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秒记住【顶点小说】dingdian365.com,更新快,无弹窗!
第888章生重病的孩子(第1/2页)
王主任听完刘干事的汇报,非常高兴,随即拿出花名册,从农村兵里挑出了30个人。
这些人在部队表现都不错,可眼下正值大裁军,很多人服完役就得复员,安置工作的事让他愁得头皮发麻。
公家的单位就那么多,想要增设机构或是在现有单位里加人,都得经过多方面考量。
不少人拿了一次性退伍费,选择自主创业或是另找工作。
现在四房岛海产养殖公司的工作,确实挺不错。
这几天,王主任也跟同事打听了蟹黄岛的几家公司,发现它们的确有雇佣复原军人的习惯。
尤其是四方的海产打捞公司,规模特别大。
不同于开矿需要大量设备进行开采冶炼,他们开着由退役军舰改造的打捞船,直接从海底打捞沉船。
捞上来的古董不计其数,更让人关注的是海底的那些黄金,截至目前,已经打捞上来150吨。
公司里的员工,每年都能分到不少钱。
还有博物馆里的那些古董,就像万国博物馆一样,东西方风格的古董数不胜数。
不久前还传出消息,某西方国家的权贵人士哭着喊着要买一件古董,说是他们家传承的手杖。
刘奕文直接不卖,提出要用他们当初抢走的华国古董来换,为国家换回了很多件珍宝。
听说这事还没了结,很多西方国家都想来这儿购买古董。因为这些从海底捞上来的古董都是真品,影响力越来越大,以后说不定还会开拍卖会,这家公司也成了深城这边的王牌企业。
还有刘奕文的房地产公司,拿到项目后盖的房子,不仅质量好,户型也非常出色。
大大的阳台配上落地窗,谁看了那样的房子能不心动?
不管是博物馆的保安,还是建筑公司的施工队,招收的工人里有不少都是退伍军人,而且待遇都不错。
想到这儿,王主任心里舒坦了,把这几家公司列为重点,以后或许还能安置更多人。
事情在有条不紊地进行着,文叔和两个医院药材科的工作人员回来了。经过技术检测,文叔带着技术人员亲自去采购原材料。
由于距离远,即便走海运,运费也不低。不过这都在可承受范围之内,每一批建材,文叔都要带着工作人员亲自盯着、检查。
但凡有一点问题,当场就要求重新更换,严格按照规格来。因为文叔结账非常准时,从不拖欠,信誉很好,建材工厂的老板也不想失去这个大客户,不敢以次充好。
建材在出厂时检查一遍,运到岛上后还要再检查一遍,双重保险。
文叔不光是为了应付刘美兰,更希望以后退休了,能有脸面在四方岛养老。
要是他盖的房子和厂房因为材料问题出了事,岛上的唾沫星子都能让他抬不起头。
四方岛的村民得知刘美兰在海上租了很多岛屿养殖珍珠,担心自家的珍珠卖不出去,纷纷来跟唐镇长打听。
唐镇长回答:“只要签了合同的,我们都收购,大家安心养殖,不用担心。”
那些赔了违约金、拿了其他商人定金的村民又犯了愁,也过来打听:“到时候会不会因为珍珠太多,导致珍珠价格下降啊?”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888章生重病的孩子(第2/2页)
唐镇长笑了笑说:“这是市场行为,你们有不卖给大福珠宝的权利,自然也要允许别人寻找其他途径,总不能因为买不到材料受影响,就停滞不前吧?”
唐三叔有些着急:“大哥,你说……”
“别跟着瞎起哄,把珍珠养好了比什么都强!”唐镇长没好气地说,“养不好珍珠,谁都不会买账。回去管管你家弟妹,别在外面说那些乱七八糟的话。违约了就要给钱,既然给了钱,就别再继续得罪人。说不定以后,你们还有求着霍家的时候。”
一句话,让唐三叔说不出话来。
村民再紧张也没用,他们当初先做了初一,就别怪人家做十五。
时间过得飞快,眼看就要到年底了。
留守的员工排班值班,保证工厂正常运行,其他人轮流放年假。
他们是私营企业,打算腊月二十六放假,大年初八上班。家在外地且路途远的,腊月二十就放假,多给几天假期。
当然,这额外的假期是从年假里扣除的。
珍珠供应的风波,也得到了稳步解决。
此时的石羊镇正在开会,安排过年的事宜。
周书记笑着说:“过年安排值班,就不用考虑小刘镇长了。他离家远,自从到咱们这儿工作就没回去过,想必很想念家人,咱们要理解。”
王镇长笑呵呵地举手赞同:“年前还有几天,镇上没什么大事,你可以提前放假,我们盯着就行。”
刘奕邦笑了笑,拱手道谢:“多谢各位同事关心。我已经定了腊月二十七的机票,后续几天就拜托大家了。”
这一年,对刘奕邦来说,是奋斗的一年,是忙碌的一年,也是收获的一年。
临走前,刘奕邦去了一趟八巷村,给这一年鼎力支持他的村民提前拜了年。
徐志强和几个村干部得知刘奕邦要来,早就准备好了饭菜,是当地有名的杀猪菜。
他们一大早起来逮猪、杀猪,用大锅炖了杀猪菜,就为了感谢刘奕邦这一年给大家带来的帮助。
“小刘镇长,我代表全村老少感谢您。”徐志强先干为敬,“都是您带来的技术、理念,还有那么多资源,才改变了我们村。”
刘奕邦喝了几口酒说:“能为当地人做点事,是我的责任。取得这点小成绩,也有大家的功劳。不管有没有把握,大家都愿意跟着我干。记得我踏入仕途那天,家里长辈说,为官一任要造福一方。我还有很多做得不到位的地方,明年咱们再接再厉!”
众人都很感动,觉得日子越来越有奔头了。
就在这时,一个四十多岁的汉子马如会,是个典型的西北壮汉,抱着小女儿冲到村委:“小刘镇长,能不能麻烦您送我女儿去医院?”
刚吃了半饱的刘奕邦,看到小女孩嘴唇发青、气息微弱,想起米小楠说过,马小玲不能跑跳,可能有心脏病。
村里条件差,一直没送她去医院检查。
刘奕邦见孩子发病了,赶紧站起来:“行,走,上车,送孩子去县医院。”
改善西部地区的医疗水平,任重道远,但总要有人去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