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秒记住【顶点小说】dingdian365.com,更新快,无弹窗!
第490章乡办小学(第1/2页)
要说搞海产养殖,养海参绝对是条发家致富的好路子。
林宇心里清楚,前世辽东半岛那片海域,多少人靠着海参养殖赚得盆满钵满,从海边的普通渔民变成盖起小楼、开上汽车的富裕户。
这东西金贵,不光味道鲜美,滋补功效更是被人看重,不管是酒楼宴席还是寻常百姓家的餐桌,都越来越认海参的价值,市场需求量一年比一年大。
更重要的是,他们青山渔村所在的海湾,水温、盐度都跟辽东半岛那些优质海参产区相近,海底的岩礁和藻类又多,简直是天然的海参养殖场。
王大春从小在海边摸爬滚打,懂潮水、识海况,搞海参养殖比养鸡更能发挥他的长处,什么时候投苗、怎么防治病害、何时起捕,这些都跟他熟悉的海洋规律息息相关,上手肯定快。
而且海参这东西生命力强,只要把育苗池建好,控制好水质,前期投入后,后续管理不算太复杂,正好适合小翠这种细心人来打理。
等养出规模,直接送进自家加工厂加工成即食海参、海参干货,销路根本不用愁,罗老板那边早就盼着有稳定的本地海参货源了。
王大春刚走没多久,村长罗全就迈着稳健的步子走进了工地。
他手里捏着烟袋锅,目光先在搭起的厂房骨架上打了个转,然后落在林宇身上,笑着问道:“小宇,这厂房建得咋样了?进度能赶得上不?”
林宇站起身,指了指已经立起来的钢柱和初具雏形的屋顶:“挺顺利的,钢结构拼装快,再有半个月主体就能完工,剩下的就是内部装修和设备安装了。”
“那就好,得抓紧时间啊。”罗全磕了磕烟袋,眼里带着期待,“村里的老少爷们都盼着呢,这次扩大生产,肯定得添不少人手。你有空先把要招的人手定下来,免得到时候真用人了手忙脚乱,抓瞎。”
林宇笑了笑,倒不怎么急:“村长您放心,咱村的大姑娘小媳妇儿闲着的不少,人手好找。至于具体要多少,得看订单量,厂子得盈利,就算想多照顾村里人,用工成本也得盘算着来。”
罗全点点头,知道林宇做事稳重,便不再多提,转而说起了另一件事:“对了,乡里下通知了,办了所乡办小学,让村里适龄的孩子都去念书。你家瑶瑶年纪肯定够了,可得让她去。”
林宇一听,顿时一喜,嗓门都亮了几分:“这是大好事啊!咱乡里这还是头一所小学吧?不知道费了多少劲才办起来的。”
这年头,村里上学的孩子本就少,识得几个大字的更是凤毛麟角。
多数人觉得上学没用,不如在家帮着干活实在,尤其是姑娘家,家里要是紧巴,上学的事更是想都别想。
可林宇清楚学习的重要性,当即拍板:“必须去!瑶瑶这丫头早就对念书上心了,没事就缠着她嫂子教认字,连去广播站都跟着学播报词,让她去上学,指定高兴坏了。”
他顿了顿,又想起个事儿:“对了村长爷爷,楠楠能去不?”
罗全抽了口烟,摇摇头:“楠楠是不是有点小?孩子太小,离不得人照顾。再说乡办小学在二道沟,离咱青山渔村远着呢,一路过来不近,他这么点小不点,能行?”
“再者说,到了学校要是找妈妈,老师也该头疼了。”
林宇听了忍不住笑了:“楠楠别看年纪小,懂事着呢,知道是去上学,肯定不会闹。倒是这路途,确实是个问题,不光楠楠,村里其他孩子也得走这么远。沿途有河、有水坑,还有山林,让他们自己走,实在不放心。”
他想了想,提议道:“我看不如这样,上下学找人接送,能踏实些。”
一提这事儿,罗全就犯了难,眉头皱成个疙瘩:“有人接送自然好,可谁愿意去啊?这一来一回得两个多小时,谁有那功夫耗着?”
林宇拖着下巴琢磨了片刻,问道:“咱们村大概有多少孩子要去上小学?”
“不算多,也就六七个吧。”罗全答道。
“那用我的马车去接送吧。”林宇当即说道,“有马车代步,来回顶多半个钟头,能省不少事。至于谁来接送,就得麻烦村长爷爷您安排了。实在不行的话,给点儿钱呢?要是给钱,我相信肯定有人愿意的!”
