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秒记住【顶点小说】dingdian365.com,更新快,无弹窗!
朱高煦听完心中豁然开朗。原来如此!这其实就是利用这寒冷的天气,用水给城墙和城门披上一层坚硬的冰制铠甲啊!这道冰甲虽然在白天可能会被南军士兵猛烈的攻击所击破,但只要到了夜晚,继续用水浇灌城墙,就能凝结出新的铠甲。
无论南军的攻势有多么凶猛,他们每天都必须面对这座重新披上冰甲的北平城墙。无论是云梯还是钩索,都无法让士兵们成功登上这座坚不可摧的城墙。
“我懂了,大哥!”朱高煦兴奋地说道,“我这就去召集人手,赶紧去取水来!不过,北平城实在太大了,而且我们的士兵和新招募的新兵们都还要负责守城,实在是分不出太多人去取水啊。”朱高煦说到这里,稍稍停顿了一下。
“那怎么办呢?”朱高煦皱起眉头,思考片刻后,突然提议道,“要不要去找母妃帮忙呢?”
朱高炽听后,略作思考,然后点了点头,说道:“嗯,目前确实是危急存亡的时刻,确实应该让母妃来动员一下城中的百姓,让大家一起帮忙取水!”
事不宜迟,兄弟二人不敢有丝毫耽搁,马不停蹄地赶到王府。一进王府大门,他们便直奔中堂而去,只见正中央端坐的正是徐妙云。
两人快步上前,将彰义门遭遇袭击、险些被攻破的紧急情况一五一十地向徐妙云禀报。徐妙云听完后,脸色凝重,眉头紧锁。
紧接着,兄弟二人又将刚才在路上想到的加固城防的方法详细地讲给徐妙云听。徐妙云一边听,一边仔细思考着这个方法的可行性。
听完汇报后,徐妙云当机立断,立刻下令让人去找布政使张大人前来。张大人很快就到了,徐妙云简短地向他说明了情况,并下达了一系列命令。
张大人领命后,迅速行动起来。他一方面安排城中的官吏们在各个要道张贴告示,召集城中的百姓;另一方面,他又吩咐打更人快马加鞭,将燕王妃召集大家的消息传遍京城的大街小巷。
这些日子以来,城外有敌军围城,北平的百姓们夜里都不敢熟睡,时刻保持着警惕。如今听到燕王妃召集的消息,他们纷纷自发地前往燕王府,希望能为保卫京城出一份力。
不到一个时辰的时间,几乎全京城的百姓都如潮水般涌向了燕王府。此时的燕王府前,人山人海,热闹非凡。
而此时的徐妙云,早已换上了一身威武的军装铠甲,英姿飒爽。尽管身体有些不适,但她身上那股中山王徐达之女的虎女风范却丝毫未减,让人不禁心生敬畏。
徐妙云详细地向百姓们讲述了如今北平所面临的艰难处境以及目前可行的解决办法。百姓们听闻守城形势如此危急,都毫不犹豫地纷纷响应。
夜幕降临,寒意渐浓,寒风在耳边呼啸而过,但这丝毫没有影响到百姓们的热情。城中的男女老少们纷纷行动起来,有的人提着水桶,有的人抬着水罐,如潮水般涌向水井和河边,取水的队伍络绎不绝。
夜色越来越深,寒风也愈发刺骨,但百姓们的干劲却没有丝毫减退。他们一趟又一趟地往返于水源和城墙之间,将一桶桶、一罐罐的水运到城墙脚下。士兵们接过水后,迅速将其往城墙上浇灌。
水在接触到冰冷的城墙时,瞬间凝结成了冰层。百姓们不辞辛劳地一遍又一遍地浇水,冰层也一层又一层地凝结,城墙逐渐被厚厚的冰甲所包裹。
第二天清晨,当第一缕阳光洒在城墙上时,李景隆所率领的南军士兵远远地望见了这座宛如冰雕般的城墙,他们的脸上都露出了绝望的神情。尽管他们发起了更为猛烈的攻击,但云梯一旦搭上城墙便会迅速滑落,钩索也难以在冰面上固定。
瞿能骑着马,就在李景隆侧后方,他的目光紧盯着前方,脸上露出一丝哀叹,并伴随着一声冷笑。
就在不久前,几个时辰前的夜里,眼看着城门即将被攻破,胜利在望之际,李景隆却突然下令将瞿能召回。瞿能心中愤愤不平,他深知,如果不是李景隆担心他抢走破城的头功,他们早就已经占领了这座北平城。
然而,现在他们只能无奈地望着这座坚如磐石的冰城,徒叹奈何。
李景隆身边的亲信将领们听到瞿能的冷笑,立刻怒不可遏,他们开始对瞿能破口大骂,指责他的无礼和傲慢。
与此同时,许多支持瞿能的老将们也纷纷站出来,为瞿能鸣不平。一时间,南军的将领团队内部分成了两派,争吵声此起彼伏,互不相让。
然而,李景隆却对身后的激烈争吵视若无睹,他甚至对那些针对他个人的侮辱也毫不在意。他独自骑着马,静静地矗立在队伍的最前方,凝视着眼前的北平城。
没有人能看到李景隆此时的表情,但在那一瞬间,他的嘴角微微上扬,露出了一个让人难以琢磨的笑容。这个笑容稍纵即逝,仿佛只是他内心深处的一丝涟漪,随后他便迅速恢复了平静。
就在后面吵得不可开交之时,一骑快马飞速前来,两边的骂战也因为这骑快马而来的传讯兵而默契的停了片刻。
传讯兵离着还有一段距离便跳下马匹,飞快的朝着李景隆面前跑去,噗通一声便是跪了下去,嘴里同时大声念到:“报!大将军!大事不好!燕庶人他,燕庶人他与宁王合兵一处,此刻正朝着北平这边极速袭来!”
众人愣神片刻,李景隆为了逼朱棣回来决战,这是他们都知道的,也是他们希望看到的,同时他们也知道朱棣拿下了永平,可能收缴了永平的降军,实力得到了增长
但是即便如此他们十分清楚且自信,不过十万兵马的朱棣即便得到了兵力补充在他们五十万军队的面前也毫无胜算。
可是此时回援的朱棣带来了一个他们丝毫没有预料到的情况,那就是这场胜败的关键变数,宁王朱权的兵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