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秒记住【顶点小说】dingdian365.com,更新快,无弹窗!
第311章她就是财神爷(第1/2页)
“老黄头这次估计是真的被骗了。”
拿到木薯钱的村民们,高高兴兴地往自己家里走,路上还不时地说几句风凉话。
“刚才我在旁边记了一下,总共有四万多斤,也就是八百多块钱呢。他哪里来这么多钱?”
“好像说是他大闺女留给他们家那三个小的上学的钱,好像还找他家两个哥哥借了不少。”
“我看这下他们家是完了,八百多块钱呐,就靠他两口子多少年才能赚回来?”
“反正我们的钱拿到手了,我管他完不完呢。”
“你们先走,我山里还砍了一捆柴,要去搬回来。”
刘老二随便找了个借口,便转进岔路进了后山,不过他可不是来搬什么柴的,而是来跟树林里的一个人见面。
这个人不是别人,正是黄芩十三岁的时候,给她说的那个对象。
名叫卢建军,是八里坡一组的,黄芩家这里是四组,其实也就隔着两个山头。
当时他俩定亲的事情,还是黄芩的爷爷有一次去一组吃酒席,桌子上喝多了,跟卢家老爷子说来说去,就这么稀里糊涂的定了下来。
当时老黄头一家什么都不知道,黄芩的爷爷回来酒醒了之后,把这事也忘到了九霄云外。
直到黄芩的爷爷去世,卢建军的父母带着他来给爷爷奔丧,这才知道还有这么回事。
卢家说这是老爷子答应的,死活要让黄家兑现,还说什么家里死了得在百日内把婚事办了,不然就要守孝三年,他们卢家可等不起。
但老黄头肯定不干啊。
当时的黄芩已经拿到京城理工学院的录取通知书,马上就要去京城上学,将来前途无量,怎么可能放弃学业,嫁给大字不识几个的卢建军?
为了这事,卢家出动了全部的人。
他们家的兄弟姐妹多,只是卢建军就有三个伯、两个叔,还有两个姑姑,这就是八户人家,再加上他大爷爷、幺爷爷和姑奶奶家里,少说也有一百多号人,青壮男丁就三十多个。
而黄家就只有三兄弟,拢共也就十几口,还有好几个是小娃娃。老黄头怕卢家强来,连夜带着黄芩先去了京城,让卢家浩浩荡荡一群人扑了个空。
之后黄芩每次放假回家卢家都会来人,让她胆战心惊的。
但卢家却一直不死心,一来是黄芩可是个大学生,能在城里找到好工作,要是嫁给了卢建军,那他以后就是城里人了。
二来是卢家太强势了,这么一大家子人,谁嫁过去都得忍气吞声地过日子。
而卢建军又没文化,性格也不好,长得还不咋样,关键家里还穷。
所以即便这些年卢家没少给他相亲,可就是没人看得上。
眼瞅着卢建军都三十岁出头,再讨不到老婆就成老光棍了,全家都急得够呛,经常跑老黄头家里来各种找事,上次还动手打了人,这也是为什么黄芩看了家里的信后偷偷哭的原因。
由于上次的事闹得太大,卢家也稍微收敛了些,但几个月下来,卢建军又忍不住了。
最近听说黄家在让村民挖木薯,但收木薯的人却迟迟没来,好多人都觉得肯定没戏,卢建军便看到了机会。于是他找到了刘老二,让他撺掇村民到老黄家闹事。
他的算盘打得很精,村民们挖了这么多木薯,老黄家肯定拿不出那么多钱,到时候事情就会闹得很大,那么他就可以带上卢家的人过来帮忙。
可万万没想到,今天还没闹多久,老黄头就开始收木薯了,而且是有多少收多少,还把钱全都给清了。
“他家哪儿来那么多钱?”这是卢建军最想不通,也是最想知道的。
“肯定是黄芩给的。”刘老二叼着一根青草,漫不经心地道,“听说她现在在京城的大学里搞什么研究,能赚不少钱呢。”
这话让卢建军更加迫切地要得到黄芩。
只要娶了她,以后他不但能去京城,黄芩还能赚钱养家,那日子不比在这大山里好一百倍?
但问题是,今天老黄头自己就把事情解决了,根本没有他出面的机会。
见他这副着急的样子,刘老二又开始打起了小算盘,道:“要不要我给你出个主意?”
“你说。”
“下次等黄芩回来,你也不要去她家里提亲什么的,都没用。”刘老二道,“想个办法把她一个人引出来,你直接把她扛回家。到时候生米煮成熟饭,他家还能不认你这个女婿了?”
