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秒记住【顶点小说】dingdian365.com,更新快,无弹窗!
“朕打算让太医院挑选一些懂医术的人,教士兵们学医,董院使觉得如何?”
朱祁钰随手拿起一本药方看了看,说道。
“没问题,年轻大夫只会纸上谈兵,终究算不上真正的医者。”
董宿眼睛一亮,点头说。
“这些只是朕随便问问,朕真正想问的是,董院使怎么看那些技艺高超的工匠?他们可是国家的根本,是朝廷的一部分,你怎么看?”
放下书本,朱祁钰看着董宿问。
董宿听了皱了皱眉,放下了摸胡子的手,说:“不过是口传心授罢了,孩子继承父业,这是自然的事。”
董宿的意思很明显,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打洞。
御医把技术传给自己的儿子,儿子自然是最合适的人选。
既得利益的人,怎么可能让他们无私奉献呢?
“朕觉得不对,医者的职责是救人,不管是神农还是孙思邈,面对男女老少、贵人还是奴婢,唯一的目的是为了病人的福祉,同时也要反省自己,不做害人的事。董院使觉得是不是这样?”
朱祁钰站起来,边走边说,双手背在身后。
这种道德高度,没人能反驳,而且华夏有名的医者都是这么做的。
“陛下说得对。”
董宿当然也同意朱祁钰的说法。
“那么医者更应该把医术推广开来,教更多人,对吗?”
“对,但有什么用呢?”
董宿淡淡一笑,说道。
并不是每个医生都能著书立说,只要是人,心里都有点私心,只是多少的问题罢了。
“从现在开始,没有朕的许可,就不能随便动用死囚了,对吧?”
既然董宿这么说了,朱祁钰也就不再客气了。
皇帝自然有医学方面的书籍,也招了不少郎中和医生。
如果太医院能配合,事情就好办多了。
毕竟太医院里,懂理论的人可不少。
“臣不是这个意思,臣的意思是,医生都爱藏着掖着,臣也没办法。”
董宿叹了口气说道。
“朕是在问你,愿不愿意做个榜样。”
朱祁钰回头看了他一眼,让董宿有点紧张,仿佛这位皇帝已经下定决心要整顿太医院了。
当董宿犹豫时,朱祁钰又说:“你们今天能有这番成就,也是靠前人的努力。没有张仲景,没有孙思邈,医学也不会发展到今天,你们再藏来藏去,又能有什么用?”
“陛下打算怎么做,臣一定带头执行,听从命令。”
董宿听完后,不再迟疑。
“太医院要办医学院,扩大招生,不是医学世家的孩子也能进来学习,废除医户制度,凡是想学医的,都可以进学院,不用世代行医。一开始条件可以宽松些,但以后必须从学校毕业,凭成绩才能入学。”
朱祁钰觉得,没有系统的教育,读书人总觉得只有当官一条路,这样不行。
既然他们是学生,就应该给他们更多出路。
从医,就是其中一条。
为什么医学世家一直占优势?因为科举只有一条路,就是做官。
医学也有考试,但你想学医,如果不是医学世家,或者拜师,连考试资格都没有。
朱祁钰要把太医院变成真正的医院,而分离出来的医学院才是正规的教育机构。
至于各地的医院呢?大明朝有惠民药局。
虽然御医是个危险的职业,但待遇甚至比四五品官员还要高。
听完朱祁钰这番话,董宿眉头一直没松开。
现在他明白了,皇上早就有打算,就连所谓的学校,也只是手段之一。
先从民间医生和赤脚大夫中挑选人才,再从读书人中选拔,每年小考一次,三年大考一次,慢慢接近科举制度,这样一来,天下读书人又多了一条出路。
目前太医院的学生才一百多,如果这样发展下去,从读书人中分流出来的医学生会非常多。
这才是真正百里挑一。
董宿也想到,到时候不管他是院使还是御医,地位肯定也会跟着提升。
道理很简单,桃李满天下,不过如此罢了。
如果这样,臣建议陛下召回刘纯,刘院使,因为现在御医只有十个人,根本无法承担陛下所说的医学院任务。
董宿说出了实话,北京的御医确实只有十个,而且这十个人也不一定都愿意认真教学。
毕竟,刀只能放在人身上,不能放在人心上。
“准。”
朱祁钰回答:“当然,朕只是外行,需要你们太医和御医一起帮忙。董院使,你估计多久能给朕一个计划?”
