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秒记住【顶点小说】dingdian365.com,更新快,无弹窗!
徐舜卿话音落下,锦江阁内霎时鸦雀无声。
方才还热闹的气氛仿佛瞬间就被冻结了,炭盆里银骨炭的“哔剥”声,此刻听来格外清晰刺耳。
他这话以张元、吴昊这两个由宋投夏,并成为李元昊谋主,给大宋带来...
陆北顾虽已肃清朝中旧族,然他深知,朝堂之争,从未止息。旧族虽被贬黜,然其根基仍在,门生故吏遍布各地,若不彻底铲除,终为后患。他每日晨起,仍如往常般赴兵部议事,午后则入宫参议边务,晚间归府后亦未有丝毫懈怠,仍需批阅文书,整理边关情报。他知,朝堂之上,一步不慎,便可能满盘皆输。
赵徽柔见他日渐憔悴,心中不忍,便于宫中设宴,邀其夜谈。御花园中,夜风轻拂,灯火阑珊,一如往昔。赵徽柔亲手斟酒,轻声道:“陆公子,你可知我为何独愿与你共饮此夜?”
陆北顾举杯轻饮,目光柔和:“殿下厚爱,臣铭感五内。”
赵徽柔摇头,道:“非是厚爱,而是信任。你自入朝以来,步步维艰,却从未有过一丝懈怠。我知你心中所想,非为权势,而是为大宋之安,百姓之宁。”
陆北顾沉默片刻,终是轻叹:“殿下所言极是。然臣如今虽得清白,却知朝中仍有暗流,若不早作筹谋,恐祸起萧墙。”
赵徽柔点头,道:“我亦知朝中旧族未甘心,然你若欲立足,非但需皇帝信任,更需立下更大功勋,方能真正立足朝堂。”
陆北顾望向远方,目光坚定:“殿下所言,臣自知。然功勋非一日可成,臣亦不敢妄图一步登天。”
赵徽柔轻轻握住他的手,道:“你若愿,我可为你谋划。”
陆北顾一怔,随即摇头:“殿下,臣不愿你为我涉险。”
赵徽柔轻笑:“我为公主,若连你都护不住,何以称公主?”
陆北顾望着她,眼中闪过一丝动容,终是低声应道:“好,臣愿听殿下安排。”
次日,陆北顾入宫参议边务,皇帝召见,神色凝重:“陆北顾,辽国使团已至,朕命你为副使,随同接待。然朕亦听闻,辽国使臣此来,似有别样意图。”
陆北顾拱手道:“陛下放心,臣必谨慎应对。”
皇帝点头:“朕信你。然此番接待,非比寻常,朕已命韩维协助你,若遇异状,可即刻奏报。”
陆北顾领命而出,归府后即着手准备接待事宜。赵徽柔亦于宫中暗中安排,命心腹太监留意辽国使团动静,以备不时之需。
数日后,辽国使团抵达汴京,使臣乃辽国尚书左仆射萧孝先,此人素有谋略,且与耶律洪基关系密切。陆北顾与其相见,寒暄过后,便知其此行并非仅为回访,而是另有图谋。
宴席之上,萧孝先言语试探,道:“陆大人,辽国与大宋新约初成,两国当以诚信为本。然听闻大宋朝堂之上,仍有旧族构陷大人,不知大人可有对策?”
陆北顾淡然一笑,道:“萧大人所言,臣略有耳闻。然臣自问无愧于心,陛下亦信臣忠诚,些许流言,不足为惧。”
萧孝先目光微动,似有所思,终未再言。
此后数日,陆北顾与韩维共同接待辽国使团,事事谨慎,未有丝毫疏漏。然萧孝先屡次试探,似欲探明大宋朝堂局势。陆北顾心知其意,遂于一次夜宴中,故意透露些许朝中旧族动向,以观其反应。
果然,萧孝先听后神色微变,随后便不再多问。陆北顾心中已有计较,知其此行,恐与辽国欲借大宋朝堂之争谋利有关。
数日后,辽国使团启程归国,临行前,萧孝先于驿馆密会陆北顾,低声道:“陆大人,此次使团归国,辽国或有新策,望大人早作筹谋。”
陆北顾微微一笑,道:“萧大人所言,臣自当铭记。”
使团归国后,陆北顾立即入宫,将萧孝先言语禀报皇帝。皇帝听后,神色凝重:“辽国此举,恐欲借我朝之乱谋利。”
陆北顾点头:“陛下圣明。臣以为,辽国若欲借我朝旧族之乱谋利,必有所图。若我朝能早作筹谋,或可反制。”
皇帝沉吟片刻,终是点头:“好,朕便命你拟定应对之策。”
陆北顾领命而出,归府后即召集韩维、赵徽柔等人商议对策。
赵徽柔道:“陆公子,若辽国欲借我朝旧族之乱谋利,我等需先稳朝局,再图辽国。”
韩维亦道:“殿下所言极是。臣以为,可借此次李承泽之事,肃清旧族势力,以绝后患。”
陆北顾点头:“此策可行。然若欲彻底肃清,需皇帝点头。”
赵徽柔轻声道:“此事,我可代为进言。”
