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秒记住【顶点小说】dingdian365.com,更新快,无弹窗!
第403章:他这讲学大计!如何能猜得到!(第1/2页)
“甄氏那小子和你说什么?”
路上,许攸凑到了许泽的身边。
这次北行,许泽是力荐把许攸带上,原因也是极为简单,现在许攸的家人不在袁绍手上,重要的子嗣都送到了许都。
其余的也传来了早薨的消息,已不会再有什么顾虑了,带许泽、郭嘉去北方,其实都不如许攸一人。
他去,是最有说服力的。
毕竟也是袁绍曾经的心腹谋臣。
“让我看看老宅。”
“那些宅邸,在许某走之前,已经归了袁氏所有,大战之后又被曹洪将军所占,他说的看看老宅……是不是想让君侯又买回去?”
许泽笑道:“买不可能,我身无长物、两袖清风,家资都是天下百姓的,只是暂存我处,我拿什么买?”
许攸低头想了想,道:“在下之前得赏千金,几经经营又得田产,后又积攒了一年有余的俸禄,要不,在下来买?”
许泽更乐了:“那你得要排队了,想给我买宅邸的大有人在,冀州的商贾可都在等我回去呢。”
当年治清河,将各家族治理得服服帖帖,开通了南向青州的商贸道途,不知给他们带去多少财利。
这些家族都想着要攀附,要感谢,在当地留一个善商的名头,为的是日后行商诸事方便,也想找个时机和许子泓结交。
听完这话许攸反倒是愣住了,这话在理啊,他本来就是久经此道的人,哪里会不懂其中的门道。
“啧,那些祖宅,大概可卖多少钱?”
“那我就不知道了,曹子廉一向缺钱,要价自然也就高,他就等着这些钱财日日后充入军营,我估计要在几千金上下。”
“哦,那确实……啧,唉,悔之晚矣,早知当初就该先卖给别的家族。”
许攸一听就泄气了,毕竟这钱已经超出了他的承受能力,他可不像其他功勋那么有钱,家资全部换成金子,估计还买不来那些甄氏的宅邸。
曹操走广宗,往薄落亭方向走,带许泽一观当年袁绍建立起来的河北防线,依照山形地形,连设十几座关卡。
若是论地利的话,人心齐聚至少能挡曹军三年,而且攻下来一定是耗资巨甚,死伤无数。
只可惜,内部不和,让出了清河、魏郡大片的城池,导致这条巨鹿防线,也只能腹背受敌,根本毫无坚守之可能。
“子泓,袁绍为人多谋无断,当初你出荡阴奇袭九侯城,他并非是没有兵力围剿,而是被黎阳方向的正面兵马逼得不能果断出击。”
“若他早知今日会到这等地步,恐怕会毫不犹豫出兵围堵,也要将你困死在邺城境内,不过,兵法无常形,能够随机应变方才是上佳之资,你当时空城一计,很是惊艳。”
胆子的确很大,曹操最初听到的时候,在军帐里生气了好久,气许子泓竟然敢设这种极其冒险的计策,要是稍有差池,很可能就是全军覆没。
当然,他是干成了!所以名扬四方!人前显圣,许都附近都是盛传此战,多年过去百姓依旧津津乐道。
“那是那是,”许泽附和的说道。
曹操丢下了多少事,只为了得闲来畅游山水,当然什么事都让他点评一二才行。
“子泓,你治理南方,对北方的境况并不熟知,自薄落亭进清河,我再带你去看清河的水路脉络,是何等的悠长。”
许泽咋舌了一声,不置可否。
走了一段路,许泽发现前方道路上有不少商贾马队在等候,曹操将兵马停了下来,这里是驿亭的官道,若是有商队等候那只能是商会的人。
许是附近有商贾知道他们会通行,特意在此等着送粮食吧。
“子泓,你看,这些北方的商贾都想着巴结本相,为的是日后在许都能够谋一个出路。”
“如今我军占据冀州,河间、渤海也表面归顺,人心依附看来只是时间问题。”
“走吧,过去看看,这些商贾也不容易。”
曹操邀许泽一同前往,彰显如今大汉武威,曹纯见状自然是率先而行,先行去打量这帮人,刚到近前,发现是张叶张子茂,清河张氏的人。
他的弟弟张揖正在许都为吏,曹纯也是认识的,毕竟这人对许子泓一直较为追捧。
“将军,在下张叶,特意在此等候许君侯,还请将军差人帮忙通传一声。”
话音落下,曹纯一愣,忙咋舌道:“你这话说得,此次行军乃是丞相亲领大军,你不知道吗?”
