案精致,融合了当地花田和乡村生活的元素,既有现代感又不失乡土气息。
“很好,很有普罗旺斯的味道。”我点头称赞,“可以先做一批样品试试市场反应。”
周然眼睛一亮:“那我现在就着手准备材料。”
我笑着拍拍他的肩膀:“加油,我相信你能做出更好的东西。”
离开手工坊后,我又去了老学堂那边。工人们正在做最后的清扫和布置,孩子们已经迫不及待地在门口张望,有几个胆大的甚至偷偷溜进去看了好几趟。
苏晴和陈默也来了,他们正和几位志愿者一起整理图书。这批书是县里文化局捐赠的,种类繁多,从童话故事到科普读物应有尽有。
“你们来啦?”苏晴看见我,笑着说,“等会儿我们打算测试一下音响系统,看看读书会用的麦克风效果怎么样。”
“需要帮忙吗?”我问。
她点点头:“当然,你去二楼把那些音箱搬下来吧。”
我和几个工人一起把设备搬下来,调试了一下,声音清晰稳定,应该能满足日常活动的需求。
---
午饭是在村口的小饭馆吃的,老板娘特意做了几道拿手菜招待我们。大家围坐在一起,一边吃饭一边聊天,气氛轻松愉快。
“你们知道吗?”陈默忽然开口,“县里的教育局听说我们要建乡村图书馆,还专门派了个调研组过来考察。”
“真的?”我有些惊讶。
“嗯。”苏晴点头,“他们说如果运行顺利的话,可能会把这个项目作为典型推广。”
我们都沉默了一会儿,彼此对视一眼,心中明白这意味着什么??这不仅仅是一个图书馆,而是我们整个计划的起点。
---
午后阳光明媚,我带着相机去了生态花园。那里已经开始种植新一轮的薰衣草,还有几块试验田种上了迷迭香和百里香。林雨桐和几个村民正在照料花苗,汗水顺着她的脸颊滑落,却掩不住脸上的笑意。
“你看,这一片长得特别好。”她拉着我的手,指着远处的一排花田,“再过两个月就能收割了。”
我蹲下身,轻轻抚摸着一朵刚绽放的薰衣草,香气扑鼻而来。
“我们的生活,就像这片花田一样。”林雨桐轻声说,“只要用心经营,总会开出最美的花。”
我望着她,心里一阵柔软:“谢谢你一直陪着我。”
她笑了:“因为我知道,这里才是我们的归宿。”
---
傍晚时分,我们在酒馆里开了一场小型庆祝会。除了我们团队的人,还有不少村民自发前来,大家带来了自家做的点心和果酒,欢笑声此起彼伏。
“来,为我们的未来干杯!”苏晴举起酒杯,眼神坚定。
“干杯!”我们齐声回应。
那一晚,酒馆灯火通明,歌声飘荡在整个村庄。孩子们在院子里追逐打闹,大人们围坐在桌旁谈天说地,仿佛这一刻就是最真实的幸福。
---
几天后,图书馆正式对外开放。那天一大早,村民们就带着孩子早早排队等候,脸上写满了期待和自豪。
“欢迎来到你的图书馆。”我对一个小女孩说。
她睁大眼睛看着我,满脸惊喜:“真的吗?我可以随便看书吗?”
“当然可以。”我笑着点头,“只要你喜欢。”
她开心地跑了进去,身后传来她母亲温柔的笑声。
我站在门口,看着一个个孩子走进这座承载着希望与梦想的建筑,心中涌起一股难以言喻的满足感。
林雨桐走到我身边,轻轻握住我的手:“我们做到了。”
我低头看着她,眼里满是柔情:“是啊,这只是个开始。”
风吹过花田,带来阵阵清香。夕阳洒在每个人的脸上,映出一片温暖的金黄。
我翻开笔记本,在最新一页写下:
“秋天是最好的季节,它让我们明白,所有的努力都不会白费。只要坚持,终将迎来属于自己的丰收。”
合上本子,我望向远方,心中一片宁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