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秒记住【顶点小说】dingdian365.com,更新快,无弹窗!
“东方公司有意筹拍《中正传》《美龄传》《尼古拉传》三部曲,总投资3亿港币!”
“据相关人士透露,此番不同于以往的影视作品,是真正的人物传记片,以个人视角为主线。”
“三部曲将尊重史实,还原...
陈奇站在办公室窗前,望着楼下熙熙攘攘的街道,心里却并不轻松。虽然《都市观察》关于洛杉矶暴动的深度报道已经发布,社会反响热烈,但他知道,这只是开始。真正的挑战,才刚刚拉开帷幕。
“陈主编,有位先生说要见您。”前台小赵敲了敲门,探出头来。
“谁?”陈奇问。
“他说是退休老记者,姓林。”
陈奇微微一愣,随即点头:“请他上来吧。”
几分钟后,一位头发花白、穿着朴素的老人走进了办公室。他的步伐稳健,眼神里透着一种久经风霜的沉稳。
“林老?”陈奇迎上去,伸出手。
“是的。”老人点点头,握住了陈奇的手,“我看了你们的报道,特意来拜访。”
“请坐。”陈奇请他在沙发上坐下,又倒了一杯茶,“您是哪位前辈?”
“我姓林,林振声。”老人端起茶杯,轻轻吹了口气,“我年轻的时候在《人民日报》工作过,后来调到地方媒体,退休前是《南方日报》的总编。”
“原来是老前辈。”陈奇肃然起敬,“您对我们这篇报道怎么看?”
林振声喝了口茶,缓缓道:“你们的报道,我仔细看了。结构清晰,数据详实,采访全面,最重要的是,没有偏激,没有煽动,而是把事实摆在读者面前,让他们自己去思考。”
他顿了顿,又说:“你们做得很好。在现在的环境下,能做到这一点,不容易。”
陈奇笑了笑:“谢谢您的肯定。我们确实想做到客观、中立,但有时候也担心会不会太保守。”
“不保守。”林振声摇头,“你们没有回避问题,也没有回避矛盾,而是用事实和逻辑去引导读者,这是真正的新闻精神。”
他放下茶杯,看着陈奇:“你们有没有想过,下一步要做什么?”
陈奇一愣:“下一步?”
“是的。”林振声点点头,“这篇报道已经引起了关注,读者也在思考。但新闻的影响力不能只停留在一篇文章上。你们得把这件事做成一个系列,甚至一个长期的议题。”
“您的意思是……继续深入?”陈奇若有所思。
“对。”林振声说,“洛杉矶暴动不是孤立事件,它背后反映的是整个社会结构的问题。你们可以从这个点出发,深入挖掘国内类似的社会现象,比如城乡差距、阶层流动、教育资源分配、执法公正等等。”
“您是说……把洛杉矶暴动作为一个引子,带出我们自己的问题?”陈奇眼睛一亮。
“正是如此。”林振声点头,“新闻的价值,不只是记录事件,而是引发思考,推动改变。你们已经迈出了第一步,接下来,要走得更远。”
陈奇沉默了几秒,然后郑重地点头:“林老,您说得对。我们确实不能止步于此。”
“那你们打算怎么做?”林振声问。
“我们正在筹划下一期的选题。”陈奇说,“本来想继续做经济方面的深度报道,但现在看来,社会问题更值得深入挖掘。”
“很好。”林振声笑了,“如果你们需要资料或者人脉,我可以帮忙联系几位老朋友。他们有些是退休的学者,有些是体制内的研究者,也许能给你们提供一些帮助。”
“那太好了!”陈奇激动地说,“我们正愁资源不够呢。”
“那就这么定了。”林振声站起身,拍了拍陈奇的肩膀,“年轻人,你们这一代媒体人,肩负的责任比我们那一代更大。你们要做的,不只是记录,而是推动社会进步。”
送走林振声后,陈奇回到办公室,坐在桌前,久久没有说话。
他知道,林振声的话不是客套,而是真心的期待。而他自己,也确实不想止步于一篇报道。他想做的,是真正有影响力的新闻,是能改变社会、推动时代的报道。
“佳佳!”他突然站起来,朝门外喊了一声。
“来了。”于佳佳推门进来,“怎么了?”
“我们得重新调整下一期的选题。”陈奇说,“我们要做一个系列报道,主题是‘社会结构性问题与我们的时代’。”
“你是说……把洛杉矶暴动作为引子,带出国内的问题?”于佳佳眼睛一亮。
“对。”陈奇点头,“我们要从教育、就业、阶层流动、城乡差距、执法公正等多个角度切入,做一个深入的系列报道。”
“这会不会太敏感?”于佳佳皱眉。
“敏感是肯定的。”陈奇说,“但我们不是要批判,而是要呈现事实,引导思考。就像林老说的,我们要用事实和逻辑去说话,而不是情绪。”
“我明白了。”于佳佳点头,“那我来负责教育部分,老李那边可以负责城乡差距,小赵和小林继续做国际比较,你统筹全局。”
“好。”陈奇笑了笑,“这次我们要用三个月的时间,做一个真正的深度系列。”
“那我们得重新分工了。”于佳佳说,“还要联系专家、做调研、收集数据。”
“是的。”陈奇点头,“从明天开始,我们进入新的阶段。”
窗外的阳光依旧洒进来,照在办公桌上,也照在陈奇的脸上。他知道,这条路会很难,但他已经做好了准备。
因为,这就是他们的时代。
陈奇回到办公室后,立刻召集了核心团队开会。他把林振声的建议和自己的想法都说了出来,大家听后,陷入了短暂的沉默。
“这确实是个好方向。”老李率先开口,“但我们要怎么做?国内的社会问题比洛杉矶暴动更复杂,涉及的利益也更多,我们能深入挖掘吗?”
