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秒记住【顶点小说】dingdian365.com,更新快,无弹窗!
“是岁天下有户九百二十万五千余六十七户,四千六百四十二万七百五十九口。”
“天下耕地三百一十二万五千四百一十顷七分,依律可征田税五千九百五十二万七千六百五十七石。”
“是岁天下实征赋税粮四...
咸阳城外,晨雾未散,残阳如血,染红了天际。归义军营地内,士卒们正在修整兵器,战马嘶鸣,铁蹄踏碎晨露。李长风立于帅帐前,目光如炬,望向远方地平线尽头,那里,吐蕃军的旗帜若隐若现,仿佛死神的羽翼,悄然逼近。
“将军,敌军已集结于白马坡以南,赤松赞亲率主力,似乎有意再攻咸阳。”赵云策马而来,语气凝重。
李长风点头,沉声道:“赤松赞此人,素来狡诈,此番再度来攻,必有后手。我军虽胜三阵,但伤亡惨重,粮草亦不宽裕,若再战,恐难支撑。”
赵云皱眉:“将军之意,是暂避锋芒,退守长安?”
李长风摇头:“不可。咸阳乃长安门户,若弃咸阳,则长安无险可守。我军必须死守,等待林子涵援军。”
赵云沉思片刻,道:“将军,若敌军强攻,我军如何应对?”
李长风缓缓道:“以守为主,以攻为辅。敌军远道而来,粮草必不充足。我军只需坚守半月,待林子涵援军至,便可合兵一处,击退敌军。”
赵云点头:“末将明白。但若敌军绕道进攻,我军如何应对?”
李长风神色一凝:“此事我已思虑多日。王烈已率轻骑断敌粮道,若能成功,敌军必乱。此外,我已命斥候日夜巡查,若敌军有异动,立刻回报。”
赵云拱手:“末将这就去安排。”
李长风目送赵云离去,转身步入帅帐,召集诸将议事。
帐内,诸将齐聚,皆神色凝重。
李长风环视众人,沉声道:“诸位,吐蕃军主力已至,赤松赞亲率大军,意在夺我咸阳。此战,关乎归义军存亡,也关乎大唐命运。我军虽胜三阵,但士卒疲惫,粮草紧缺,若再战,恐难支撑。”
副将王烈抱拳道:“将军,末将愿率轻骑,再袭敌军粮道,焚其粮仓。”
李长风看了他一眼,缓缓道:“你若去,我放心。但你须记住,此行凶险万分,若被敌军察觉,立刻撤退,不可恋战。”
王烈抱拳:“末将明白!”
李长风当即下令:“王烈率五百轻骑,即刻出发,绕道敌后,伺机焚毁敌军粮仓。”
王烈领命而去,李长风又对赵云道:“你即刻派人前往陇右,告知林子涵我军战况,并请其速派援军。”
赵云点头:“末将这就去办。”
议事帐内,气氛凝重,诸将皆知,真正的生死之战,才刚刚开始。
与此同时,吐蕃军大营,白马坡以南三十里处。
赤松赞端坐帐中,手中握着一封密信,眉头紧锁。帐外,战鼓声沉闷,吐蕃士卒正在修整兵器,整顿军容。
“将军。”一名吐蕃将领走入帐中,低声禀报,“敌军未追击,李长风已退回咸阳,加强城防。”
赤松赞冷笑:“李长风果然谨慎,竟未落入我军圈套。”
将领皱眉:“将军,既然敌军未动,我军是否应当暂缓进攻,等待援军?”
赤松赞摇头:“战机稍纵即逝。咸阳守军已疲惫不堪,若能趁其立足未稳之际再度发动进攻,咸阳可破。”
他起身,目光如鹰:“传令各营,即刻整军,三日后,再度攻城!”
将领拱手应命,转身离去。
赤松赞望向帐外,目光深沉:“李长风,你若以为胜我一次便能高枕无忧,那你便大错特错了。”
三日后,吐蕃军果然再度兵临城下。
咸阳城外,归义军士卒严阵以待,弓箭手、长枪兵、骑兵各司其职,准备迎战。
李长风立于城楼之上,遥望敌军,心中已有决断。
“赵云!”他高声喝道。
赵云策马上前:“末将在!”
李长风沉声道:“你率三千骑兵,待敌军攻城时,从侧翼突袭,扰乱敌军阵型。”
赵云抱拳:“诺!”
李长风又对王将军道:“你率两千弓箭手,居高临下,压制敌军攻势。”
王将军领命而去。
李长风深吸一口气,望向远方:“这一战,关乎归义军存亡,也关乎大唐命运。今日,我与诸位,唯有死战!”
归义军将士齐声高呼:“死战!死战!”
