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秒记住【顶点小说】dingdian365.com,更新快,无弹窗!
曹猛一时间无法反驳,也不知道如何反击。
沉吟了一会儿道:“这还需要什么证据吗?有人见到了,并且举报了,这就是有力证据之一。”
“如果你和她之间的关系正常,那么她一个新成立的公司怎么可能中标青西公路?”
“我还听说,在招标文件上,你特意加了一条,允许新成立的企业参与投标,这不是摆明了具有倾向性吗?”
“还有,她中标后又为什么一连拿下200亩土地,又是种植葡萄,又是种植蓝莓?”
“如果你们之间没有什么特......
周德昌的调查组在正式立案之后,行动迅速而凌厉。短短数日之内,已有六名与陈志远关系密切的厅级干部被采取“双规”措施。与此同时,中央纪委也从京里调来了一批经验丰富的办案人员,协助地方推进案件审理工作。
省委机关内部的气氛愈发紧张。王建国虽然表面上依旧镇定自若,但私下里已经连续召集了三次闭门会议,试图稳定军心、控制局势。然而,人心惶惶,不少人已经开始暗中活动,寻求退路。
就在这个节骨眼上,李明再次出现在公众视野中。
他主动向调查组提交了一份补充材料,并在一次公开场合下接受了周德昌的当面问询。这一举动,在全省官场引发了巨大震动。有人认为他是想借此机会彻底洗白自己,也有人怀疑他背后另有图谋。更有甚者,开始猜测李明是否早已与调查组达成某种交易,成为一枚“关键棋子”。
而在省委高层之中,赵正刚则敏锐地察觉到了一个危险信号:李明所提交的材料中,有几份涉及国企改制过程中的一些细节问题,这些问题原本并不属于陈志远直接掌控的范围。也就是说,李明提供的这些证据,很可能是针对另外一批人的。
“他不是单纯为了扳倒陈志远。”赵正刚在一次小范围会议上低声说道,“他是在布局。”
王建国脸色阴沉:“你是说,他在借刀杀人?”
赵正刚点头:“很有可能。他利用这次调查的机会,将整个权力结构重新洗牌。如果让他得逞,我们这边恐怕会元气大伤。”
王建国沉默片刻,缓缓道:“那我们就不能坐以待毙。”
就在此时,调查组那边传来了新的动向。
周德昌亲自约谈了副省长张立国,理由是其在某次土地出让项目中存在严重违规操作行为。这一消息一出,整个省委犹如炸开了锅。张立国不仅是省委常委之一,更是王建国阵营中的核心人物。他的落马,意味着王系势力将遭受重创。
面对如此严峻的形势,王建国终于做出了决定。
“不能再等了。”他在一次常委会上冷冷地说道,“我们必须主动出击,否则只会被动挨打。”
赵正刚提议:“我们可以先让张立国主动配合调查,同时通过其他渠道施加压力,看看能不能让周德昌缓一缓节奏。”
王建国摇头:“这不是缓不缓的问题。而是我们要不要把这场斗争彻底升级。”
会议室里一片沉默。
最终,王建国缓缓开口:“我去找一趟老书记。”
所谓“老书记”,指的是退休多年的前任省委书记郑文海。此人虽已不在一线,但在省内仍拥有极高的威望和影响力。尤其是在政法系统和组织部门,依然保留着庞大的人脉资源。
当天晚上,王建国便驱车前往郑文海的住所。
两人相对而坐,客厅内灯光昏黄,气氛凝重。
“你来得正好。”郑文海开门见山地说,“我刚刚接到一位老朋友的电话,他说中央对这次调查的态度有些微妙变化。”
王建国眼神微动:“什么意思?”
郑文海端起茶杯,轻轻吹了口气:“意思是,有些人开始担心,这盘棋走得太快,可能会失控。”
王建国心中一震:“所以……上面的意思是,要稳住?”
