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秒记住【顶点小说】dingdian365.com,更新快,无弹窗!
第59章教导(第1/2页)
混元。
陆昭从精神泥潭走出来,来到立于混沌之中的小道观。
老道士一如既往闭目打坐着,陆昭在门外等候。
他有些好奇老道士这种神仙,平日里修行都是在练什么?
根据陆昭了解到的,到达武侯层次的强者只有极少数人能够保持日常的生命开发,因为已经看到头了。
一个人能走多远,冥冥之中似乎天注定。一到了某个生命力节点,一切的增长都会停止。
无论吃多少的生命补剂,进行多么严酷的锻炼,都无法再有一分一毫的进步。
学术上称之为生命上限。
一个人如果还能锻炼,哪怕一天只增长0.001,那也说明他还没到达极限,或许只需要某一个契机就能一飞冲天。
老道士这种层次还一直在修行,那是否说明他还能更进一步?
都长生了,还能更进一步吗?
我以后不知能学来老师几分本事。
约莫过去半小时。
老道士缓缓睁开眼睛,道:“进来吧,今天又是什么事。”
陆昭走进道观,先是拱手弯腰作揖,动作相比起第一次已经非常熟练。
虽然老道士一直说不拘泥于俗礼,但陆昭不会真认为对方喜欢没大没小的人。
他入座蒲团,讲述了最近的修行。
“弟子,参悟观想法,略有感悟又不确定是否为真。”
老道士面露诧异,又很快平复下来。
“疑是思之始,学之端,说来听听吧。”
陆昭道:“徒儿觉得凝神五感,并非肉体上的五感。”
老道士微微点头,眼中露出些许满意之色。
学形不学意,徒劳百余年。
意是一个很玄妙的东西,有些人学几十年连皮毛都学不到,有些人可能学个几天就领悟了。
他这个学生天赋很好,有领悟是正常的。要是连这点天赋都没有,那怎么做自己的弟子?
而且自己自创的法门肯定是要比那些名门大宗要好的。
“你领悟了几层?”
“嗅觉,味觉,触觉。”
陆昭回答道:“味觉是我对食物存在的感受,嗅觉是我对时间的感受,触觉是我对他人存在的感受。”
老道士并没有否定,问道:“那么视觉与听觉又是什么?”
陆昭回答:“听觉是对人心的辨别,我施展观想法,能察觉出一些人细微的情绪波动。”
虽然没有到读心地步,但一个紧张与否在陆昭眼里藏不住。
比如林知宴,她表情管理非常到位,很少表露个人情绪,就算有也是她想让别人看到自己的情绪。
这是一种表象。
但陆昭通过观想法,能够从多方面判断出她的精神状态。
而视觉……
陆昭稍加思索,进而陷入了沉思。
视觉是什么?明明是一个最直白的感官,却好像蒙了一层雾。
如果能看到,还需要精神力去感知吗?
陆昭坦言道:“学生愚笨,在视觉方面一窍不通。”
老道士露出一丝笑容,心底松了口气。
这小子至少有不会的地方。
他真怕要是随便给个法门都能练,那自己这个老师还有必要存在吗?以后还怎么收徒?
他提点道:“现代雅语简化过,你不妨想想以前的五感是什么。”
陆昭一点就通,思绪快如闪电。
形、声、闻、味、触。
视觉是形,指形态和形状,包括长、方、扁、圆……等一切形态和方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59章教导(第2/2页)
“形是我所看到的世界?”
“善。”
老道士点头,进一步解答:“庄子说,非彼无我,非我无所取。”
没有外在世界,就没有“我”的存在,视觉是要认清外在世界。
那到底该如何认清呢?
陆昭又想起来了老师讲述历史上的至圣,悟道过程也都是研究世界,阐述世界。
那么答案很简单,至少对于陆昭来说,道的答案像一条溪流上的落叶。
他无法得到全部,却能轻而易举地捞起其中一片。
“认知世界,并改造世界,这便是闻与形。”
“……”
老道士注视良久,由衷的赞叹。
仙才,当真是仙才。
陆昭这已经不是在观想五感,而是在炼就道心,一如古往今来那些冠绝古今的至圣。
他悠悠道:“神去则死,神守则生,这便是五觉合一的关键。”
有时候不是他想谜语人,而是讲得太深反而会害了陆昭。
神去则死,神守则生。
坚守本心?
陆昭已经能够跟上老道士的节奏,至少能听得懂一知半解。
心思发散之际,一根戒尺打了过来,正中脑门。
啪!
直击意识体的疼痛让他龇牙咧嘴。
老道士手持戒尺道:“欲速则不达,你似乎很着急,可是现世遇到什么事情了?”
陆昭缓过神来,疼痛转移注意力同时,也确实让他精神微微松懈。
他问道:“老师,学生在除去修行之外,还有其他事情不明。”
老道士道:“师者,传道受业解惑也,解惑不分修行与否。”
随后陆昭将近来发现的事情复述了一遍。
此前,老道士已经了解了陆昭处境,还给他取了一个‘陆钢峰’的外号。
平日里,除了修行以外,老道士最喜欢抓着他聊现代、又延伸进历史。
听完,老道士一语道破:“你想介入林陈两个世家的争斗,可又不想投靠任何一方。”
“同时,你想要借势高升,想要一个火中取栗之法。”
虽然拜师不足一月,但他将陆昭这个弟子看得很透彻。
陆昭拱手弯腰道:“求老师解惑。”
“以史明鉴,从古至今之事都是共同的,”
老道士反问道:“你觉得海瑞与严嵩谁是大明的忠臣?”
海瑞与严嵩?
陆昭不假思索回答:“自然是海瑞。”
老道士又问:“严嵩难道不是?”
“……”
陆昭嘴巴微张,随后略加思考。
如果老师问谁对天下有益,对百姓好,那毫无疑问是海瑞。
但定语是‘大明的忠臣’,也就是需要从大明角度出发,乃至是嘉靖角度出发。
他道:“如果从嘉靖角度,严嵩算是忠臣。”
“大明不是?”
“大明并非一人所建立,官僚体系也不是嘉靖一人撑起,所以不算。真要说的话,嘉靖朝之过是嘉靖之过,并非不在海瑞与严嵩身上。”
陆昭畅所欲言,直言不讳说道:“要我说,嘉靖才是大明朝最大害虫。”
“……”
老道士微微歪了歪脑袋,斜视着陆昭,手中戒尺直接打了过去。
啪!
“老师,我有说错吗?”
“对了能打,错了也能打,这是为人师者之权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