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秒记住【顶点小说】dingdian365.com,更新快,无弹窗!
第887章亡国之兆
老实说,耶律延禧的人生,赵孝骞的梦。
男人,谁不渴望美女妻妾成群,整天啥事不干,只管荒淫无道地从这张床到那张床,像一只勤劳的小蜜蜂,每一朵花都授一授粉,采一采蜜。
赵孝骞是大宋皇帝,如果他想要,马上就能做到。
当初刚登基时,宰相章就主动建议过,恳请官家选秀充实后宫。
赵孝骞没答应,至今除了自家几个婆娘,后宫的女子一个都没碰过。
不是不想答应,而是不想年纪轻轻把自己玩废了。
有些事情一旦沉迷,很难再挣脱出来,会上瘾的。
若是赵孝骞真的整日流连后宫美女的石榴裙下,相信最高兴的莫过于政事堂和满朝文武。
由此产生的连锁反应,臣权将在短短数年内渐渐变得强势,君权将渐渐旁落,最后会出现明朝的那种畸形的政治格局,那就是政令皆出于内阁,皇帝说话不管用了。
赵孝骞掌握权力后,并没有放纵个人的欲望,事实上他登基后,脑子里的神经一直紧绷着,着手于处理各种关系和问题,做出各种改变大宋现状的决策。
他和耶律延禧差不多同龄,又都是一国之主,但两人即位后的表现却截然不同。
羡慕耶律延禧,想成为耶律延禧,甚至超越耶律延禧,但赵孝骞不敢。
活了两辈子,这点出息还是有的,放纵欲望的后果,是坠入深渊,赵孝骞非常清楚,所以必须克制。
听着萧奉先娓娓述说辽国朝堂和宫闹的内幕八卦,赵孝骞颇有兴致地安静听着。
萧奉先说得口乾舌燥,端杯饮了一口酒,赵孝骞却若有所思道:「朕听说辽主励精图治,欲效仿大宋,对国内推行新政,可有此事?」
萧奉先地笑出声来:「确有此事,不过如今辽国因为推行新政,朝野反倒更混乱了。」
赵孝骞一点也不意外,变法如此艰难,中原王朝多次变法,难有成功者,王安石的变法几废几立,牵扯了各方的权力和利益,中原都玩不转的事儿,辽国若能成功,那才叫见鬼了。
「耶律延禧推行的是怎样的新政?」赵孝骞问道,
萧奉先道:「辽国变法,大多照搬大宋的新政,只是略有改变,比如辽国照样推行所谓的『青苗法」,仅仅因为这一款新法,这一两年就逼得辽国民间四处造反,朝廷军队疲于奔波镇压。」
赵孝骞笑了,青苗法是双刃剑,可救民,亦可害民。
大宋朝堂至今仍争议不断,很多朝臣上疏要求废掉青苗法,因为它真的就像一柄利器,落在好官手里,可救民于倒悬,落在坏官手里,可令兆民陷万劫不复。
仅仅一项青苗法,大宋朝堂都被它弄得焦头烂额,更何况以野蛮游牧民族起家的辽国,
契丹人的行事风格本就非常粗犷野蛮,新政这种要求讲道理,玩平衡的细致东西,契丹人怎麽可能玩得转,逼得民间四处造反是必然的结果。
萧奉先笑了笑,笑容里满是嘲讽。
「耶律延禧本就不是什麽励精图治的人,他推行新政不过是见辽国日薄西山,国库岁收一年不如一年,而在军事上,辽国对大宋一败再败,将士们的士气低落到了极点,如今更是闻宋军之名而色变。」
「耶律延禧心中着急,害怕自己成了亡国之君,于是不得不谋求变法,为辽国续命。」
「可惜他志大才疏,性情荒淫,刚即位那段日子倒是有几分励精图治的样子,后来新政触碰到辽国太多权贵官员的利益,又没有整治和解决问题的魄力,只是一味地妥协,要麽就是逃避。」
「于是后来新政被弄得半死不活,而他,自从选秀充实后宫以来,索性连朝会也不上了,终日沉迷于后宫美色,最近半年里,新政几乎成了一纸废文,没人在乎了。」
赵孝骞失笑,变法变成这副德行,耶律延禧果真没让他失望。
「辽主怠政,如今辽国是何人在主持变法一事?」赵孝骞问道。
萧奉先嘴角一勾:「是萧兀纳和臣,我们二人深受耶律延禧信任,尤其是萧兀纳,耶律延禧更是将朝政托付于他,如今的萧兀纳,可以说是辽国的半个皇帝了,内外诸事悉由他一人而决。」
赵孝骞一点也不觉得意外,只是淡淡地道:「辽国变法变成这副德行,恐怕你和萧兀纳二人也是功不可没吧?」
