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秒记住【顶点小说】dingdian365.com,更新快,无弹窗!
赵正礼更是头疼的很,倒从不觉得是赵元昌的不是。
“元昌不过是为了完成白贵妃交代的事情,可哪想到事情会发展到这一步。四万多两,该到哪里去筹啊,眼看一天时间就要过去了,三天远远不够,要不,咱们去找殿下再求求情,罚银少一点儿,时间再给长一点。”
赵正礼心里没谱儿,一边感叹,一边问吴氏。
“那也得出得去啊,一个月的禁足时间,出不去怎么求情?难不成你要派下人前往,岂不是显得更没诚意?”
吴氏也发愁,心思百转,这个时候说再多丧气的话都没用,只能竭尽所能的想办法。
忽然,她死死盯着赵正礼,刚才还黯淡的眼睛里冒出精光,看得赵正礼直发毛。
“你看我做什么,我能想的办法可都是用尽了,私房钱也都拿了出来,总不能将我这些古董字画都拿去变卖吧,那外面的人该怎么看我们?赵家的脸面还要不要了,我的脸面还要不要了?”
赵正礼向来都是极为爱面子的人,除非关乎到性命,否则他绝对不会走万不得已的一条路,顺带搭上赵家所有的钱财铺子。
殿下此番罚银,他潜意识总觉得还有退路,当然了,不动这些东西还有最主要的一个原因。
吴氏不屑的哼了一声,扫了眼房间内赵正礼的那些个古董,字画:“就这些,白给人家都未必要。你当是宝贝,可真能值那么多钱吗?”
赵正礼一听就不乐意了,这是看不起他,还是看不起他的眼光啊。
“怎么不能了?这可都是大家所作,真要卖的话,那绝对是天价,直接拿三两幅给殿下,那都抵得上罚银的,要不是因为他一个毛头小子什么都不懂,怕他糟践了画作,我一准儿拿给他,才不会在这儿费劲扒拉的凑现银呢。”
赵正礼一本正经,说的头头是道,仿佛他一心都为了殿下好,也是为了不让这些名人字画落在不识货的人手里。
实际上,只怕他自己都不知道这些所谓的名作究竟是真是假,卖货的自然竭尽所能的吹嘘,假的也得说成是真的,饶是那些合作的商贾送来的,也不外乎都是从周遭买的,就算是从远方进货顺带花高价买来的,也总有人在来往中看到了,摆出一副难以言说的表情。
基于此,赵正礼还真就请来不少的所谓的鉴宝人,鉴定这些名作和古董的真假,同一幅名作,同一个古董,被不止一个人说是真的,不止一个人说是假的,把赵正礼自己都给搞混了,最后也只能用来从当门面,送送礼什么的,可这次罚银给殿下,他是真的不敢冒险。
这也是他为什么不敢拿出手的主要原因。
万一殿下识货,赵家不就又多了一条欺骗之罪吗?就算殿下不懂,可去了京城,自然会有懂的人,一旦让殿下下不来台,而这个根源又在赵家这边,即便远在京城,殿下也依旧不会放过赵家的,何况殿下返京是需要赵元昌的护送的,这不是在间接给儿子找麻烦吗?
赵正礼知道这一点,所以那些所谓的名作古董,对于这个时候的赵家来讲,也仅仅是摆设。
吴氏的不屑一顾,让他心里越发的不顺。
“你一向都十分有主意,有主见,这次怎么不见你有什么好的办法?还不是一样跟我在这里发愁!”
吴氏白了他一眼,一副看不上他的样子:“你以为我像你,这种时候除了埋怨他人没别的本事!办法倒是有一个,不过得你和我分头来办。”
赵正礼一惊,心头一喜,刚刚还暴躁几乎要跳起来,这会儿反而凑近吴氏,觍着脸问:“什么办法?”还亲自将茶水递到了她的跟前。
吴氏瞟了他一眼,接过茶水。
“我去同元德说,让他去向殿下求情,宽限几日,同时将罚银也往下降降,元德为人作风一向都没问题,殿下挑不出他什么毛病,就算成不了,也不好向他发难,何况元德将来是要考取功名,在京城里当官的,殿下若是想要拉拢人,从元德这下手是最简单不过的了,咱们平白递过去一个机会,殿下若是想要抓住这次机会,拉拢一个将来麾下的人才,理应会顺着元德的。”
赵正礼一听就皱起眉头:“可咱们都是白贵妃身边的,你让元德去跟着殿下……”
吴氏真想把茶盏砸到赵正礼的头上,没好气道:“你傻啊,咱们元德是什么人,别人不知道,你还不知道吗?他是任由殿下三两句便能拉拢过去的吗?可殿下不同,他总要表示点儿什么,才能走出一个低姿态拉拢人,咱们就是利用这一点才让元德去求情啊。你呀,人越老越糊涂也就罢了,怎么还越来越笨啊。”
被吴氏一说,赵正礼这才缓过神儿来,长长的“哦”了一声,对吴氏赞赏:“还是夫人高明,那需要我做什么?”
吴氏指了指旁边的椅子,示意他坐下。
“你嘛,任务更是简单,把肖氏叫过来,动动嘴皮子,让她去找珠儿,请珠儿帮着筹钱。”
赵正礼一听,脸色一变:“这怎么行,岂不是让钱家瞧不起?殿下在咱们赵家一事,原本是让他们高看了的,如今屡次遭遇殿下对赵家不满,钱家也越发同咱们走的远了,经此一事之后,更是到现在都没信儿,你觉得他们会借钱给珠儿?只怕想要同咱们摘清楚关系都来不及呢。”
吴氏把脸色一甩:“行啊,反正办法我就这一个,你不去办,自己想别的办法吧。”
说完,吴氏转身由丫鬟伺候卸妆洗漱,不再理会赵正礼。
赵正礼心里头发虚,他没办法,又否决了吴氏的办法,只能自己干着急,嘴上说着不行,实则在开口之后已经开始琢磨该怎么对肖氏说了。
他不得不承认,眼下当真只有这一个办法。
亲家若是不帮忙,旁的商贾关系再好,又有谁肯掏钱,何况是那么大一笔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