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秒记住【顶点小说】dingdian365.com,更新快,无弹窗!
“备些清心宁神的药材,到时候随本宫过去。”
她没有抱怨,也没有抗拒,甚至没有一丝多余的疑问。
仿佛这只是一件,需要按部就班去完成的差事。
雪妃活在深宫,如同冰雪砌成的人偶,早已习惯了世间一切的倾轧和算计。
活着,清醒地旁观,便是她的处世之道。
至于给谁侍疾,并无分别。
……
翊坤宫的气氛,却与延禧宫的冷寂截然不同。
王嫔半倚在铺着厚厚锦褥的拔步床上,身上盖着锦被。一张精心描画过的脸,此刻却透着一股不正常的......
**凤鸣九霄**
数日后,周廷之府中搜出大量密信,皆为联络旧臣、意图复辟之物。密信中不仅提及了周廷之与前朝旧臣的往来,更揭露了他与李恪旧部的暗中勾结,意图扶持新君、夺回朝政的阴谋。柳婉清以此为由,下令彻查朝中旧臣,凡与周廷之有过往者,皆被罢免。
至此,皇帝旧部尽数清除,朝堂之上,尽是她的心腹。朝中百官无不战战兢兢,唯恐被牵连其中。而柳婉清却未曾大开杀戒,只以“辞官归隐”为由,将那些旧臣一一遣散,既保全了朝廷体面,又不动声色地剪除了异己。
她终于彻底掌控了大晟王朝。
凤仪殿内,柳婉清立于殿前,望着殿外的朝阳,心中一片清明。
她缓缓闭上眼,仿佛又回到了那个血染宫墙的夜晚。
那时的她,还是那个温婉贤淑的皇后,身陷宫闱之争,被权臣架空,被皇帝冷落。她曾以为,自己不过是个被命运摆布的女子,却没想到,命运将她推上了这至高无上的权力之巅。
她不再是那个任人摆布的女子,而是真正的女帝。
她以铁血与智慧,一步步走到了今日。
而她,也将以雷霆与谋略,守护这来之不易的江山。
她缓缓睁开眼,目光坚定如初。
“从今日起,大晟王朝,由我主宰。”
**风云再起**
然而,就在朝堂风波稍平之际,一封来自北境的急报,再次打破了凤仪殿的宁静。
沈昭将密信递到柳婉清手中,神色凝重:“娘娘,北境急报,说是突厥大军压境,已攻破三座边城,边关守将死伤惨重,请求朝廷速派援军。”
柳婉清接过密信,展开一看,眉头微蹙。
突厥自先帝时期便蠢蠢欲动,虽屡次被击退,却始终未曾真正臣服。如今朝廷内部刚经历一场大清洗,军中将领尚未完全安顿,若此时突厥大举入侵,势必动摇国本。
她沉思片刻,缓缓开口:“突厥为何偏偏选在此时发兵?莫非……有人通风报信?”
沈昭神色一凛:“娘娘怀疑,此事与周廷之有关?”
柳婉清轻轻摇头:“周廷之虽有野心,但未必敢勾结外敌。更何况,他若真有此心,也不会如此明目张胆。突厥此举,更像是早有预谋。”
她顿了顿,语气微冷:“不过,我倒要看看,究竟是谁在背后推波助澜。”
她转身对沈昭道:“传我命令,命兵部即刻调兵遣将,命萧景和率两万精兵北上,务必守住边关。同时,命户部调拨粮草,不得延误。”
沈昭拱手应命,正欲离去,却被柳婉清叫住。
“等等。”她淡淡道,“你亲自去一趟兵部,盯着他们的一举一动。若有人故意拖延军务,一律拿下。”
沈昭点头:“属下明白。”
柳婉清望着殿外,心中却隐隐不安。
突厥来得太过突然,时机也太过巧妙。她隐隐觉得,这背后或许另有隐情。
**暗流涌动**
与此同时,宫中亦开始出现一些异样的风声。
先是东六宫中一名宫女离奇暴毙,死状诡异,嘴角带血,面容扭曲。随后,又有几名太监在夜间失踪,宫中人心惶惶。
沈昭将此事禀报柳婉清时,语气低沉:“娘娘,奴才怀疑,宫中可能仍有残余势力未被清除。他们或许在暗中策划新的阴谋。”
柳婉清神色未变,只是淡淡道:“查,务必查个水落石出。”
沈昭领命而去。
而柳婉清则召见了萧景和。
“你即刻调派亲卫,加强凤仪殿的守卫。同时,命人在宫中各处布下暗哨,若有异动,立刻上报。”
萧景和点头:“属下明白。”
柳婉清看着他,语气放缓:“你是我最信任的人之一,此事若成,我必不会亏待你。”
萧景和单膝跪地,神色坚定:“属下愿为太后赴汤蹈火,万死不辞。”
柳婉清微微一笑,伸手扶起他:“有你这句话,我便放心了。”
**旧敌再现**
几日后,边关战事传来新的消息。
突厥大军果然来势汹汹,连破数城,边关守军节节败退,形势危急。而萧景和率军北上途中,竟遭遇伏击,损失惨重。
柳婉清闻讯大怒,立即下令彻查。
调查结果令人震惊??伏击萧景和的,竟是一支早已被朝廷剿灭的叛军残部。而那支叛军的首领,正是昔日被她亲手诛杀的李恪之弟??李慎!
