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秒记住【顶点小说】dingdian365.com,更新快,无弹窗!
当这种事情已经逐渐成为日常的时候,在内外各方之间,也就不再产生什么特别的涟漪,日子总得照常过,一个岛也是岛,好歹还是展示了存在的。对于和平岛上的人们来说,也只能这么安慰自己。
这一切从根子上来说...
“那你们有没有考虑过,战-7的后续升级问题?”一位来自空军装备部的同志突然插话,语气中带着一丝急切,“现在PD-63雷达的表现确实惊艳,但未来战场环境只会更加复杂,我们不能只满足于现有水平。”
会议室里的气氛微微一滞,这个问题确实切中要害。战-7作为新一代主力战斗机,其雷达系统必须具备足够的升级空间,否则很快就会被技术更先进的对手甩在身后。
雷达所总工点了点头,显然对这个问题早有准备:“我们已经在规划PD-63的升级路径,特别是在信号处理模块和软件架构方面,预留了较大的扩展余地。不过,这也涉及到一个更深层次的问题??我们的雷达系统,是否应该向模块化方向发展?”
“模块化?”几位技术专家对视一眼,这个概念在当时还属于前沿领域。
“是的。”总工翻开手中的技术资料,“模块化设计的核心思想,是将雷达的不同功能模块进行标准化,便于快速更换和升级。这样不仅能够延长装备的使用寿命,还能根据任务需求灵活配置系统。”
低振东听得连连点头,心中暗自赞叹。模块化雷达在后世已经是主流设计,但在当前的技术条件下提出这样的构想,无疑具有极大的前瞻性。
“不过,这需要我们在多个技术领域取得突破。”总工继续说道,“首先是高速数据传输总线,其次是模块间的协同算法,还有最关键的??功耗和散热问题。”
会议室里陷入短暂的沉默,所有人都意识到,这个设想虽然美好,但要真正实现,难度极高。
“这个问题,我可以帮忙。”低振东终于开口,语气平静却带着不容置疑的自信,“我在微电子和信号处理方面有一些积累,可以协助你们设计模块化雷达的核心架构。”
此言一出,众人皆是一震。低振东的技术能力在业内早已不是秘密,但他很少亲自参与具体项目,如今愿意出手,无疑是一个重大信号。
“太好了!”总工眼中闪过一丝喜色,“如果能有您的支持,模块化雷达的研发进程至少可以提前两年。”
“不过,我也有一个条件。”低振东顿了顿,目光扫过在场众人,“我希望这个项目能作为国家重点工程推进,优先调配资源,并且开放部分军用技术用于民用领域,促进整个电子工业的发展。”
会议室里顿时议论纷纷。低振东的提议,实际上是在推动军民融合的深度发展,这在当时还属于极为大胆的设想。
防工委的领导沉思片刻,缓缓点头:“这个提议值得考虑。军民融合是大势所趋,如果我们能在雷达技术上实现突破,不仅能提升国防实力,还能带动整个电子产业链的升级。”
“那就这么定了。”低振东站起身,语气坚定,“我会尽快组建一个技术团队,专门负责模块化雷达的设计工作。同时,我也希望雷达所的同志们能积极配合,尤其是在系统集成和测试方面。”
总工立刻起身表态:“我们一定全力配合,确保项目顺利推进。”
会议的气氛顿时热烈起来,原本的验收会,不知不觉间变成了一个新项目的启动会。
“对了。”低振东忽然想起什么,转头看向空军代表,“关于战-7的对地攻击能力,你们有没有具体的需求?”