要见肯定是请见丞相啊,怎么会先提许子泓呢?
“在下知晓,只是身后有十余名商贾,听闻君侯北上,愿意将战马、钱粮当做财资资助君侯兵马,他们只想见君侯一面。”
“这是为什么呢?”曹操慢条斯理的声音传来,越过曹纯之后,站到了张叶的面前。
张叶不曾见过曹操,但是看此中年人体魄敦实,目光威严,胡须、鬓角竟微微上翘,有一种不可侵犯、不敢直视的气度,心里顿时就悬了起来。
只是这一眼他便明白眼前的人恐怕便是大汉丞相,是以立刻谨慎起来,躬身道:“敢问,尊驾是曹丞相吗?”
“嗯。”
“丞相恕罪,在下带这些商贾来,全是因他们需要感恩君侯之德,图以回报。”
张叶仔细的解释了一番。
原来是当初开通清河漕运之后,可以南下去青徐,亦可从渤海到青州,无论哪一条路都可以运送清河的物资换得大量布匹粮食。
这些民生之物,让商贾可以立足,是以眼前的这十几家商贾,基本上是各豪族、乡勇自发组织,共担盈亏。
从结果来看,是盈利的,今年得了上千石粮食储存,还有富余的布匹成衣,百姓们脱离了战乱之苦。
家族那些小姑娘、垂髫小儿,因此也能得存,以往袁谭治青州的时候,只能向北通商,并且要缴纳高昂的商税和各种关税,到了中山、常山还必须要供奉山贼,交一份卖路的钱。
这些钱交下来,回来一趟所得基本上只能够分食,就这还有很多家必须饿肚子过冬,到了冬日不知要饿死多少人。
“嗯,子泓救下了几千户人家,”曹操面露欣慰,笑着看了许泽一眼,张叶也是个聪明人,紧接着说道:“是以,这些商贩都想感谢君侯,感恩丞相。”
“他们在家中都有供奉丞相与君侯,当做神位来祈祷福佑。”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403章:他这讲学大计!如何能猜得到!(第2/2页)
“哦?还有本相?”
曹操意外的胡须抖动,饶有兴致的看着张叶。
后者忙点头,道:“不错,没有丞相举贤任能,怎能会有大汉如今贤才辈出呢,天下恐怕仍然还在战乱之中。”
“说得好,”曹纯松了口气,总算是放下心来了,他之前生怕这张叶一直夸赞子泓,惹来丞相不快。
“你们这里也在自发的组建商队,不是你回来主张的?”许泽好奇的问道。
这种惠政实际上暂且只在扬州推行,别的地方因为观念陈旧,又或者对前景并不看好,所以还在观望之中。
而张叶前年参与过扬州大水的抢险,曾经不要命的和许泽入水下锚,差点死在水里,被救起来的时候肚子都大了好几圈。
所以他是知道扬州商道主张的,回来引领清河士人行商也就不算奇怪。
张叶笑着道:“在下还未来得及主张,家中族老依旧不与在下往来,但他们的确已经自发这样做了,恐怕是华刺史的功劳。”
“嗯,”曹操和许泽对视一眼,对华歆的能力感到赞许,华歆本来就是南方人,所以明白许泽的主张也是常事。
“很好,子和,你去带着他们将钱粮、马匹归营,记录账簿,按照新颁布的汉律军规,为他们家族免除人头税务。”
“多谢,多谢丞相!”
“至于想见子泓,待回来时还在这里,你等若是有心,便可一同来相庆。”
“诶,好!”