次日,赵徽柔入宫,于御前奏道:“陛下,臣妾听闻,李承泽虽失势,然其背后仍有旧族子弟暗中筹谋,欲图东山再起。若不早作筹谋,恐祸起萧墙。”
皇帝闻言,神色微动:“此事,朕亦有所耳闻。然若无确凿证据,恐难处置。”
赵徽柔道:“陛下,若欲确凿证据,臣妾愿亲自查证。”
皇帝沉吟片刻,终是点头:“好,朕便命你协助韩维,彻查此案。”
自此,赵徽柔与韩维联手,彻查朝中旧族动向。数月后,果真查出数位旧族子弟密谋构陷陆北顾,并与辽国使团暗中往来。皇帝震怒,下令彻查,最终将一干人等贬黜,彻底肃清朝中旧族势力。
陆北顾自此真正立足朝堂,皇帝亦愈加倚重。赵徽柔亦于御花园中设宴,与陆北顾共赏秋景。
“陆公子,你终于可以安心了。”赵徽柔轻声道。
陆北顾望着她,目光温柔:“殿下,若非有你始终信任,臣恐难走到今日。”
赵徽柔微微一笑,道:“我信你。”
秋风吹拂,落叶纷飞,一如他们初见之时。然此时的陆北顾,已非昔日寒门士子,而是朝堂之上,举足轻重之人。
他望向远方,心中默念:“若能与殿下携手,纵使风波再起,亦无所畏惧。”
然好景不长,辽国使团归国后不久,边关急报传来??辽国于边境调兵遣将,似有异动。陆北顾闻讯,立即入宫参议,皇帝亦召集群臣商议对策。
“辽国此举,恐非寻常。”陆北顾沉声道,“臣以为,辽国或欲借我朝旧族未尽之机,挑起战事,以图谋利。”
皇帝沉吟片刻,道:“朕亦有此忧虑。然若贸然出兵,恐中其计。卿以为,当如何应对?”
陆北顾拱手道:“臣以为,当先稳边防,再遣使探其虚实。若辽国真有异动,我朝亦可早作准备。”
皇帝点头:“好,朕便命你与韩维共理边务,务必稳住边关局势。”
陆北顾领命而出,立即着手调兵遣将,同时遣密使潜入辽国,打探军情。与此同时,赵徽柔亦于宫中广布耳目,密切关注辽国使团动向,以防其与旧族残余勾结。
数日后,密探回报??辽国于边境集结重兵,似欲南下。陆北顾闻讯,立即上奏皇帝,建议加强边防,并命韩维调集兵马,以防不测。
皇帝采纳其议,下令整军备战。然就在此时,辽国遣使入京,要求重议边关旧约。陆北顾知其意图,遂与韩维商议对策。
“辽国此举,意在试探。”韩维道,“若我朝应允,恐其得寸进尺;若不应允,又恐其借机出兵。”
陆北顾沉吟片刻,道:“不如以退为进,先遣使与其周旋,再暗中调兵,以防其突袭。”
韩维点头:“此计可行。”
于是,陆北顾亲赴驿馆,接见辽国使臣。辽国使臣乃萧孝先之弟萧孝穆,此人亦善谋略,言语之间,试探不断。
“陆大人,我国陛下对贵国边关旧约颇多不满,望贵国能重新议定。”萧孝穆道。
陆北顾淡然一笑,道:“贵国之意,我已知晓。然边关旧约,乃两国先帝所定,岂可轻议?”
萧孝穆笑道:“陆大人果然谨慎。然贵国边关近来屡有冲突,若不重议,恐生事端。”
陆北顾目光微动,道:“若贵国真有诚意,不妨遣使共议,然若无诚意,我朝亦非可欺。”
萧孝穆闻言,神色微变,终未再言。
陆北顾归府后,立即修书一封,命密使送往边关,命守将加强戒备。同时,亦遣人入宫,禀报皇帝。
数日后,辽国使团归国,然边关局势仍未缓解。陆北顾知辽国必有后手,遂于朝堂之上奏道:“陛下,臣以为,辽国此举,恐非仅止于此。若不早作筹谋,恐祸起边关。”
皇帝沉吟片刻,终是点头:“好,朕便命你全权负责边务,务必稳住局势。”
陆北顾领命而出,立即着手整顿边军,同时遣使联络西夏、高丽,以牵制辽国。赵徽柔亦于宫中暗中安排,命心腹太监留意辽国使团动向,以防其与旧族残余勾结。
数月后,辽国果然出兵,然因大宋早有准备,未能得逞。陆北顾趁机遣使与辽国谈判,最终以退让些许边关之地为代价,换取和平。
皇帝闻讯,大喜过望,赐陆北顾金印紫绶,加封尚书左仆射,位极人臣。
赵徽柔亦于御花园中设宴,与陆北顾共赏春景。
“陆公子,你终于可以安心了。”赵徽柔轻声道。
陆北顾望着她,目光温柔:“殿下,若非有你始终信任,臣恐难走到今日。”
赵徽柔微微一笑,道:“我信你。”
春风拂面,落花纷飞,一如他们初见之时。然此时的陆北顾,已非昔日寒门士子,而是朝堂之上,举足轻重之人。
他望向远方,心中默念:“若能与殿下携手,纵使风波再起,亦无所畏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