“但……但那不是犯法吗?”卢建军有点迟疑地道。
“犯什么法?”刘老二不以为意地道,“你们是定了亲事的,你还怕个球啊!就算派出所找上门,也是你占着道理。再说那时候黄芩都是你的人了,要是把你告了,两家闹翻了脸,以后谁还会要她?”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311章她就是财神爷(第2/2页)
卢建军仔细琢磨了一番,觉得这也是个不错的主意。
最好是把黄芩带到黄家找不到的地方,等她怀上孩子再出来,那就更加稳妥了。
“行,那我就按你说的来。”卢建军道,“到时候还要找你帮忙。”
刘老二乐呵呵地笑道:“帮忙都是小事,只要事成之后,你别忘了感谢我这个媒人就行。”
“你放心,谢礼肯定少不了的。”
……
天色渐渐暗了下来。
潘秀芹在厨房里煮晚饭,老黄头则看着满满一屋子的木薯,心里也不知道在想什么。
黄芩最小的妹妹黄芪,在屋檐下的小桌子上写完了作业,不由问道:“爸,大姐不是说中秋节要回来吗?现在都过一个多星期了,她怎么还不回来啊?”
“不知道。”
“那咱们家收这么多木薯干啥啊?”黄芪又问。
“大人的事你别管,”老黄头被问得心烦了,道,“作业写完了吗?”
黄芪道:“写完了。”
“写完了就看书,”黄老头道,“自己去点煤油灯。”
“哦。”
黄芪乖巧地从墙上取下煤油灯,正要去厨房点燃,突然看到山下一个熟悉的身影,忍不住大声叫了起来:“爸,妈,大姐回来了!”
“说什么胡话呢?”老黄头没好气地道,“你大姐从来都是半下午回来,这会儿天都黑了!你别看到个人就是你大姐。”
“真的是大姐,我不会认错的!”黄芪把煤油灯放下,就飞似的朝着山下跑去,一路跑还一路喊,“大姐,你怎么现在才回来啊!”
老黄头仔细一看,山下果然有好几个人影,走在最前面的那个,可不就是他的大闺女黄芩吗?
而且还是这么多人,那肯定就有收木薯的那个教授啊!
刚刚他还在想,要是这些木薯卖不掉该怎么办呢,结果一转眼人就到了!
老黄头激动得赶紧对着厨房喊道:“老婆子,大闺女回来了,赶紧重新做饭!最少下五斤米,再取两块腊肉下来煮了!”
在厨房的潘秀芹一听,也赶紧跑出来朝山下看去,果然看到了黄芩,还带着好几个人。
白天笼罩在家里的阴霾瞬间消散,潘秀秀激动得连连说道:“这下好了,这下好了!这下可都好了!”
“你赶紧去做饭!”
潘秀芹虽然很想去山下接黄芩,但一想到她这么晚回来,肚子肯定早就饿了,于是不舍地又再回到厨房。
而早就冲下去的黄芪,已经扑到了黄芩的怀里:“大姐,你可回来了!”
一见面,黄芪就迫不及待说了今天家里发生的事:“你不知道,今天村里那些人,非要咱们家把木薯都买了。我听妈说,咱家今天花掉了八百多块呢!”
“还有这种事?”
“是啊,”黄芪道,“今天爸妈都急坏了,后来还是大伯二伯帮忙,就把所有木薯收了。”
黄芩摸了摸黄芪的小脑袋,她没想到因为挖木薯这个事,竟然给家里带来了这么大的麻烦,赶紧安慰道:“没事,大姐回来了,沈教授也来了。”
跟着姐妹俩,沈薇一行人终于到了目的地。
一个不是很宽敞,全是泥地的院子,五间土坯瓦房,旁边还有两间土坯草顶的偏房,是用来做饭、养猪和养牛的。房屋前后都是树木和杂草,后面则是密集的山林。
这就是黄芩的家了,跟北方农村的房屋有很大的区别。
“快来坐,快来坐!”
老黄头已经把板凳摆好,并且把煤油灯点燃了挂在外墙上,潘秀芹端着两碗热滚滚的米汤走了出来:“饭还在做,大家先喝口米汤吧,放了白糖的。”
沈薇赶紧把米汤接过来,黄芩便给大家介绍了一番。
见沈薇这么年轻,年龄还比黄芩小好几岁,竟然就已经当上了大学教授,老黄头两口子和黄芪,都惊讶得合不拢嘴,他们刚才还以为贺西洲是黄芩说的那个教授呢。
“黄叔叔,”坐下来后,沈薇问起了她最关心的问题,“能说说今天的事儿吗?”
此时的老黄头早已把心放到了肚子里,也不怎么怪村民了,大概把事儿说了一遍,最后道:“我们肯定是相信黄芩和沈教授的,所以这也不算啥。”
“最早我跟黄芩说的价格,也就是随口说的。”沈薇道,“现在根据你们这儿的情况来看,给两分钱一斤太少了。这样吧,您收的所有木薯,我都给您三分钱一斤。”
三分?
老黄头猛地一个哆嗦。
那他岂不是转个手,就净赚了四百多块?
这……这姑娘哪里是什么教授,她就是财神爷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