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秒记住【顶点小说】dingdian365.com,更新快,无弹窗!
临童县,新丰公社。
当林三七爬到秦始皇陵封土的顶端时,整个人都已经被汗湿透了。
这大夏天爬山也就林三七了,噢,还有几十个陪同林三七来寻找兵马俑的各级干部,以及陕省考古队的工作人员。
林三七站在封土堆上,感觉就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小山一样,于是好奇问道:
「刘局长,这秦始皇地宫大约有多深?」
刘局长一边用草帽当扇子,一边回道:
「秦始皇的地宫啊,就在我们脚下封土堆下面,怎麽样,是不是很有感觉,哈哈。
地宫距离地平面35米深,东西长170米,南北宽145米,主体和墓室都是矩形状。墓室在地宫中央,高15米,大小相当于一个标准足球场。」
林三七吃了一惊。他是去过明定陵的,那里的地宫面积也不见得有多大呀。
「嚯,地宫这麽大?这里面得存放多少珍宝啊。」
刘局长又指了指封土四周说道:
「我们文物局去年对秦始皇陵园第一次做了全面的考古勘察始,绘制出了陵园第一张平面布局图,经探测,陵园范围有56.25平方公里,相当于近78个故宫大小来。」
林三七拿起望远镜看了一下,重点看了看东北角。
「刘局长,我看你们陕省对秦始皇陵的保护也不怎麽样嘛,你看旁边全部都是大农村,没有围墙也没有收费处,完全就是荒废状态。」
刘局长尴尬笑了笑:
「保护不过来呀,咱们陕省的帝王陵太多了,就比如汉朝和唐朝的皇帝陵几乎都在这一块,如果一个个都保护起来,财政完全承担不了。」
林三七心想,自己还真知道几个帝王陵的真相。
比如汉文帝的霸陵其实不在凤凰嘴,而是不远处的江村大墓,因为文帝陵不封不树,所以一直不为人所知。
另外,他还知道唐昭陵的地宫入口在哪,其实就在「大佛肚脐眼」处,距离考古队之前推测的入口相差好远,太不靠谱。
但林三七这次也不是来当摸金校尉的,所以也不打算说了。
总得给未来的考古队弄点事情做做嘛,不能让他一个人全乾了,否则人家怎麽骗经费。
「对了,刘局长,你说这秦始皇陵地宫到底有没有被盗?你们刚全面勘探过,应该心里有数了吧?」
刘局长摆了摆手:
「被盗是肯定的,你看这陵墓就在荒野上,古代周边都没人,朝代也更替了,你随便挖也没事。连汉陵和唐陵都被盗了,秦始皇陵怎麽可能幸免?」
林三七大吃一惊,心想果然有阴谋,几十年后有人掩盖了这个惊天秘密。
谁知道刘局长接着又说道:
「但是,根据我们的全面勘探发现,虽然发现了许许多多的盗洞,就在那个方向,有一个盗洞甚至已经挖到了26米。
但是万幸,没有一个盗洞挖到地宫,所以我们认为秦始皇陵地宫是没有被盗的。
史书上说:其后牧儿亡羊,羊入其凿,牧者持火照求羊,失火烧其臧椁,这些应该都是传说。
哪怕最有可能的项羽把秦始皇陵一把火给烧了,根据我们的分析,他烧的应该是地面建筑,或者还有些陪葬坑,不可能是地宫。」
林三七听了咂咂咂嘴,觉得有些遗憾啊。
估计有生之年,他应该是看不到秦始皇陵地宫被打开的那一天了,实在是「远看像条狗」那位在明定陵那件事情上做得太绝了。
这时候齐首长听得有些不耐烦了,看向了封土上种着的石榴树问道:
「老刘,这石榴能不能吃了?」
「还不行,没到成熟的时候呢。」
林三七一听心想,就算成熟了自己也不吃,几十年后可是有研究的,秦始皇陵封土的汞含量严重超标,种出来的水果都有毒的。