萧奉先笑了:「臣忠于的是大宋官家,辽国,臣之仇寇也,令其亡乃臣之使命,辽主昏无道,亡国已是定局,既如此,臣不介意添上一把火,为官家立功。
「6
赵孝骞笑着端杯相敬,萧奉先惶恐起身,恭敬地双手捧杯一饮而尽。
「萧兀纳呢?他还忠于大宋麽?」赵孝骞问道。
萧奉先叹道:「臣与萧兀纳来往不多,观他神色,隐有不甘不忍,奈何辽国已现亡国之兆,萧兀纳回天乏术,他对官家的忠臣纵不如臣,至少也是靠得住的,否则辽国变法不至于被弄得一塌糊涂。」
赵孝骞警了他一眼。
这货的脸皮恐怕比自己还厚。
关于忠诚的话题,不仅踩了萧兀纳一脚,还貌似无意地吹捧了一下自己。
辽国灭亡之前,萧奉先提前跟萧兀纳争宠,以谋前程,心情与动机还是能理解的。
赵孝骞并不在乎萧奉先和萧兀纳如何争宠,那是以后的事。
他关心的是辽国的现状,然后默默计算辽国的气数还剩几何。
如今大宋的情况,其实也不算好,不仅国内问题杂多,而且国库也空虚了,目前只能休养生息,积攒国力。
所以尽管赵孝骞很想对辽国动手,无奈没钱没粮,支棱不起来。
如此,只能让辽国继续内乱,继续烂进根子里,让这座大厦摇摇欲坠,将来王师北伐,只消轻轻一推,大厦便轰然倒塌。
当然,相信耶律延禧也不会让他失望,毕竟将朝政国事全数托付给两位铁杆辽奸,这本身就说明了耶律延禧有着足够的亡国实力。
从萧奉先的口中,赵孝骞充分了解了辽国的现状后,心情终于放松了许多。
现在的感觉,就像前世建国后,我人民子弟兵打阿三一样,不说手拿把掐吧,那也是十拿九稳,基本没有悬念了,灭亡辽国只是时间问题而已。
耶律延禧这个亡国之君当定了,除非他这一两年里过分沉迷美色,马上风暴毙。
「说说正事吧。」赵孝骞道。
萧奉先一愣,眨了眨眼睛,竟一时没反应过来。
赵孝骞忍不住道:「你千里迢迢来干啥了?出使我大宋是为了啥?」
萧奉先顿时如梦初醒,露出郝然之色:「官家不提醒,臣都差点忘了,没错,臣这次是奉辽主之命,来与官家商谈往年岁币之事的。」
赵孝骞悠悠地道:「怎麽个章程?」
萧奉先笑道:「耶律延禧的意思,让臣对官家态度强硬一点,但也不能激怒官家,否则后果辽国承担不起,就是要用最强硬的语气,说最怂的话。」
赵孝骞顿时涌起一种荒诞的感觉。
看看耶律延禧这皇帝当的,派了个卖国贼来谈,那还能让他占便宜了?
手指轻轻敲了敲桌子,赵孝骞道:「不必废话了,直接亮底牌吧。」
萧奉先笑道:「是,耶律延禧的底牌是,辽国如今国库空虚,他可以归还岁币,不过给不了那麽多,希望官家答应让辽国十年内付清。」
赵孝骞皱眉:「大宋自擅渊之盟后,每年向辽国交纳岁币,据我所知,岁币其实并不多,每年才三十万两,后来又涨到五十万两,这些年加起来,也不过数百万两而已,辽国连这点钱都拿不出来了?」
萧奉先苦笑道:「这是实话,辽国国库确实空虚了,官家不妨想想,这几年宋辽交战,大宋的国库恐怕也不轻松吧?」
「辽国数战数败,国库支出就更多了,再加上辽国官员权贵贪腐甚巨,女真部落叛乱,各地民乱,辽军不得不四处镇压,国库如今的现状已是倒欠,哪怕只是数百万两,辽国也是囊中羞涩,实难付清。」
赵孝骞脸上闪过复杂之色,叹道:「老实说,辽国如今的现状,其实是我王师北伐的最佳时期,可惜了—」
萧奉先不傻,立马听出了他话里的意思。
很显然,地主家也不富裕了,这几年宋辽交战,大家都不轻松,大宋作为战争的赢家都难免相形见出,更何况战败一方的辽国。
赵孝骞又道:「十年之期归还岁币,朕倒是等得了,但朕担心辽国等不了——
「十年之后,辽国早就灭亡了,这笔帐朕跟谁算去?」
「萧奉先,你回去后告诉耶律延禧,就说朕不答应,必须一次性将大宋曾经送出去的岁币全部归还。」
「国库空虚没关系,朕隔空教他一招——从辽国朝堂里挑一个贪得最多的,民怨最大的官儿,
然后一刀喀,抄没家产,充入国库。」
「如此,辽主替天行道,拨乱反正,百姓解气了,国库莫名发了一笔横财,耶律延禧的名声也因为诛除贪官,而得到极大的改善,一举多得,岂不爽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