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秒记住【顶点小说】dingdian365.com,更新快,无弹窗!
“这帮老东西一个个顽固不化,要搞定他们还真有难度!”
“我宁河集团愿意筹钱帮你们渡过难关,你们起码也要有诚意吧?你真以为钱是大风刮来的,一点抵押都没有?”
林婉坐在灯塔下,翻看着小哲的书稿,一页页读下去,仿佛看见了“微光”最初的模样。那些曾经沉默的孩子,如今一个个用自己的方式讲述着他们的故事。她合上书稿,心中泛起一阵柔软的感动。小哲的文字或许还稚嫩,但每一笔都真实而有力,像一束微光,照亮了他曾经的孤独。
她抬头望向远方的海面,夕阳正缓缓沉入水天交界处,金色的光洒在波浪上,如同“微光”的孩子们,一点点被点亮。
“林老师!”小哲的声音从远处传来,他抱着一叠画纸,脸上带着兴奋,“我画了新的插图,可以加进书里吗?”
林婉接过画纸,轻轻展开。画面上,是孩子们围坐在灯塔下的场景,每个人的脸上都带着笑,而灯塔的光仿佛从画中溢出来,洒满整个画面。
“太棒了。”林婉由衷地说,“你已经不只是在画故事,而是在画希望。”
小哲低头笑了笑,眼神中带着一丝羞涩,但更多的是坚定。
林婉看着他,心中涌起一阵骄傲。这些孩子,一个个都在“微光”里找到了自己的光亮,而她,只是那个为他们点亮灯塔的人。
“林老师,我想请你帮我写一个序言。”小哲抬头看着她,“可以吗?”
林婉愣了一下,随即点头:“当然可以。”
她拿出笔记本,翻开一页,开始写下:
>“成长,是一场孤独的旅程。”
>“但‘微光’告诉我们,没有人必须独自前行。”
>“在这里,每一个孩子都曾迷失,也曾被误解,但他们从未被放弃。”
>“我们不是拯救者,而是同行者。”
>“我们不能替他们走完人生的路,但我们可以陪他们走一段,让他们知道,他们并不孤单。”
>“愿这本书,成为一束光,照亮更多人的心。”
写完,她轻轻合上笔记本,抬头看着小哲:“这就是你的书的序言。”
小哲接过笔记本,认真地读完,眼中泛起泪光。他低声说:“谢谢您,林老师。”
林婉轻轻抱住他:“谢谢你,把我们的故事写下来。”
海风吹过,带着咸咸的气息,也带着希望的味道。
那天晚上,林婉接到了出版社的电话。
“林女士,我们看了小哲的作品,非常感动。”电话那头的声音带着真诚,“我们愿意出版这本书,也愿意为‘微光’的孩子们提供更多的支持。”
林婉听着这番话,心中涌起一阵暖意。她知道,这不仅仅是一本书的出版,而是一个开始。一个让更多人看见“微光”,看见这些孩子的开始。
她挂断电话,走向院子。孩子们正在练习手工,小安已经完成了他的第一张木桌,小雨的画也已经挂在了展览区最显眼的位置。每个人都在用自己的方式,讲述着“微光”的故事。
她站在院子里,看着这一切,心中满是欣慰。
“林老师!”小哲跑过来,手里拿着他的书稿,“我已经准备好投稿了!”
林婉笑着点头:“去吧,让世界看到你的故事。”
小哲用力地点头,转身跑向门口,背影坚定而充满希望。
林婉站在原地,望着他远去的方向,心中默默地说:“我在,等你们回家。”
海风吹过,仿佛回应着她的誓言。
“微光”,依旧在这里。
第二天一早,林婉接到了基金会的电话。
“林女士,我们决定为‘微光’设立一个专项基金,专门用于支持孩子们的艺术教育和职业培训。”电话那头的声音充满热情,“我们希望,‘微光’可以成为一个真正的平台,让更多孩子有机会展现自己的才华。”
林婉听着这番话,眼眶微微湿润。她知道,这不仅仅是一个基金的设立,而是一个承诺。一个关于未来,关于希望的承诺。
她挂断电话,走向办公室。孩子们已经开始了新的一天,笑声、画笔的沙沙声、木工坊的敲击声交织在一起,构成了一首属于“微光”的歌。
她打开电脑,开始整理“微光成长计划”的最新进展。基金会的支持让“微光”有了更多的资源,孩子们也开始接受更系统的培训。小哲的写作课程进展顺利,他甚至开始尝试创作一本完整的书;小安的木工技艺越来越熟练,他已经可以独立完成一张小桌子;小雨的艺术天赋被越来越多的人认可,她的画作即将在市里的美术馆展出。
林婉翻看着每一个孩子的成长记录,心中满是骄傲。她知道,他们正在一步步走向自己的未来,而“微光”只是他们人生旅程中的一个起点。
就在这时,门外传来一阵急促的脚步声。
“林老师!”小哲冲了进来,手里拿着一本厚厚的笔记本,“我写完了!”
林婉惊讶地看着他:“这么快?”
小哲点点头,脸上带着兴奋与自豪:“我写了整整二十页!”
林婉接过笔记本,翻开第一页,看到标题:《微光之下》。
她轻轻一笑,继续往下读:
>“在世界的某个角落,有一座灯塔,它叫‘微光’。”
>“它不是最亮的灯塔,也不是最高的灯塔,但它照亮了每一个迷失的人。”
>“在这里,我学会了画画、写作,也学会了如何相信自己。”
>“‘微光’教会我,成长不是一瞬间的改变,而是一点一点地变得更好。”
林婉读着这些文字,眼眶微微湿润。她抬头看着小哲,眼中满是骄傲:“你写得很好。”
小哲低下头,声音轻柔:“林老师,我想把这本书出版。”
林婉怔了一下,随即露出温暖的笑容:“当然可以。我会帮你联系出版社。”
小哲抬起头,眼中闪烁着希望的光芒:“真的?”