郑文海点头:“至少,不能让局面陷入全面混乱。”
王建国沉吟片刻,缓缓说道:“可是,现在不是我们想不想稳的问题,而是李明他们步步紧逼,根本没给我们喘息的机会。”
郑文海微微一笑:“那就说明,你们之间的博弈已经进入深水区。接下来,谁更能沉得住气,谁就能笑到最后。”
王建国听出了话外之意:“您的意思是……可以适当释放一些善意?”
郑文海没有正面回答,只是意味深长地看着他:“有时候,退一步,是为了更好地进。”
离开郑文海家后,王建国陷入了深深的思考。
他知道,自己必须做出选择。
而另一边,李明也在密切关注着省委内部的动向。
他清楚,王建国不会轻易认输。对方越是沉得住气,就越说明他们在酝酿什么动作。而眼下最关键的是,如何在不引发更大动荡的前提下,继续推进调查进程。
林婉清找到他时,神情略显担忧:“李书记,我觉得我们应该加快节奏。如果让王建国那边缓过劲儿来,恐怕会有麻烦。”
李明站在窗前,望着远处的夜色,语气平静:“我知道。但现在还不是时候。”
沈文涛插话:“可如果我们一直按兵不动,他们会不会趁机反扑?”
李明转过身,目光坚定:“正因为如此,我们才更要稳住。现在的每一步,都必须走得精准,不能有一丝偏差。”
林婉清皱眉:“你的意思是,我们在等一个契机?”
李明点头:“没错。等到他们露出破绽的时候,就是我们真正出手的时机。”
果然,几天后,王建国那边果然有了动作。
他们通过省人大系统,提出了一项关于“加强纪检监察机关规范化建设”的提案,意图限制调查组的权限。这项提案一经提出,立刻在党内引起广泛争议。
周德昌对此反应强烈,明确表示反对任何干扰调查的行为。
而就在这场较量即将进入白热化之际,一封来自海外的匿名举报信,意外地改变了整个局势。
信件内容详尽,不仅披露了陈志远在境外隐藏的大额资产信息,还附带了几段录音资料,其中一段赫然提到了王建国的名字。
周德昌收到这封信后,立即召开紧急会议,并下令对相关线索展开深入核查。
省委内部顿时风声鹤唳,人人自危。
王建国得知此事后,脸色铁青,几乎当场拍案而起:“这是栽赃!彻头彻尾的栽赃!”
赵正刚却比他冷静许多:“不管是不是栽赃,我们现在最怕的就是被牵连进去。必须尽快查明,是谁泄露了这些信息。”
王建国咬牙切齿:“查!给我查到底!”
然而,此时的李明却显得异常从容。
他知道自己赢了第一步。
因为真正的较量,从来都不是靠一张纸、一封信决定的,而是看谁能在这场风暴中站稳脚跟,最终走到最后。
而他,已经走在了通往青云之巅的路上。
周德昌的调查组在收到匿名举报信后,迅速展开行动。这封信不仅提供了详细的境外资金流向图谱,还附带了多份银行账户记录、电汇凭证以及部分关键人物的通话录音。这些材料的真实性极高,经过初步核实,调查组便确认其具备极高的可信度。
周德昌立刻向中央纪委汇报,并申请对王建国进行重点审查。与此同时,调查组内部也进行了人员调整,加强了对外部干扰的防范措施。为了防止信息泄露,所有与该案相关的文件都被列入绝密级别,查阅权限严格控制在核心成员范围内。
省委机关内部,气氛愈发紧张。王建国虽然表面上依旧镇定自若,但私下里已经连续召开了多次闭门会议,试图稳住局势。他深知,这次的风波远比以往任何一次都要凶险。一旦被牵连进去,后果不堪设想。
赵正刚作为王建国最信任的心腹,也在紧锣密鼓地布置应对方案。他先是安排人手对省委内部可能存在的“内鬼”进行排查,同时秘密联系了几位在纪检系统中有一定影响力的退休干部,希望他们能通过私人渠道向京中施压,延缓调查节奏。
然而,这一切的努力,在李明看来,不过是徒劳的挣扎。
李明早已预料到王建国会采取反制手段,因此提前做好了准备。他在省委内部安插了几名心腹,专门负责收集各方动向,并随时向他汇报。同时,他也与林婉清、沈文涛保持密切联系,确保掌握第一手情报。
“王建国已经开始慌了。”林婉清在一次密谈中低声说道,“他已经让赵正刚去联系老领导,想通过高层关系施压。”
李明微微一笑:“那就让他们去折腾吧。现在最关键的不是他们在做什么,而是我们要怎么做。”
沈文涛点头:“你是说,我们要主动出击?”