战鼓声响起,吐蕃军如潮水般涌来,箭雨倾泻,刀光剑影,血染黄沙。
李长风亲自率军冲锋,归义军士气大振,奋勇杀敌。
吐蕃军虽骁勇善战,但在归义军的顽强抵抗下,攻势受阻。
赤松赞见状,亲自率军冲锋,意图稳定战局。
二人再度交锋,枪来剑往,战至百回合,仍未分胜负。
“李长风,你果然名不虚传。”赤松赞喘息着说道。
李长风冷笑道:“赤松赞,你也不过如此。”
二人再度交锋,招招致命,杀得难解难分。
就在此时,赵云率骑兵从侧翼突袭,直扑敌军左翼。
赤松赞脸色大变:“不好!敌军意图包抄!”
他立刻下令:“护军,死守中军!其余各部,全力反击!”
然而,归义军攻势如潮,吐蕃军渐感不支,战线开始动摇。
“杀!”李长风怒吼一声,归义军士气高昂,奋勇杀敌。
吐蕃军终于溃败,赤松赞见大势已去,只得下令撤军。
“撤!”他沉声下令,吐蕃大军狼狈退去,归义军趁势追击,杀敌无数。
咸阳城外,尸横遍野,血流成河。归义军将士们高举长枪,欢呼声震天,士气高涨。
李长风望着吐蕃大军败退的方向,心中却没有丝毫轻松。他知道,这只是吐蕃大军的第四波攻势,真正的决战,才刚刚开始。
而在陇右前线,林子涵已收到李长风的密信。
“将军。”王将军走上前来,低声禀报,“敌军今日战败后,已退守三十里外,但据斥候探查,敌军主力并未受损,赤松赞仍在军中。”
林子涵点了点头:“吐蕃军此战虽败,却未伤筋动骨。赤松赞此人,素来狡诈,必有后招。”
王将军皱眉:“将军之意,是敌军故意示弱,诱使我军深入?”
“极有可能。”林子涵沉声道,“传令各营,不得轻敌冒进,加强斥候巡查,严密监视敌军动向。同时,命人速往长安送信,提醒李长风注意吐蕃军动向。”
王将军拱手应命,转身离去。
林子涵抬头望向夜空,繁星点点,仿佛诉说着命运的无常。
他喃喃道:“这一战,不只是为了大唐,更是为了归义军的存亡。”
夜风拂过,战旗猎猎作响,仿佛回应着他的誓言。
而在咸阳城外,吐蕃大军已兵临城下。
李长风率军疾驰而来,远远便见咸阳城头火光冲天,喊杀声此起彼伏。
“将军,敌军已攻破东门!”一名斥候策马奔来,神色焦急。
李长风咬牙怒喝:“全军,冲锋!”
归义军骑兵如狂风骤雨般冲入战场,直扑吐蕃军阵。
箭雨倾泻,刀光剑影,血染黄沙。
李长风一马当先,手中长枪如龙,直取敌将首级。
吐蕃军见归义军杀至,阵型微乱,攻势稍缓。
咸阳城头,守军见援军赶到,士气大振,奋力抵抗。
战斗持续至天明,吐蕃军终因伤亡惨重,被迫撤退。
李长风立于城头,望着敌军退去的方向,目光冷峻。
他知道,这只是吐蕃大军的试探。
真正的战争,才刚刚开始。
而在长安城内,天子召集百官,于太极殿中商议战事。
“陛下。”兵部尚书杨文远出列,神色凝重,“吐蕃军主力已至咸阳,长安危矣。臣请陛下早作决断。”
天子沉声道:“朕已命李长风率军迎战,林子涵亦在陇右前线牵制吐蕃军主力。朕相信,归义军定能击退敌军。”
“陛下。”一名老臣颤声道,“若敌军攻破咸阳,长安便无险可守。臣请陛下暂避洛阳,以保社稷。”
此言一出,殿内众人皆惊。
天子目光一冷:“朕若弃长安,何以面对天下百姓?朕已命李长风死守咸阳,林子涵亦将率军回援。只要归义军尚在,大唐便不会亡!”
众人沉默。
天子缓缓起身,走向殿外,望着长安城的城墙,喃喃道:“朕,已无退路。”
而在陇右前线,林子涵已下令全军拔营,向长安方向进发。
“将军,为何要撤军?”王将军不解。
林子涵淡淡道:“吐蕃军主力已至长安,赤松赞必然亲自统军。陇右已无战事,我军当回援长安。”
王将军恍然大悟:“原来如此,将军早有预料。”
林子涵望向长安方向,目光坚定:“这一战,我们不能输。”
五万归义军踏着晨曦,踏上归途,向着长安,向着命运,奔赴最终的战场。
战争,尚未结束。
而大唐的命运,也尚未尘埃落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