“真的。”林婉点头,“你的故事,值得被更多人看见。”
小哲用力地点头,仿佛已经看到了自己的书被摆放在书店的橱窗里。
林婉看着他远去的背影,心中涌起一阵暖意。她知道,这些孩子,正在用自己的方式,一点点地走向更广阔的世界。
她再次拿起笔记本,写下:
>“每一个孩子,都是一颗星星。”
>“他们或许曾被黑暗遮蔽,但只要有一束光,他们就能重新闪耀。”
>“‘微光’,就是那束光。”
>“我们不是拯救者,而是同行者。”
>“我们不能替他们走完人生的路,但我们可以陪他们走一段,让他们知道,他们并不孤单。”
写完,她轻轻合上笔记本,望向窗外。院子里,孩子们正在练习手工,笑声清脆,风筝在画中飞翔,灯塔的光照亮了每一个角落。
她轻声说:“我在,等你们回家。”
海风吹过,仿佛回应着她的誓言。
“微光”,依旧在这里。
林婉站在灯塔下,望着远处的海面,心中却有些不安。自从“微光”被媒体报道后,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这里的孩子们。有人送来捐款,有人提出合作,甚至连市里的教育部门也派人来考察。表面上,“微光”正迎来一个前所未有的发展契机,但林婉却隐隐感到一丝压力。
那天下午,她召集了“微光”的核心团队??苏晴、小哲、小安和小雨,一起在灯塔下开会。
“最近我们收到了很多外界的资源,但也带来了一些问题。”林婉开门见山地说,“我们需要明确一件事:‘微光’的初心是什么?我们是为了帮助孩子,而不是让他们成为某种‘展示品’。”
苏晴点头:“我也有这样的担忧。有些机构希望带媒体来采访孩子,甚至想拍摄纪录片。但这些孩子,他们真的准备好了吗?”
小哲低头翻着自己的画册,轻声说:“我不想被别人当成‘可怜的孩子’。我只想讲我们的故事,不是为了让人同情,而是为了让人看见我们有多勇敢。”
林婉看着他,心中一阵柔软。她伸手轻轻拍了拍他的肩膀:“你说得很对。‘微光’不是为了博取同情,而是为了让孩子们找到自己的光。”
小安皱了皱眉:“可是,如果拒绝所有采访,会不会让‘微光’失去支持?”
林婉沉思片刻,缓缓说道:“我们可以接受采访,但必须由孩子们自己决定是否愿意分享自己的故事。我们要尊重他们的选择,而不是替他们做决定。”
小雨点点头:“我觉得我们可以做一次‘微光开放日’,让外界的人来参观我们的艺术展,看看孩子们的作品,听听他们的故事。但不强制谁出面,一切自愿。”
林婉看着她,露出欣慰的笑容:“这个主意很好。‘微光’不是一个被观看的地方,而是一个可以被感受的地方。我们要让来访者真正理解‘微光’的意义,而不是仅仅看到表面的感人故事。”
会议结束后,林婉独自坐在灯塔下,望着天边最后一抹晚霞。她知道,接下来的每一步都必须走得格外谨慎。外界的关注是一把双刃剑,它能带来资源,也可能带来伤害。而她,必须守护好这些孩子,让他们在成长的路上,不被外界的喧嚣所干扰。
几天后,“微光开放日”如期举行。孩子们在院子里布置了展览区,有小哲的画、小安的木工作品、小雨的雕塑,还有许多孩子亲手制作的手工艺品。整个院子被装点得温馨而有生气,仿佛一个小小的艺术乐园。
来访的人很多,有媒体、有教育部门的代表、有公益组织的志愿者,也有普通市民。他们安静地参观着,不时低声交流,脸上带着惊讶和感动。
林婉站在一旁,默默观察着每一个孩子的状态。她发现,虽然有些孩子依然紧张,但更多的是自信和从容。他们愿意向来访者讲述自己的作品,愿意分享自己的故事。而这一切,都是“微光”给予他们的力量。
“林老师。”小哲走到她身边,手里拿着一本新的画册,“我画了一幅新画,想送给今天的访客。”
林婉接过画册,翻开第一页,是一幅描绘“微光开放日”的画面。阳光洒在院子里,孩子们笑着迎接访客,而灯塔的光,照亮了每一个人的脸庞。
“你画得真好。”林婉轻声说,“这幅画,会成为‘微光’最珍贵的记忆之一。”
小哲微微一笑:“我想让每一个来‘微光’的人,都知道我们不是被拯救的人,而是正在成长的人。”
林婉看着他,心中满是骄傲。她轻轻抱住他:“你已经做到了,小哲。你用自己的方式,让‘微光’被看见。”
那天晚上,林婉再次来到灯塔下,翻开笔记本,写下新的一页:
>“成长,是一场与世界的对话。”
>“我们不是为了取悦谁,而是为了成为真正的自己。”
>“‘微光’的孩子们,正在用自己的方式,告诉世界:我们不是弱者,而是未来的光。”
>“我们能做的,是守护他们,让他们在光里自由生长。”
>“愿‘微光’永远是一束温柔的光,照亮每一个寻找方向的人。”
写完,她轻轻合上笔记本,抬头望向夜空。繁星点点,海风轻拂,仿佛整个世界都在回应她的信念。
她轻声说:“我在,等你们回家。”
海风吹过,带着咸咸的气息,也带着希望的味道。
“微光”,依旧在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