“当然有。”空军代表立刻拿出一份文件,“我们希望战-7在未来能够具备精确打击能力,特别是在对抗敌方防空系统方面,能有更强的作战效能。”
“明白了。”低振东接过文件,快速翻阅,“我会让团队在雷达系统中预留对地攻击模式的接口,确保后续升级的兼容性。”
会议结束后,低振东走出会议室,迎面扑来的是初春的微风。他深吸一口气,心中涌起一股久违的激情。
“振东,干得不错!”防工委领导拍了拍他的肩膀,笑着说道,“你这一出手,整个项目都活了。”
低振东笑了笑,没有多说什么。他知道,真正的挑战才刚刚开始。
回到办公室,他立刻召集团队成员开会,开始部署模块化雷达的研发工作。与此同时,他还联系了几位在微电子领域颇有建树的老朋友,邀请他们加入项目组。
“这次,我们要做一件真正改变未来的事情。”低振东看着团队成员,眼神坚定。
众人纷纷点头,他们知道,这不仅仅是一个技术项目,更是一场关于未来的赌注。
而在遥远的北方,白熊家的会议室里,一群高官正围绕着一份来自南方的报告争论不休。
“南方人这次真是下了血本。”一位将军皱眉说道,“他们不仅在雷达技术上取得了突破,还准备推动军民融合,这对我们来说是个巨大的威胁。”
“但他们的技术进步,对我们也有好处。”另一位官员冷静分析,“如果我们能借机引进部分先进技术,或许能在航天领域实现弯道超车。”
“问题是,他们愿意吗?”另一位将军冷笑道,“南方人向来精明,不会轻易让我们占便宜。”
“那就看我们怎么谈了。”负责人沉声道,“无论如何,我们必须抓住这次机会,否则未来几十年,我们都会被南方人甩在身后。”
会议室里陷入沉默,每个人都意识到,这场技术竞赛,才刚刚拉开序幕。
而在南方,低振东正站在实验室的窗前,看着窗外忙碌的工程师们,心中充满了期待。
他知道,未来的世界,将因这场技术革命而改变。而他,也将在这场变革中,书写属于自己的篇章。
“振东同志,关于模块化雷达的研发,我有个想法。”总工凑过来,眼神里带着几分兴奋,“如果我们能将雷达的信号处理模块和发射模块分离,或许能实现更灵活的配置。”
低振东微微一怔,随即点头:“这个思路不错,但需要解决模块之间的高速数据传输问题。现有的电缆连接方式恐怕无法满足需求。”
“所以我想到了光导纤维。”总工压低声音,“您知道,我们在光通信领域已经取得了一些突破,如果能把这项技术应用到雷达系统中,或许能解决传输带宽和延迟的问题。”
低振东眼中闪过一丝惊喜。光纤通信在后世已经是成熟技术,但在当前环境下,确实是个极具前瞻性的设想。
“这个方向值得尝试。”低振东沉思片刻,“不过,光纤的抗干扰能力需要进一步验证,特别是在复杂的电磁环境中。”
“我们已经在实验室环境下做过一些测试,结果还不错。”总工信心满满,“如果您同意,我们可以立即启动相关实验。”
“好,那就尽快安排。”低振东点头,“我会让团队配合你们,尽快拿出一套可行的技术方案。”
会议结束后,低振东回到办公室,开始着手组织技术团队。他首先联系了几位在光通信领域颇有建树的专家,邀请他们加入项目组。
“振东,你这次真是要搞大动作啊。”一位老朋友在电话里笑道,“模块化雷达加上光纤通信,这可是在挑战技术的极限。”
“极限才值得挑战。”低振东笑了笑,“我们不能总是跟在别人后面跑,是时候做点自己的东西了。”
挂断电话后,他打开电脑,开始查阅相关的技术资料。虽然他对光纤通信有一定了解,但毕竟不是自己的专业领域,必须尽快补上这一课。
与此同时,雷达所的实验室里,总工正带领团队进行光纤通信的初步测试。实验室内,一束束微弱的光信号在光纤中穿梭,数据传输的稳定性远超预期。
“看来这个方向真的可行。”总工看着实验数据,脸上露出欣慰的笑容,“如果一切顺利,我们很快就能进入系统集成阶段。”
而在防工委的会议室里,领导们正在讨论模块化雷达的战略意义。
“这项技术一旦成功,不仅会提升空军的作战能力,还会带动整个电子工业的发展。”一位领导兴奋地说道,“军民融合,这才是真正的出路。”
“但也要注意技术保密。”另一位领导提醒道,“模块化雷达的核心技术,必须严格控制,防止泄密。”
“这一点我同意。”防工委主任点头,“我们要在推进项目的同时,确保技术安全。”
会议结束后,主任亲自打电话给低振东:“振东同志,防工委全力支持你的项目,有任何需要,尽管提。”
“谢谢领导的信任。”低振东语气坚定,“我一定全力以赴,尽快拿出成果。”
挂断电话后,他深吸一口气,心中涌起一股强烈的使命感。他知道,自己正在参与一场关乎未来的变革,而这场变革,才刚刚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