“我们可以从数据和事实入手。”陈奇说,“比如城乡差距,我们可以用国家统计局的数据,对比不同地区的收入、教育、医疗资源。比如阶层流动,我们可以做调查,看看普通家庭的孩子,有多少能通过努力改变命运。”
“但这些数据,有些是敏感的。”于佳佳皱眉,“如果被误读,可能会引起不必要的麻烦。”
“所以我们要更谨慎。”陈奇点头,“我们不是要批判,而是要呈现。我们要让读者看到问题,同时也要让他们看到希望。比如,我们可以采访一些通过努力改变命运的年轻人,看看他们是怎么做到的,他们遇到了哪些困难,又如何克服。”
“这个角度不错。”小赵说,“我们可以做一个‘普通人的一天’系列,记录不同阶层、不同地区、不同职业的人的生活状态,让读者自己去感受社会的差距。”
“对,这个可以。”陈奇点头,“我们可以分地区、分行业、分年龄层,做一系列的人物特写。用真实的故事,去呈现社会的现状。”
“那我们得重新分配任务。”老李说,“教育部分,佳佳你继续负责,城乡差距我来,小赵和小林负责阶层流动和就业问题,陈主编统筹全局,同时联系专家和学者。”
“好。”陈奇点头,“我们得尽快启动。这次的系列报道,我们要做三个月,每一期都围绕一个主题展开。”
“那我们得先做调研。”于佳佳说,“得联系学校、企业、政府机构,收集数据,还要做实地走访。”
“我已经联系了几位社会学教授。”陈奇说,“他们愿意接受采访,也愿意帮我们分析数据。另外,我还在联系几位基层干部,他们可以给我们提供一些一线的观察。”
“那我们得抓紧时间。”老李说,“这次的报道,比洛杉矶暴动那次更复杂,需要的资料更多。”
“是的。”陈奇点头,“我们得做好长期作战的准备。”
---
接下来的几天,整个团队进入了新一轮的高强度工作。
办公室里,依旧是灯火通明,键盘敲击声此起彼伏。每个人都忙得不可开交,整理资料、撰写稿件、核对数据,甚至连吃饭都成了次要的事情。
陈奇每天加班到深夜,回到家时,龚雪已经睡了。他轻轻推开门,走进卧室,看着熟睡的她,心里一阵愧疚。
“你又加班到这么晚?”第二天早上,龚雪一边给他热牛奶,一边问。
“嗯。”陈奇点头,“这次的报道比上次更复杂,我们需要做的调研更多。”
“你能不能别这么拼?”龚雪叹了口气,“你要是累垮了怎么办?”
“我这不是好好的吗?”陈奇笑了笑,“你放心,我会注意身体的。”
“你总是这样。”龚雪摇头,“好了,我给你煮点粥,你吃完再去上班。”
陈奇看着她忙碌的背影,心里一阵温暖。他知道,自己能走到今天,离不开她的支持。
---
几天后,团队终于完成了第一阶段的调研。
他们整理出了一份详细的报告,涵盖了城乡差距、教育不公、阶层固化、就业困难等多个方面。数据详实,案例丰富,逻辑清晰。
“这份报告,可以作为我们系列报道的第一篇。”陈奇在会议上说,“我们要从宏观的角度,先让读者了解整个社会的结构,然后再深入到具体的领域。”
“那我们怎么开头?”于佳佳问。
“我们可以用一个真实的故事。”陈奇说,“比如一个农村孩子,从小努力读书,考上大学,毕业后却发现自己很难融入城市,找不到理想的工作,最终只能回到家乡。”
“这个故事太常见了。”老李说,“但正因为常见,才更有代表性。”
“是的。”陈奇点头,“我们要用这个故事,引出整个社会的结构性问题。”
“那我们得找一个合适的采访对象。”于佳佳说,“得真实,得有代表性。”
“我已经联系了几位受访者。”陈奇说,“他们都是来自不同背景的年轻人,愿意分享自己的经历。”
“那我们就先从这些采访开始。”老李说,“先把他们的故事整理出来,再结合数据和专家分析。”
“好。”陈奇点头,“我们得加快进度,争取在下一期《都市观察》上,推出这个系列的第一篇。”
窗外的阳光洒进来,照亮了整个办公室。团队成员们眼神坚定,他们知道,这次的报道,将会是一次真正的挑战。
但他们也明白,这正是他们的使命。
属于他们的时代,正在来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