张叶千恩万谢,点头哈腰,他万万没想到今日本是带人来求见许泽的,却和大汉丞相说了几句话。
当真和传闻一样,行事豪爽霸气、雷厉风行,而且每句话都带着极强的信心,这种信心甚至能感染他人,果非常人也。
……
“子泓,有清河商贾如此,倒是提醒了我,或许可以趁此机会,在冀州好好督巡一番,在各地都看看。”
两人并肩走在河边,身旁有精锐宿卫百人,典韦许褚等也紧随在列。
许泽闻言答道:“其实早就该如此了,自取下魏郡之后,丞相只是和百姓约定秋毫无犯,归还田土、宅邸,可是却没有拿出精细的筹划来,甚至未曾公示于民。”
“丞相当年入仕之时,为雒阳北部尉,设立五色棍于堂前、大门,以示威严,那时是等同于开着门做事,现在却要将衙署关起来,且设守卫于门前,那百姓不就看不到了吗?看不到就会猜忌,猜忌便生嫌隙。”
“还不如将告示写明,且施行如一,自丞相开始,曹氏及亲族自发效仿,越让利就越得利。”
“嗯,”既是闲聊,曹操也是兼听不同的主张,许泽一直是站在百姓的角度来说问题,而曹操不是,但有时将这些理念一同深思,其实会大有收获。
他行路时想了许久,笑道:“这又要回到水能载舟覆舟的问题了,治民如行舟,的确应该告知他们,子泓,你的意思是他们其实在告示上未必想看一个精细,想看的无非是官府的态度。”
“对了!”
许泽咧嘴而笑,这就是本质,因为告示也出自于衙署,怎么写那自然是府吏的事,如何做决定也是官吏商议的结果,但百姓能看到,至少心中有个底。
“那就去看看。”
曹操下定了决心,趁此时机在冀州境内走动寻访,问问各地的百姓,再看各驻地的情况,让此次北行不仅仅只是赴袁绍之约。
……
三日后。
曹操在安乡驻军查看了军中的账目,且问询当地百姓,发现曹氏、夏侯氏子弟在此占据的房屋有几处,军中将士占据的宅邸田地则更多。
那就不对劲了,譬如军中一个小校蒋宜,便有一千余亩良田,那可是良田不是荒地,这收成怕是都比得上一些贫瘠地方的侯爵了。
一年再欠收,几千石的存粮恐怕还是有的,他一个小校凭什么呢?
“这难道,又是冒名?”
曹操回头看向许泽,这安乡可是许泽的封地,日后迟早是要定为县侯,然后全数封给许泽的。
只是现在爵位的这些赏赐还有些混乱,许泽每年食邑的收成按照人头足数给他,是从少府直接割财,不用经过安乡。
还没有到让许泽来治理安乡的地步。
“是啊,”许泽点了点头,“到处都存在这种事,丞相当初说了全数归还,自然就会有人想到这种办法冒名顶替。”
“因为告示不明,许多人想拿回自己的家产却无证据,只能吃哑巴亏,有些想闹事的,恐怕连命都要丢。”
“所以小婿当年才会说出那句话,知政之人在于野而不在于朝,庙堂内的目光都太高了,看不到山野之中。”
许泽叹了口气,道:“丞相还记得当初小婿做的那个棋盘放米的小把戏吗?”
“记得。”
每个格子放一粒米,后一格比前一格倍增,到后面是一个不可计算的数字,也就是崩塌的开始。
而现在就已开始初见端倪了,因为有人在大肆揽财。
许泽笑道:“大汉新立之后,历经荒芜,而功勋便可占据强势,夺得钱财权势;再久后便是士人清流,轻慢功勋而大兴文治;之后又是党派纷争彼此争权而滋生贪腐,因为每一个阶层融入都需要兴致相投,说好听便是和光同尘,不好听就是同流合污。”
“如此往复,三兴大汉也不过数百年耳,而唯一的好处就是,无论处于各种战乱,百姓都期盼着天命之人会结束乱世。”
“数百年……”
曹操低头沉思着这段话,现在曹氏、夏侯氏所做的便是在占据土地、钱财,取得“强势”,便是打着勋贵的旗号。
往前数,其实无论高祖时的大汉,还是光武时的大汉,亦或是那短暂的新朝,都历经了这些兴衰变化。
难道,真是逃不脱的演变?
“子泓,你北来,果然还有自己的大计,”曹操笃定的抬头。
许泽轻笑道:“不错,我想先请岳丈沿途多看多听,而后与袁绍见面时,小婿要当着雄主英才,谈此兴衰之道。”
曹操双目陡然放大,他竟想在这里讲学!许都那帮人如何猜得到!
何等豪迈,乃至狂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