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秒记住【顶点小说】dingdian365.com,更新快,无弹窗!
喻汝阳领了远火局大使一职,工部配合征调火器匠人,准备再造一个远火局,地址选择在了封存鱼鳞图册、黄册的后湖。至于后湖中的鱼鳞图册、黄册,则搬运至户部新建的混凝土库房里封存。
即便是顾正臣不在了,朱元璋依旧为其保留着掌印的位置,授给喻汝阳的,只是大使。
这些细节并不重要。
重要的是,不少官员开始反对增兵广西。
毕竟没了大量火器供应,急行军赶过去,未必还有多少战力,万一被陈季扩给弄残了,大明岂不是要承受......
朱承志送走李慎之与赵子昂后,独自坐在驿馆书房之中,望着案上堆积如山的密信与证词,心中沉重。他知道,士族已彻底撕下伪装,不再掩饰对书院的敌意,而自己也已无退路可言。
他缓缓起身,走到窗前,望向夜空。星月无光,风声如刀,仿佛预示着一场腥风血雨即将席卷江南。他心中默念:“书院精神,不可灭。寒门子弟的未来,不可断。”
他回到案前,取出一卷密信,提笔疾书,字迹刚劲有力,将江南士族勾结安南旧部之事详细记录,并附上已有线索。写罢,他将信封好,命人送至兵部杨廷义府中。
翌日清晨,朱承志便前往兵部,求见杨廷义。
杨廷义已等候多时,神色凝重:“朱大人,我已收到你昨夜所送密信。此事若属实,兵部便可调兵介入江南事务,但……朝廷尚未正式下旨,贸然出兵,恐遭非议。”
朱承志拱手道:“杨大人,士族已封锁道路,截杀信使,意图掩盖罪行。若不尽快行动,待其与安南旧部联手,江南将再无朝廷之命,书院也将彻底覆灭。兵部若再迟疑,恐悔之晚矣。”
杨廷义沉吟片刻,终是点头:“好,我即刻命水师提督调派战船,护送书院信使沿海南下,直抵京城。同时,命边军集结,准备随时南下。”
朱承志大喜:“多谢杨大人。”
辞别杨廷义后,朱承志并未回驿馆,而是前往户部,求见户部尚书张文远。
张文远乃太子一脉重臣,掌管朝廷财赋,若能借户部之力,切断士族赋税来源,便可从经济上削弱士族势力。
“朱大人,江南之事,我已听闻。”张文远沉声道,“士族掌控江南赋税,若不尽快切断其财源,书院将难以支撑。”
朱承志拱手道:“张大人,士族若真与安南旧部勾结,便是大逆不道。朝廷可借兵部之名,调兵南下,同时以户部之令,冻结江南士族赋税,断其财源,使其无法继续围剿书院。”
张文远思索片刻,点头道:“好,我即刻命户部彻查江南士族赋税流向,并命地方官员冻结其田产与商号,断其财源。”
朱承志拱手道:“多谢张大人。”
离开户部后,朱承志心中稍安。他已从军、法、财、刑四方面着手,借朝廷之力,全面反击士族。只要太子朱瞻基能尽快下旨,书院便仍有希望。
然而,他深知,士族绝不会善罢甘休。
果然,翌日一早,宫中便传来消息,王振已再次联合士族重臣,于御前奏请,称书院为“乱党私学”,并呈上更多伪造证据,意图彻底定罪书院。
朱承志闻讯后,心中一沉。他知道,士族已开始全面围剿书院,若不尽快反击,书院将彻底覆灭。
他立即前往太子府,求见朱瞻基。
朱瞻基神色凝重,显然已得知王振与士族重臣的举动。
“承志兄,王振已再次向父皇奏请,称书院为‘乱党私学’,并呈上更多伪造证据。”朱瞻基沉声道,“我已据理力争,然父皇病重,朝局不稳,若贸然下旨,恐怕会引发更大动荡。”
朱承志沉声道:“殿下,士族此举,已属大逆。若不尽快下旨,书院将彻底覆灭。寒门子弟的未来,也将被彻底断送。”
朱瞻基沉默片刻,终是点头:“好,我即刻命内阁拟旨,澄清书院地位,并命兵部、刑部、户部、大理寺彻查江南士族违法之事。”
朱承志拱手道:“多谢殿下。”
离开太子府后,朱承志并未回驿馆,而是前往翰林院,召集书院在京诸位先生,商议应对之策。
“江南士族已联合地方军力,焚毁书院藏书楼,拘押先生与学子,并宣称书院为‘非法私学’。”朱承志沉声道,“若不尽快反击,书院将彻底覆灭。”
一位年长先生叹息道:“如今朝廷虽已下旨,然士族势力庞大,恐难真正执行。”
朱承志目光坚定:“我们不能坐以待毙。我已联络兵部、刑部、户部、大理寺,力求从军、法、财、刑四方面,全面反击士族。只要朝廷下旨,我们便可借势反击,令士族不敢再轻举妄动。”
