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秒记住【顶点小说】dingdian365.com,更新快,无弹窗!
对于刘振山的晋升,王有为是羡慕不已。
“今后就不能叫刘队长了。”王有为看着对方,“得叫刘局长了!”
“哈哈哈。”刘振山也是心情大好,“叫啥刘局长,我比你们俩都大两岁,叫我刘哥就行。”
称谓的变化一般代表着关系的变化。
三人从最初生分时称呼对方队长,同志。
到后来直呼其名。
再到现在哥哥弟弟的叫着。
可见三人的关系变化是越来越近。
其实也代表着三人今后就是一条绳子上的蚂蚱。
都牢牢被捆绑在杨主任这艘大船之上。
可以说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
赵为民与王有为都很清楚,所以是爽快地叫了对方刘哥。
按照年龄论资排辈,赵为民很自然地排到了老三。
随后刘振山并未带着他们去杨主任家。
而是直接把他们给送到了粮站。
粮站的站长郑大海郑站长是热情地接待了他们。
至少是表面上热情。
“欢迎刘局长莅临粮站。”郑大海又将目光放到了赵为民与王有为的身上,“两位同志就是新来的粮管员吧,欢迎欢迎!”
正所谓朝中有人好办事。
要是普通的粮管员来上任,绝对不会有站长亲自来迎接的殊荣。
但是刘振山待他们来的,粮站的站长也得给积分薄面。
“郑站长,人我给你带到了,今后你可得好好指导指导我这两个小兄弟的工作啊。”
刘振山这话指导两字不重要。
重要的是小兄弟三个字。
几乎是明牌告诉郑大海,这俩是他的人。
而他是杨主任的人。
让郑大海好自为之!
果不其然,在听到这句话之后。
郑大海整个人都怔了一下。
紧跟着他尴尬一笑,连连点头,“两位小兄弟在我们这儿您放心好了,我觉得待他们跟亲人一样,有啥事都知会一下他们,让他们熟悉熟悉我们粮站的工作流程。”
“那就好,我还有点事,人我就交给你了,你赶紧让他们上任做事吧,不能闲着。”
“好的好的,刘局长您慢走,我带着两位熟悉一下。”
刘振山点了点头,又跟赵为民与王有为交代了两句之后。
这才离开。
等人一走,郑大海朝着两人微微点头。
他的脸上依旧是带着笑容,“两位跟我来,我先带你们熟悉熟悉我们粮站的工作流程。”
赵为民也是个聪明人。
虽然背靠大山,但也不能太嚣张。
所以他对郑大海还是非常客气的,“那就麻烦郑站长了。”
“不麻烦,不麻烦。”郑大海点点头,“跟我来吧。”
郑大海领着两人在粮站内转了起来。
第一站就是县粮食仓库,“这就是我们的粮仓了,这位是我们的保管员,今后你们也要跟他经常打交道。”
赵为民见到保管员,那也是很上道的打了声招呼。
哪知道对方只是点了点头,脸上没有任何表情。
更像是应付了事。
不过他们也没在乎,紧跟着又到了检验员哪儿打了声招呼。
与第一站的保管员一样,检验员同样是热情不高。
如同两人欠他钱一般。
这让王有为心头火大异常。
直到最后一站会计处,总算是把粮站里的职能部门的人给认了个遍。
然而这粮站就像是排外一般,两人去哪儿都没有得到好脸色。
郑大海也没多说什么,只是带两人认人。
并未说他们态度的问题。
本来粮管员在粮站里也不是什么很高的职位。
要不是有刘振山与杨主任站在背后,他郑大海也懒得鸟这两人。
“好了两位同志。”郑大海带两人走了一圈也是累得不行。
他本来就身形臃肿,走两步就喘得不行。
“我们现在是一定三年。”他继续说着,“也就是一年要定下三年的征购粮食量,我们这儿并不是什么产粮食大省,所以我们县三年的任务是四千五百万斤,也就是一年要征购一千五百万斤的粮食,任务量逐级分配到生产队,根据刘队长说的,你们是从黄泥塘村来的,所以我就把你们就近分配到黄泥塘村当粮管员,没记错的话,今年黄泥塘村的征购粮要达到五千斤,而上半年已经征购了两千斤,所以你们下半年的任务就是征购剩余的三千斤。”
听到这个任务,赵为民眉头下意识地皱了一下。
按理说这粮食都是一年一征购。
上半年居然就征购了两千斤。
难道不是应该秋收之后,再去征购吗?
其中的猫腻已经很明显了。
那就是上半年征收的两千斤,很有可能是去年的陈粮。
既然每年都要征收新粮。
为啥还要征收去年的陈粮充数?
那么只有一个可能。
那就是每年征收的粮食,都达不到五千斤。
所以需要来年用去年村民自己留下的陈粮来充数,补到来年的征购粮里。
难怪黄泥塘村的村民一个个都吃不饱。
敢情都把自己留下的粮食,征购给了粮站。
这不来不知道,一来可算是明白了。
而且黄泥塘村还有陈彪这种恶霸作威作福。
他也要时常在村民身上敲骨吸髓。
可见黄泥塘村的村民过得都是什么日子。
五千斤恐怕对黄泥塘村来说,是有些勉强的了。
他蠕动了一下嘴唇,想要把这件事跟郑大海反映一下。
可看他的表情,瞬间没了想说的欲望。
看来这件事跟郑大海说没用。
他就是个完成任务的,哪会管下面的死活。
还是得跟刘振山说,让他去跟杨主任反应一下。
王有为显然就没有想这么多,听到下半年的征购粮食任务。
他是想都没想就直接答应了下来。
但赵为民此时却是忧心忡忡。
要是强行征购粮食,那无疑是跟黄泥塘村的村民对着干。
到时候吃苦的村民,挨骂的是他们。
得好处的反而是这些站长们。
下半年征收三千斤粮食,怎么看都不合理。
不过他还是点了点头。
“那两位就先回黄泥塘村吧,平时管控一下粮食的质量,时不时跟村上走动一下,打听一下粮食生产种植的情况,其实也没什么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