罗全一听,眼睛顿时亮了,烟袋锅都忘了往嘴里送:“有马车的话,那可就太方便了!来回半个钟头,啥也不耽误。要是没人愿意去,我这把老骨头去也成。只是......你这马车平时用处不少,给孩子们当校车,不会耽误你干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490章乡办小学(第2/2页)
“耽误啥呀。”林宇笑着摆手,“来回就半个钟头,一早一晚加起来也就一个小时,白天该咋用还咋用。再说了,我正打算买车呢,以后这马车估计用得就少了。”
“买车?”罗全吃了一惊,往前凑了凑,“买啥车?”
“拖拉机。”林宇解释道,“咱这厂子规模起来了,来回搬运货物,马车肯定跟不上趟,总让工人们肩挑手扛也不是长久之计,买台拖拉机是早晚的事。”
他接着说:“另外我还打算再添置一批小推车,能给工人们减轻不少负担。”
罗全听完,连连点头:“你考虑得周到。行,那就按你说的办。我回去琢磨琢磨,看看让谁去接送孩子,明天一早就让他去你家赶马车。你也早点回去,给俩孩子准备准备,铅笔、橡皮、书包啥的都得买齐了,别让孩子到了学校抓瞎。”
“哎,我知道了村长爷爷!”
林宇应着,心里已经开始盘算着下午就去镇上给孩子们买上学的物件。
回到家,林宇刚推开家门,就看见王玉芬正坐在炕沿上纳鞋底,二妮在灶房里蒸馒头,瑶瑶趴在桌边,拿着根木炭在纸上歪歪扭扭地画着,楠楠则凑在她旁边,伸手去抢木炭棒,姐弟俩闹作一团。
“瑶瑶,楠楠,过来,哥有好事跟你们说。”林宇洗了把手,笑着招呼道。
俩孩子一听有好事,立刻停了手,小跑到他跟前。
瑶瑶仰着小脸,眼睛亮晶晶的:“哥,啥好事呀?是不是又给我买糖了?”
“比糖还好。”林宇蹲下身,摸了摸俩孩子的头,“乡里办了所小学,让你和弟弟去念书,学认字,学算术,好不好?”
瑶瑶先是愣了一下,随即眼睛瞪得溜圆,嘴巴张成个小圆圈,好半天才蹦出一句:“真的?我能去学堂了?”
见林宇点头,她突然尖叫一声,抱住林宇的脖子就跳:“太好了!我能上学了!我能像广播里说的那样背书包了!”
楠楠虽然不太懂上学是啥,但见姐姐这么高兴,也跟着拍手,奶声奶气地喊:“上学!上学!我也要上学!”
二妮端着刚出锅的馒头从灶房出来,笑着说:“看把他们乐的,这确实是大好事。我这就去给她们找块布,给他们缝两个书包。”
王玉芬却放下了手里的针线,眉头微微皱着:“小宇,瑶瑶一个丫头片子,念啥书啊?将来还不是要嫁人,在家学做针线、做家务才是正经事,白花钱不说,还耽误干活。”
“妈,瞧你这话说的。”林宇站起身,语气认真了些,“现在可不是以前了,丫头片子咋就不能上学?认字懂道理,将来不管是在家过日子,还是出去做事,都能有出息。你看二妮,不就是因为识几个字,才能去广播站帮忙吗?”
二妮也跟着劝:“妈,小宇哥说得对。我小时候没条件上学,现在跟着广播学认字都觉得费劲。瑶瑶这么聪明,要是能去上学,将来肯定比我强。再说了,现在讲究男女平等,哪能重男轻女呢?楠楠能去,瑶瑶也该去。”
“那句话怎么说来着?妇女能顶半边天......”
王玉芬咂了咂嘴,还是有些犹豫:“可......可学费书本费,又是一笔开销。”
“钱的事您别操心了,咱家又不是没钱!~”林宇笑道,“乡里办的小学,学费不高,我这阵子跑船、办厂也攒了些钱,别说供两个孩子上学,就是供十个也没问题。再说了,让她们学本事,比啥都值当。”
瑶瑶听着大人们的对话,赶紧跑到王玉芬跟前,拉着她的胳膊晃:“妈,我要上学!我保证不耽误干活,放学回来就帮你喂鸡、择菜!我还能教你认字呢!”
王玉芬看着俩孩子期盼的眼神,又看了看林宇和二妮认真的样子,心里的疙瘩慢慢解开了。
她叹了口气,摸着瑶瑶的头说:“行吧,那就听你哥的,可到了学校得听话,不能淘气。”
“妈,放心吧,我肯定认真学习!”瑶瑶高兴地说道。
二妮把馒头放在桌上,笑着说:“这就对了嘛。妈说不定瑶瑶以后有大出息呢!”
“哎呦,什么大出息,我不指望她能有什么出息,健健康康的就好!”
林宇呵呵一笑,见二妮去柜子里翻找布料,当即说道:“你快别忙活了,赶紧吃饭,一会儿吃完饭去一趟熊岳城,直接给他们买两个回来就行了。”
“那也成,反正也得准备铅笔和橡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