另一位先生沉声道:“然士族若真掌控江南,便可借地方军力,彻底清除书院势力。若任其发展,书院将再无立足之地。”
朱承志点头:“正因如此,我们必须尽快行动。我已命李慎之与赵子昂,组织书院先生与学子,分批前往湖广、江西、福建等地暂避。同时,命人将江南士族焚毁书院、拘押先生之事,详细记录,附上证词,快马加急送入京城。”
他顿了顿,继续道:“书院虽遭围剿,但书院精神不可灭。只要我们坚持到底,必能守护书院,守护寒门子弟的未来。”
众先生纷纷点头,眼中闪烁着坚定的光芒。
朱承志望向窗外,夜色如墨,风声呼啸,仿佛预示着一场更大的风暴即将来临。
但他已无所畏惧。
因为他知道,只要书院精神不灭,寒门子弟的未来,便仍有希望。
夜色深沉,朱承志回到驿馆时,已近子时。李慎之与赵子昂仍在书房等候,神色凝重。
“大人,有消息。”赵子昂递上一封密信,“江西方面传来消息,士族已派遣私兵,封锁通往京城的道路,并在各处驿站设卡盘查。我们派往京城的信使,已有三人被捕。”
朱承志接过密信,眉头紧锁:“士族已开始全面封锁,他们不想让任何消息传入京城。”
李慎之低声道:“不仅如此,我们安插在江南的密探还传来消息,士族已与安南旧部正式接触,甚至可能已达成某种协议。”
朱承志目光一寒:“终于按捺不住了。”
赵子昂道:“大人,若士族真与安南旧部勾结,此事一旦坐实,便是大逆之罪。兵部便可借此调兵,介入江南事务。”
朱承志点头:“我明日便前往兵部,催促杨尚书尽快行动。同时,我们还需设法将证据送入京城。”
李慎之皱眉:“可士族已封锁道路,信使难行。”
朱承志沉思片刻,缓缓道:“既然士族封锁道路,那我们就换条路。”
赵子昂一愣:“换条路?”
朱承志嘴角微扬:“海路。”
李慎之眼睛一亮:“对,海路!士族虽掌控江南,但海路仍由朝廷水师控制。若我们能借水师之力,将证据送入京城,便可绕开士族的封锁。”
赵子昂思索片刻,点头道:“可行。我们书院在福建、浙江沿海皆有弟子,若能联络当地水师将领,便可借船出海,直抵京城。”
朱承志果断道:“事不宜迟,你二人立即着手安排。挑选可靠弟子,携带密信与证据,前往福建、浙江沿海,联络水师将领,务必在最短时间内将证据送入京城。”
李慎之与赵子昂齐声应道:“是,大人。”
朱承志目光坚定:“书院生死存亡,在此一搏。若能成功,书院便可借朝廷之力,反制士族。若失败……书院将再无翻身之日。”
赵子昂沉声道:“大人放心,我们一定完成任务。”
朱承志点头,目光如炬:“书院精神,不可灭。寒门子弟的未来,不可断。无论如何,书院必须活下去。”
夜风呼啸,烛火摇曳,映照着三人坚毅的面庞。
风暴,即将来临。
数日后,福建泉州港外,一艘伪装成商船的水师战舰悄然停泊。船上,赵子昂身着便服,怀中藏着密信与证词,目光警惕地扫视四周。
“赵先生,风向已变,随时可以出航。”一名水师校尉低声禀报。
赵子昂点头:“好,出发。”
战船缓缓驶离港口,破浪前行。海风呼啸,浪涛翻涌,赵子昂站在甲板上,望着京城方向,心中默念:“书院,等着我们。”
与此同时,朱承志已回到京城,正与太子朱瞻基密议。
“殿下,士族已彻底撕下伪装,若再不果断下旨,江南将彻底落入士族之手。”朱承志沉声道。
朱瞻基神色凝重:“我已命内阁拟旨,但王振一党极力阻挠,父皇病重,难以决断。”
朱承志目光一寒:“若陛下不能决断,便请太子监国,代行天子之权。”
朱瞻基微微一震:“承志兄,此言……不可轻言。”
朱承志拱手道:“殿下,书院乃寒门子弟之希望,若书院覆灭,天下寒门将再无出头之日。殿下若不果断,士族将彻底掌控江南,朝廷将再无制衡之力。”
朱瞻基沉默良久,终是缓缓点头:“好,我即刻召集内阁,命其拟定监国诏书。”
朱承志拱手道:“多谢殿下。”
就在此时,门外传来急促的脚步声,一名内侍匆匆入内,神色慌张:“殿下,陛下病情加重,已昏迷不醒!”
朱瞻基脸色骤变,朱承志亦是心中一沉。
风暴,终于降临。
朱承志沉声道:“殿下,时机已至,必须立刻行动。”
朱瞻基深吸一口气,重重点头:“好,传内阁!”
与此同时,京城之外,一艘战船正穿越风暴,驶向京城。
书院的命运,即将迎来转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