齐首长一听不能吃,拿出望远镜看了一圈四周:
「小林,你说的秦始皇兵马俑坑在哪里?我怎麽什麽也看不到?」
「噢噢噢!」
林三七这才回过神来,自己可不是来旅游的,而是来寻找兵马俑的,于是赶紧掏出自己列印出来的一张六十年代临童县地图。
同时找了一个当地公社干部过来。
「你好,请问你们这个西杨村和毛家村是哪一个?」
当地干部看着林三七手上的地图,用手指点着道:
「领导,远处这边这个是西杨村,那个是毛家村,就是我手指的方向,现在看得挺清楚的。」
顺着公社干部的手指,所有人都朝秦始皇陵东北角看去:
「这封土东边在建的是一家工厂,等建完了,沪海缝纫机厂就会搬过来。缝纫机厂的东边就是毛家村,往北就是西杨村。」
几个干部迅速拿起手里的望远镜看了起来。
公社干部所指的两个村庄,直线距离大约不超过3公里,非常近。
林三七对比了一下两个村庄,眼睛就盯上了中间的一块农田,恰巧农田的西边有一条小河经过。
虽然这个时候完全看不出几十年后秦兵马俑博物馆的影子,但林三七已经非常肯定就是这一块了。
因为跟几十年后地图上兵马俑博物馆的位置是完全能对应起来的,就是村庄有差别,估计有拆迁。
「刘局长,走,带着人,咱们就去西杨村和毛家村的中间农田上去找找。」
齐首长和刘局长互相看了一眼,其实两人的内心都不是很相信林三七的话。
因为如果农田地底下真有兵马俑,那麽这两千年来农民不断耕地,不可能不被发现。
除非这个兵马俑埋得特别深,深达几十米那种。
但刘局长是内行人,知道其他帝王陵的陪葬坑其实埋得都很浅,不可能太深,这也是陪葬坑几乎全部都被盗挖一空的原因。
所以这两人就当是「陪太子读书」,跟着这位林专员来瞎胡闹一番。
一群人坐吉普的坐吉普,坐卡车的坐卡车,顶着三十多度的大太阳,来到了西杨村。
林三七下车的时候,回头又看了一眼那个高大的秦陵封土,确定了一下距离。
这年头汽车在大西北同样罕见,听到汽车声,不少在田间劳作的农民都围了起来。
不要问为什麽大热天还在种地,问就是下地才有工分拿,管他是太阳天还是下铁天。
西杨村的村长杨阿章已经等着了,彼此互相介绍了一番。
林三七看着眼前这块农田就特别高兴,因为下面埋藏着一个天大的机缘,而他将是千古第一个发现者。
想到这里,乐和和的林三七对着当地村长问道:
「杨村长,你们村在这建村多少年了?」
杨村长满脸笑容回答道:「报告领导,我们祖祖辈辈都住在这里,听听咱的村名,西杨村就知道了,起码超过200年。」
林三七又问道:
「那你们这几百年都居住耕种在这里,就从来没挖出来什麽奇奇怪怪的东西?」
杨村长很聪明,看了一眼远处的秦始皇陵,便回道:
「东西肯定有,不过都是瓶瓶罐罐的东西,像土陶一样的东西,不值钱。那些什麽黄金啊丶玉器啊,银元啊,这个从来没有挖出来过。」
村民们都是连连点头,心想哪怕有挖出来也不会承认。
林三七一听到挖到过陶器,便心中有数了,不是兵马俑从来没被挖出来过,而是挖出来老百姓不认识。
「那杨村长,这样的陶片你们现在能找出来几片不?」
杨村长左右瞧了瞧,亲自跑到一块田梗边,然后从下面刨出来几块陶片,然后拿了过来:
「领导,你看,都是这样的玩意儿,这瓦片不像瓦片,罐子不像罐子,我们当地人都叫瓦盆爷。有人说这是古代泥塑菩萨像碎掉后形成的。」(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