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字号:小

第 134 章 134

章节报错(免登陆)

一秒记住【顶点小说】dingdian365.com,更新快,无弹窗!


    【朱高煦终于要着手自己的造反计划。
    这场谋划朱高煦准备了许久,因朱高炽父子待朱高煦不薄,因此朱高煦有大量财富来收买人心。
    像是济南指挥史靳荣一早就被朱高煦收买,响应朱高煦造反。
    随后朱高煦又开始抢夺周边郡县的马匹,同时他又开始拉大臣张辅入伙。】
    听到朱高煦拉拢张辅,朱高炽不由的皱眉,随后又叹了一口气。
    朱高炽一叹气,朱高煦就烦躁,“有话就说,你叹什么气?!”
    朱高炽仍旧不搭理朱高煦,而朱高炽身边的朱高燧也叹了一声气。
    换了角度,朱高燧突然理解了他大哥为啥叹气,“你不配俺哥开口。”
    【路人甲】:明明有赫赫战功,怎么造反上就和失了智一样?
    【路人甲】:武力点满,智商为零?
    【主播也想不明白,为何汉王朱高煦要拉拢张辅,咱们先了解一下张辅是谁。
    之前咱们讲靖难之役说过牺牲的大将张玉,张辅正是张玉的儿子。
    张家世代忠良,张辅对明太宗朱棣是决对忠诚的。
    明仁宗朱高炽继位后,对这位有战功的功臣也予以重用嘉赏。
    朱高炽圣任大将张辅为中军都督府事务,并且进官太师,双倍的职位双倍的俸禄。
    不但如此,朱高炽还给了张辅特权,别的官员的俸禄都在南京支取,唯独张辅太师的俸禄可在北平支取。】
    朱元璋听到神迹再次提到北平,心中不解,都城不是在南京么?
    【如此待遇,但凡有脑子的人也不会造反,更不用说张辅。
    当年张辅爹跟着明太宗朱棣造反,那是因为明惠帝朱允炆不给朱棣活路,且明惠帝朱允炆明显的重文轻武。
    他们这些大将日后也不会有什么好的待遇,因此才跟着明太宗朱棣反了。
    到了明仁宗朱高炽这,虽然他不主张征战,但对大将功臣是相当的好。】
    朱高煦听到一愣一愣的,可是跟着他待遇会更好,若他登基,绝对会把大明的江山打到最大!
    【朱高煦】:若我登基,天下都是大明江山!!
    “爹,我能开拓疆土,太子他能么,他连马背都上不去!”朱高煦情绪激动起来,“我才是继承您衣钵的人啊!”
    看着自家二弟的豪情壮志,朱高炽的内心终于又波动起来。
    【朱高炽】:没钱。
    这两个大字蹦到了朱棣和朱高煦面前,差点甩到朱高煦脸上。
    “咱们大明怎可能没钱,没钱,没钱就印宝钞。”朱高煦就讨厌他哥这扣扣搜搜的样子。
    然后朱高煦又叹了一口气,他不说话。
    【对于大明的经济,咱之后再说,先说汗王造反的事。】
    乐瑶生怕自己顺着的粉丝的话题跑远了,赶紧把话题给扯了回来。
    【大将张辅肯定不会造反,他不但
    不造反,
    还揭发汉王朱高煦造反的行径。
    除了大将张辅外,
    济南道监察御史李浚也受拉拢,但没和济南指挥史靳荣一般同汉王朱高煦同流合污,而是和大将张辅一样,选择告发汉王朱高煦。
    这个在《明史·朱高煦传》中有过记载,“御史李浚以父丧家居,高煦招之,不从,变姓名,间道诣京师上变。1”
    这一路御史李浚走的艰辛,躲过了追杀才到了京城。】
    也有叛贼告密,汉王朱高煦越听越觉的自己就是当年的父皇第二,同样被人告密,历史是何其的相似。
    【确定了汉王朱高煦造反的情报,张辅请求带兵,直接去捉拿汉王朱高煦这个反贼,但最终朱瞻基决定御驾亲征,亲自去平定这场造反。
    朱瞻基可不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的朱允炆,他当年可是和朱棣御驾亲征过。】
    朱高煦听到后一脸不屑,他的御驾亲征怎么能和自己当年战场杀敌相提并论,自己当年的英勇决定不比他爹朱棣差。
    【按理说,论打仗汉王朱高煦决对能排的上名次,靖难之役他可是有赫赫战功。
    但是打仗却不是一个人的事,除了将领还得有兵,除了有兵还得有士气。
    当年明太宗朱棣之所以能以少胜多,除了他的大将之才外,与他手下人对朱棣的誓死效忠以及百姓对朱棣的拥护也是有重大关系的。
    而且当年朱棣造反可是出师有名,朱允炆刚登基就改了先帝之政,如此让“清君侧”名正言顺。】
    【咱们再反观一下朱高煦这边有什么优势。
    首先,名不正,出师无名。
    朱瞻基是正八经的太子上位,且之前还是朱棣指定的皇太孙,由他坐皇位正的不能在正。
    而且朱瞻基对他那些藩王都挺不错,尤其对朱高煦这个叔叔,要在他登基之前半路伏击杀了他的叔叔,不但没惩罚,还赏赐。
    朱瞻基也没有乱改他爹的政策,继续与民为利,休养生息。】
    朱元璋听到他儿子朱棣的好圣孙,不由点点头,“这孩子不错。”
    朱棣听此,更加坚定了朱高炽的太子之位,凭着这样的好圣孙,朱高炽就必须当太子。
    父凭子贵的朱高炽。
    *
    永乐年