皇帝一旦决定下来,下面的人就得立刻行动起来。
至少现在,董宿没有理由推辞。
科举的好处摆在那里,不管是谁当院使还是医者,他都愿意推动这件事。
当然,朱祁钰心里也有自己的打算。
这个就不提了。
“回陛下,这事关系重大,臣需要十天时间,和各位医者商量一下,制定一个章程,再向陛下汇报。”
董宿低头说道。
“好了,医学院的事就这么定了。不过朕还有一件事,想请教董院使。”
朱祁钰回到桌边坐下,问道:“御医对皇室,是不是只开太平方?”
董宿听了,愣了一下,叹了口气,说:“陛下知道,想必不用臣多说了。”
太平方,就是尽量不用猛药,不能有任何风险,这种方子用来养生还可以,但治病可能效果不大,甚至可能没用。
而这一切的根源,就是像高启智这样的人,治不好就砍头。
就算民间中医世家名声再大,成了御医之后也会变得特别小心,因为在民间看病死了人,被人告到官府,让同行来鉴定,同行也只会说七分好话,最多说三分不对。
声望建立起来之后,民间医生才敢开药、用猛药,所以千百年来流传下来了许多奇怪却有效的药方。
但对朱祁钰来说,这却是个难题。
董宿是院使,给皇帝看病,除了御医,在场的就是他和内官。
现在的情况是,董宿既是裁判,又是选手。
而且医学圈子就那么小,很难指望他们做到公平公正。
除非把圈子扩大,让更多人参与进来,情况才能有所改变。
“这不是医者该做的事。”
朱祁钰抱怨道。
“人命关天,更何况是自己的命。”
董宿说。
“那这就是个死结了吗?”
朱祁钰叹了口气。
董宿没有回答,因为这本来就是个死结。
朱祁钰说:“算了,今天跟董院使聊了这么多,我收获不小。但我还是觉得,病人长期生病本来就是医生的责任,医生必须有高尚的品德,绝不能为了任何目的而用医术害人。”
他走到门口,停住脚步,回头看着董宿,笑了笑。
“臣也是这么想的,一定听从陛下教导。”
董宿愣了一下,随即低头说道。
“董院使这么说,朕很高兴。”
说完,朱祁钰走出房门,董宿一直送到太医院门口,带着院判和御医一起弯腰行礼:“臣,恭送陛下。”
朱祁钰只是挥了挥手,头也不回地坐上马车。
在厂卫和锦衣卫的层层保护下,他离开了太医院。
看着马车远去,直到看不见了,董宿才转身对院判和御医说:“本院使有事要宣布,各位过来一下。”
他对圣人的承诺时间不多了,还好如果内廷没事,御医们也不忙,得赶紧准备。
大明有完整的科举制度,可以参考的地方很多。
御医们听到消息后,有的高兴,有的担忧。
朱祁钰并不在意这些,马车在路上行驶,街上的人也渐渐多了起来。
随着赏赐的下达,京城也开始松动了。
宣读圣旨的太监一个个登上各家大门,早就收到消息的人,下朝回家便沐浴更衣,点香祭拜,等着圣旨的到来。
报喜都是提前通知的,香案、官服都准备好了,不可能突然接到圣旨,然后全家慌乱,那不成体统。
当然,抄家的除外。
领了圣旨,就得放在香案上祭拜,没见过被抄家还祭拜圣旨的。
朱祁钰回到王府,已经有人等了很久了。
这是李狗蛋第二次来到郕王府,上一次还是上次的时候。
他心里有点紧张,礼官给他讲了不少规矩。
比如走路要走多大的步子,离圣人多远下跪,跪下时怎么做,说什么话,这些都会由礼官教,免得在圣人面前失礼。
他穿的是崭新的,是礼官特意为他准备的。
当朱祁钰走进王府,立刻有人来通报。
到了正厅,朱祁钰把李狗蛋叫了进来。
看着李狗蛋一步一步走得有点僵,低着头好像在数步子,又偷偷量着距离,最后跪下高喊:“小人参见陛下,吾皇,,万。”
“起来吧。”
朱祁钰一手托着脸说。
“谢陛下。”
李狗蛋听了,挺直身子站起,依旧低着头。
“朕记得,你以前参加过神武卫考试。”
这并不是朱祁钰记性好,而是有人会把李狗蛋的事都告诉他。
但这句话在李狗蛋听来却不一样,圣人还记得自己,这是多大的荣耀啊!
“回陛下,小人没考过。”
李狗蛋想到这里,心里就一阵难受,当初他听错了老丘八的话,错过了机会。
“朕还记得,你当时说能抓住那个贼头。”
朱祁钰脸上带着笑容,语气也轻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