李恪虽已辞官,但其弟李慎却一直隐匿于江湖,暗中招兵买马,意图为兄报仇。如今突厥入侵,他竟趁机联合外敌,企图扰乱边关,动摇国本。
柳婉清得知此事后,脸色冰冷如霜。
她缓缓起身,走到殿前,望着远方的天际,语气低沉:“李慎……你竟敢如此胆大包天。”
她转身对沈昭道:“传我命令,命兵部立刻调兵,命萧景和重整军队,继续北上。同时,命江湖密探全力搜捕李慎,务必将其生擒。”
沈昭拱手应命。
柳婉清目光如炬,声音坚定:“这一战,我必须亲自督战。”
沈昭一震:“娘娘,您要亲自前往边关?”
柳婉清点头:“不错。我若不去,恐怕这些人真以为我柳婉清已老,可以任人欺凌。”
她微微一笑,眼中却寒光四射:“我要让他们知道,谁敢动我大晟王朝,谁就必死无疑。”
**烽火连天**
数日后,柳婉清亲率大军,亲自前往边关督战。
她身披战甲,立于城楼之上,俯瞰敌军,目光如炬。
城下,突厥大军列阵而立,旌旗猎猎,战鼓震天。
她缓缓抬起手,沉声道:“擂鼓。”
战鼓声起,大晟军队如潮水般涌出城门,与敌军展开激战。
战场上,刀光剑影,血流成河。
柳婉清立于高处,冷静地指挥战局,运筹帷幄,步步为营。
她深知,这一战,不仅关乎边关安危,更关乎她能否彻底稳固自己的地位。
她不能输。
她也不允许自己输。
**终章?凤鸣九霄**
三个月后,突厥大军被击退,李慎被生擒,押送回京。
柳婉清亲自审讯,李慎跪于殿前,满脸血污,却仍倔强地昂着头。
“你可知罪?”她冷冷问道。
李慎冷笑:“柳婉清,你不过是个女人,凭什么掌控这大晟王朝?”
柳婉清静静看着他,良久,缓缓开口:“因为我比你们更有能力,更有胆识。”
她转身,对侍卫道:“将他押入天牢,择日处斩。”
李慎怒吼:“你不得好死!”