    之前朱棣就听到神迹提过自己的好圣孙,但神迹并未多言。
    如今朱棣知道已经为何在有太子的情况下还立了皇太孙,他这个孙子的确不错。
    【名不正,言不顺就导致朱高煦手下的兵将没有强烈的造反欲望。
    就是俗话说的信念感仇恨感没有拉满。
    又不是吃不上饭穿不暖衣,像宋朝那样的当兵等于羞辱,还往脸上刻字那般。
    且朱高煦对封地的百姓也不好,之前干了不少缺德事,民心这块也没有。
    一支没有信念的大军,怎能打胜仗呢。】
    *
    宋
    “唉,好铁不打钉好男不当
    兵,
    哥,
    给军人脸上刻字,是不是从你开始的?”赵匡美问赵匡胤。
    “我改,不都改了吗。”赵匡胤被问的没有底气,这条恶习的确是从赵匡胤开始的,后面一直沿用。
    当真是好的一点不学,糟粕全都沿用不废。
    【再是盟友,朱棣造反的时候,起码还是有盟友的,和朱棣一条船上的人不少。
    而朱高煦这则是自己,朱高燧在之前就弃暗投明,不参与朱高煦的造反,朱高煦的叔叔们更不用说,之前朱棣造反的时候他们都不参与,到了朱高煦这就更不参与。】
    卡通朱高煦再次出现,他头上几个大字“有一起的么!”
    其他藩王打扮的小人一块道,“不约”
    【朱瞻基御驾亲征,很快就包围了汉王朱高煦的封地乐安,所有的城门都被包围起来。
    朱瞻基没有直接破城,而是让神机营出马。
    神机营有多厉害,咱们就不多说了,只见直接往城里射箭,面对如雨的攻势,城中的军队直接军心涣散,完全没有抵抗能力。
    他们甚至想把朱高煦绑起来交给朝廷。
    毫无疑问,朱高煦的这次造反大败特败,可以说还没有开始就结束了。
    连一天都没有坚持到,第二天汉王朱高煦就出来投降了……】
    听神迹如此说自己,朱高煦和泄了气的皮球一样,他想不明白,自己为何会败了?
    明明他骁勇善战,明明他当年战功赫赫,这方面他的成就堪比唐太宗李世民!
    为何没人支持自己,只要跟着他,大明就会变成大唐,盛世大唐!
    自古天下不都是打下来的么,朱允炆能被推翻,为何朱瞻基就不能被推翻。
    想不明白,朱高煦他想不明白……
    【李世民】: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唐太宗李世民给出了答案。
    朱高煦这次造反,没有任何一点足够让他造反。
    为何要反?定是当政的君王有让人不能忍的错处,像李渊是打压李世民,朱允炆则是不留情面的削藩。
    到朱高煦这,却是一次次造反,但又被对方一次次原谅的反贼。
    *
    宋。
    “这造反造的怎么和闹着玩一样?”赵匡美吐槽,之前说朱高煦如何如何厉害,仿佛是第二个天策将军,就这么败了。
    “哪怕他自个焚也好啊。”赵匡美继续吐槽。
    别说赵匡美,连赵匡胤都整不明白,如此羸弱,造什么反?
    “他是觉的自己爹能八百人打天下,所以他也能?”赵匡美分析,明显的你行我也行的思想,“就和咱们那个大宋车神一样,觉的大哥行,他也行?”
    赵匡胤…………
    【算上之前的造反,加上暗杀,这已经是第三次了。
    真是一而再再而三的挑衅。
    面对如此大逆不道的汉王朱高煦,大臣们纷纷进谏,请求皇帝朱瞻基处死汉王朱高煦。
    但万万没想到的是,朱瞻基并没有赐死汉王朱高煦。
    他仅仅是将朱高煦父子二人废为庶人,然后关押在皇城西安门内。】
    听到这,赵王朱高燧脱开而出,“都这样了,还不杀?让我早就弄死了。”
    实话实说,在皇位面前,能像他大哥这么仁厚的真的没有。
    朱高燧感叹自己迷途知返,没跟着他二哥一起胡闹。
    “你敢杀我?!”朱高煦瞪眼。
    “不是,二哥你摸着自己良心,你伸出一只手数数,你造反了多少次,要是咱爹,你都死八百个来回了。”朱高燧无语。
    “二哥,你听话别造反了,咱俩就不是干皇帝的料,当个将军不好么……”朱高燧劝,毕竟兄弟一场。
    【但是吧,面对仁慈的朱瞻基,汉王朱高煦仍旧不领情。】
    此刻,天幕上再次出现了卡通朱高煦,只见他伸出他的大长腿一扫。
    头上几个大字“大明第一扫堂腿!”
    “大哥,二哥没救了,他还不领情,你感觉劝劝大侄子弄死他吧,白眼狼。”朱高燧这嘴一直叨叨叨叨。
    而朱高炽主打的就是一声叹气,不知怎么说。!
章节报错(免登陆)
验证码: 提交关闭
猜你喜欢: 50年代:从一枚储物戒开始 锁情扣 我把全修真界懒哭了 刚上大学,我成了兼职奶爸 从冒牌上尉开始成为帝国皇帝 怪猎:荒野的指针 我的一九八五 人在大理寺,开局还王妃清白 青冥先生 再世逆情颠覆你的认知 快穿炮灰她不走寻常路 重回七零,搬空养父母家库房下乡了 娱乐帝国系统 都市龙蛇 男科误诊,我竟嫁给了京圈太子爷 从娘胎开始入道 咬春潮 我以狐仙镇百鬼 洪荒:坏了,巫族出了个点子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