李明缓缓点头:“不错。我们不能被动等待,必须把节奏掌控在自己手里。”
于是,在接下来的几天里,调查组陆续收到了几份新的举报材料。这些材料的内容涉及多个层面,包括省财政厅、国资委、土地资源局等多个要害部门,甚至还有几位曾在国企改制过程中扮演重要角色的退休官员也被牵涉其中。
这些材料一经提交,立刻引起了周德昌的高度关注。他意识到,这场调查的规模正在不断扩大,背后的利益链条远比想象中复杂。而李明所提供的信息,则成为推进案件的关键突破口。
“李秘书长,你提供的这些线索非常重要。”周德昌在一次单独会谈中对李明说道,“但我必须提醒你,如果你确实在参与这场斗争,那么你就必须做好承受更大风险的准备。”
李明神色平静:“我明白。但我更清楚,如果我不做这件事,将来后悔的将不只是我个人。”
周德昌沉默片刻,最终点头:“好,我会全力支持你的工作。但你也得答应我一件事??不要轻举妄动,一切按程序来。”
李明微微一笑:“放心,我不会让自己陷入被动。”
然而,就在调查组加快进度的同时,王建国那边也没有闲着。
他开始调动自己所能掌控的一切资源,试图反击。一方面,他通过省人大系统提出了一项关于“纪检监察机关权力边界”的议案,试图从制度层面限制调查组的权限;另一方面,他又通过一些隐秘渠道,向京中某些关键人物传递信息,希望他们能在关键时刻出手干预。
赵正刚则亲自前往京城,拜访了几位曾经在政法口任职的老领导,希望能够借助他们的影响力,为王建国争取时间。
然而,这一切的运作,都未能逃过李明的耳目。
“他们这是在赌。”李明在一次密会上对林婉清和沈文涛说道,“他们以为只要拖一拖,就能等到转机。但他们错了。现在的形势已经不再是他们能掌控的了。”
沈文涛皱眉:“可如果我们不加快节奏,他们可能会先一步找到突破口。”
李明轻轻摇头:“不会的。他们越是着急,越容易露出破绽。我们只需要耐心等待,然后……给他们最后一击。”
果然,没过多久,王建国的计划就出现了问题。
首先,那项关于“纪检监察机关权力边界”的议案在省人大常委会上遭到强烈反对,多名代表明确表示反对任何形式的干预行为。其次,赵正刚在京中的活动也并未取得预期效果,反而引起了一些人的警觉,导致原本持观望态度的高层也开始倾向于支持调查组的工作。
更糟糕的是,就在王建国试图通过各种渠道施压之时,一封来自海外的加密邮件再次落入调查组手中。这封邮件的内容更加惊人??它不仅详细列出了王建国在过去十年间通过亲属和代理人操控的一系列商业项目,还附上了部分交易合同和往来账目。最关键的是,其中一份合同上的签名,赫然是王建国本人的笔迹。
周德昌看到这份材料时,脸色瞬间变得凝重。
他没有再犹豫,立刻下令对王建国立案调查,并同步启动对其相关亲属和利益关联方的审查程序。
消息传回省委,犹如一颗重磅炸弹,彻底引爆了整个机关。
王建国得知此事后,脸色铁青,几乎当场拍案而起:“李明!一定是他干的!”
赵正刚却比他冷静许多:“不管是不是他干的,我们现在最怕的就是被牵连进去。必须尽快查明,是谁泄露了这些信息。”
王建国咬牙切齿:“查!给我查到底!”
然而,此时的李明却显得异常从容。
他知道,真正的较量才刚刚进入高潮。
而他,已经走在了通往青云之巅的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