柳婉清却不为所动,只是淡淡道:“你错了,我会活得比你想象的更久。”
她缓缓走出殿门,望着天边最后一抹残阳,心中却无比清明。
她终于做到了。
她以一己之力,平定内乱,击退外敌,稳固江山。
她不再是那个被命运摆布的皇后,而是真正的女帝。
她以铁血与智慧,赢得了天下。
她以雷霆与谋略,守护了大晟王朝。
她缓缓闭上眼,轻声道:“从今往后,无人再敢轻视我柳婉清。”
远处,凤鸣九霄,响彻云霄。
**暗潮汹涌**
夜深人静,凤仪殿内烛火微弱,空气中弥漫着一股淡淡的檀香。柳婉清坐在案前,手中拿着一封刚刚送来的密信,神色凝重。
信中内容寥寥数语,却字字如刀:“突厥来势汹汹,边关危急,萧景和被困雁门关,请求速援。”
她缓缓将信折起,抬眸看向站在殿前的沈昭。
“你可曾查过这封信的来源?”她声音平静,却透着一丝冷意。
沈昭低声道:“信是自边关密探所传,属下已派人核实,确认属实。”
柳婉清微微颔首,目光深沉:“看来,李慎果然与突厥勾结,意图借外力动摇我大晟根基。”
沈昭神色凝重:“娘娘,如今朝中虽已清洗旧臣,但军中仍有不少人对您心存疑虑。若边关战事不利,恐怕会引发更大的动荡。”
柳婉清轻轻一笑:“他们若想动摇我柳氏江山,便让他们试试。”
她站起身,缓步走向窗前,夜风拂面,带着一丝寒意。
“我早已料到,李慎不会善罢甘休。”她轻声道,“如今他果然出手了。”
她转身看向沈昭,语气冷然:“你即刻前往兵部,命他们调集精兵,即刻驰援雁门关。同时,命户部调拨粮草,不得延误。”
沈昭拱手应命:“属下明白。”
柳婉清沉吟片刻,又道:“你亲自去一趟,盯着兵部的一举一动。若有人故意拖延军务,一律拿下。”
沈昭点头:“属下明白。”
柳婉清望着殿外深不见底的夜色,心中却一片清明。
她知道,这一夜,注定不会平静。
**暗影重重**
翌日清晨,宫中传来一则令人震惊的消息??兵部尚书陈允突发急病,昏迷不醒,已无法处理军务。
柳婉清听闻后,眉头微蹙。
“陈允……竟在此时病倒?”她语气平静,却透着一丝怀疑。
沈昭低声禀报:“娘娘,奴才已派人前去探查,据太医所说,陈允是突发心疾,但……”
“但什么?”柳婉清目光微冷。
沈昭迟疑片刻,低声道:“太医在陈允府中发现了一些可疑的药渣,怀疑是被人下毒。”
柳婉清眼中寒光一闪:“看来,宫中仍有暗流涌动。”
她缓缓起身,语气冷然:“传我命令,命御医全力救治陈允,同时命刑部彻查此案,务必查出幕后黑手。”
沈昭应声而去。
柳婉清坐回案前,提笔写下一道密旨,递给身旁侍女:“即刻送往兵部,命副尚书暂代尚书之职,不得延误军务。”
侍女领命,匆匆离去。
她望着殿外的朝阳,心中却隐隐不安。
她知道,这背后定有蹊跷。陈允若真是被人下毒,那必然是有人不想让她顺利调兵遣将。而这个人,极有可能就藏在朝中。
她缓缓闭上眼,心中已有计较。
“既然你们想玩,那我便陪你们玩到底。”
**风云再起**
数日后,雁门关战事传来新的消息。
萧景和率军死守雁门关,虽伤亡惨重,却始终未让突厥大军前进一步。然而,敌军兵力远胜于己,且李慎亲自坐镇指挥,局势愈发危急。
柳婉清得知后,立即下令调派援军,同时亲自前往兵部督战。
她身着素袍,步入兵部大堂,目光冷冽地扫视在场诸臣。
“雁门关战事危急,谁敢延误军务,谁便与陈允同罪。”她淡淡开口,语气却透着不容置疑的威严。
众臣皆低头不语,唯有兵部侍郎王铎站出一步,拱手道:“娘娘,边关战事虽急,但朝廷兵力有限,若贸然调兵,恐怕会动摇京城防务。”
柳婉清淡淡一笑:“王侍郎,你是在质疑本宫的决定?”
王铎神色一僵,连忙低头:“臣不敢。”
柳婉清缓步走近,语气平静:“王侍郎,你可知道,陈允为何会突然病倒?”
王铎脸色微变,低声道:“臣不知。”
柳婉清看着他,目光如炬:“你若真不知,那便去查。若查不出结果,你便替他坐这兵部尚书之位。”
王铎顿时脸色苍白,连忙跪地:“臣……臣愿尽力查清此案。”
柳婉清满意地点了点头:“很好。你即刻去办,不得有误。”
她转身对众臣道:“从今日起,凡军务之事,皆由本宫亲自过问。若有人胆敢怠慢,休怪我不念旧情。”
群臣皆俯首称是,无人敢言。
柳婉清缓缓走出兵部大堂,望着天边的云霞,嘴角微扬。
“这一局棋,才刚刚开始。”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