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秒记住【顶点小说】dingdian365.com,更新快,无弹窗!
他们身处的环境恶劣,人口减少,土地贫瘠,种啥啥不长,想到这,个个心里都起了波澜。
众人听完红柳和百济温凉的话,互相交换了眼色,终于有人开口:“百济大王都这么说了,咱们还有什么可推辞的?自然是要跟着百济大王一起干!”
百济温凉闻此,放声大笑。他原本还担心今天这事儿不好办,没想到红柳几句话就搞定了原本难啃的骨头,对她不由得另眼相看。
这时,百济温凉接着跟大伙儿说道:“这些天,我已经派我弟弟悄悄进了大安,探探那边的虚实。只要拿到可靠消息,咱们就联手行动,给大安点颜色瞧瞧。大家稍安勿躁,好戏在后头。”
众人原先心里都有些嘀咕,可没想到百济温凉竟舍得让亲弟弟冒险。这番举动,大大超乎他们的预料。没有十足的信任,谁敢让家人去大安那种龙潭虎穴?
万一被逮住,那可是有去无回的买卖。这么一想,大家伙儿的决心更坚定了:只要能把大安这块肥肉吞下去,好日子就近在眼前了。
再说那林乾,虽比他老子更狠,但终究是个二十出头的小伙子,刚坐上龙椅,急着立功显威。要不然,怎么会大动干戈搞建设呢?这样一来,正好给了他们翻身的机会。
转眼半月过去,大安的早晨热闹非凡,百姓们簇拥在街道两旁,个个脸上洋溢着激动。今天,他们的太后和皇帝的妃嫔们要浩浩荡荡进京了,这标志着新皇正式在汴京扎根,怎叫人不兴奋?
人群中,早有人按捺不住议论开来:“真想不到,林孙氏竟然这样风光地回了大安。原以为她被发配凉州,这辈子算是完了,结果一年多,人家就以太后的身份重返汴京,真是命好啊!”
还有人感慨:“说到底,还是儿子有出息,没这孝顺儿子,哪怕再给十年,她也回不来,谁能料到,当初最不起眼的九皇子,竟然成了真龙天子,这招‘扮猪吃虎’玩得真溜!”
“说到底,还是咱们陛下有能耐,魄力十足,要不,哪有今天的风光,说不定还在哪儿受苦呢!”
赵婉儿窝在颠簸的马车里,半个多月的旅途让她浑身酸痛。一旁的林孙氏瞧出了她的不适,忙不迭地帮她揉揉肩膀敲敲腿,满眼都是心疼:“闺女,熬到头啦,咱们到汴京了,苦日子结束了。”
赵婉儿勉强挤出一丝笑,掀开车帘望向外面热情的百姓,与她离开时的冷漠相比,简直是天壤之别。马车缓缓停下,林乾的声音从前传来:“母后,汴京到了。”
林孙氏闻言,整理了一下衣裳,端庄地坐好,车帘被侍卫拉开,林乾骑在高头大马上,英姿飒爽。
他跃下马背,紧接着,一个活泼的身影从轿子里跳出,紧紧挽住了林乾的胳膊,那是提前几天到的知意。
赵婉儿见状,心像被针扎了一样,急忙收起目光。林孙氏在宫里摸爬滚打多年,自然察觉到赵婉儿情绪的变化,叹了口气,轻轻拍了拍她的手背,柔声安慰:“闺女,别往心里去,一切都会好起来的。”
赵婉儿努力挤出笑容,但心里堵得慌,眼眶也发热,生怕一开口就是泪。她明白,那件事远没结束,也不可能轻易翻篇。
尽管林乾安排她来到了汴京,但她清楚,她和林乾之间,隔阂并未消减半分。这次能来,全靠林孙氏。没有林孙氏,她或许还在凉州的宫殿里孤零零地被囚禁着。
她深知,自己没资格抱怨,只是抬头望着林孙氏,轻轻摇头:“母后,我没事的,别为我担心。”
赵婉儿这副模样,让林孙氏心里更不是滋味,她不由得对知意投去了责备的目光。
可这事儿又觉得挺没道理,毕竟知意是自己的儿媳妇,况且她还怀着孕呢。但一想到赵婉儿,林孙氏心里还是止不住地疼惜,脸色自然好不到哪去,便说道:“行了,咱们先回宫吧。”
林乾见自己的母后脸色阴沉,又瞅了瞅赵婉儿,默默点头。随着他一声令下,大队人马浩浩荡荡地朝皇宫进发。
林乾心里明镜似的,母后还在为赵婉儿的事跟他置气。
在凉州那会儿,母后不知写了多少信催他,就连她亲自领兵在外,也几乎是两天一封,目的就是要他把赵婉儿从宫殿里放出来,可他都没搭理。现在母后埋怨,他也觉得情有可原。
一回到皇宫,林乾还来不及给母后和赵婉儿安排好住处,就一头扎进了政务堆里。
接手大安不久,各种事务堆积如山,他还有一大堆事情没处理完,忙得不可开交。就连出宫迎接母后和赵婉儿,也是挤出来的片刻闲暇。
走进御书房,几个大臣早已候着,见林乾进来,连忙跪拜。他摆摆手,让大家不必多礼,随即沉声问道:“各地官员选拔和考核进展如何了?”
柳青闻言上前,行礼后回禀:“陛下,官员考核即将结束,大概还需两三天就能呈上详细报告。至于那些尸位素餐、搜刮民脂民膏的官员,名单也快统计完成了。”
林乾在林州时,就已经见识到大安官场的腐败有多严重。他清楚,整个大安,像王进兄弟那样的害群之马不在少数。因此,他接手大安后的首要任务就是整治官场。
“朕要的不是‘差不多’,关键是要把所有不合时宜、不称职的官员彻底换掉。”
“有问题的官员,该处理的一个不落,都听清楚了吧?”这话一出,众人面面相觑,心里直犯嘀咕:这要是一锅端,大安岂不是要闹“人才荒”?
法不责众的道理谁都懂,皇帝这一波大换血力度太大,好几个人想劝劝又都憋回去了。毕竟,林乾那坚定的眼神,谁看了都得掂量掂量。
接着,林乾又抛出一个问题:“参与大安建设的,总共有多少人啊?”
工部侍郎琢磨了一会儿,上前汇报:“陛下,自发参与的百姓有二十五万,加上您率领的铁骑,总共五十万大军投入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