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秒记住【顶点小说】dingdian365.com,更新快,无弹窗!
第五十三章买肉(第1/2页)
虽然前街人多,但后街也并不萧条。
红星公社的小学、初中,以及红星公社的农机站、种子公司,可都在后街。
前后街的尽头乃是一座石桥,叫做三孔桥。顾名思义,就是有三个石拱的小桥。
一条桃花溪从桥下流过,汇入清江。
宋南星轻言细语的讲着,江永华老爷子仔细的听着,心里也渐渐的有了成算。
“谢谢小先生帮忙讲解,我先去邮局寄封信,再去换点粮食,你们呢?”
宋南星指了指一旁的公社卫生院,道:“也没啥事儿,就过来领点药。”
如果卫生院忙不过来,搭把手也是常有的事儿。
大家心领神会,就不用赘述了。
不过,当两方人马在供销社的肉摊前“狭路相逢”的时候,虽然都能理解,但双方的耳根子都不同程度的红了起来。
尴尬,在无声的蔓延。
最终,还是宋向文打破了这尴尬的沉默。
“来的太晚了,也不知道买不买得上。”
江永华老爷子瞥了一眼案板上的肉,再数了数人头,抿了抿嘴。
“肥肉是不可能的了,瘦肉也够呛。”
这年头,大家肚里最缺的就是油水,家里炒菜吃得最多的是菜籽油。
这年头的土地金贵,峰山大队的乡亲们便把油菜籽洒在了大峰山脚下。
缺乏管理的情况下,油菜籽的收成自然也好不起来。勉强收集起来压榨成菜籽油,也不过一小罐。
一家子一年到头,就这么点油荤,可不得省着点用。
于是,肥得流油的肥肉就成了家庭妇女眼中的香饽饽,买回去的肥肉大家总是能充分利用。
先将肥肉中的油炸出,留着以后炒菜吃多少都是个荤腥,备受家人喜爱。
炸焦黄的油渣可以直接放调料吃,也总有孩子不顾烧嘴烫牙的直接拿起来吃,油渣也可以切切伴着菜炒来吃。
对于家中孩子而言,那喷香的油渣就是最美味的东西,甚至多年后都念念不忘。
在农村还经常用一点肥肉用来擦锅,肥肉擦过的锅不仅炒菜香,而且能够延长锅的使用寿命,让铁锅不至于生锈。
就算是最有志气的孩子,也期望着可以每天都能够吃到肉。
对于家庭而言,肥肉是个宝,孩子嘎嘎笑。
可惜,今天是不能如愿了。
宋向文撇了撇嘴,不情不愿的说道:“再看看吧!”
江永华老爷子答应了曹勇要打酒吃肉的,自然也不肯放弃,两个人便跟着队伍,慢慢的往前挪。
看着前面长长的队伍,宋向文的表情算不得太好。
大峰山虽然不缺荤腥,但大部分能打到的还是野鸡和兔子。
野鸡还有点油水,但兔子的脂肪含量就低了些。
如果长期只摄入兔肉,可能会导致营养不良,引起所谓的“兔子饥饿症”,也就是“蛋白质中毒”。
所以,哪怕宋大志爷仨常常去山上打猎,一家老小还是盼着宋向文拿肉票去换回来的猪肉。
板油、花油最好,肥肉次之,瘦肉和骨头也不嫌弃。
毕竟,骨头不实惠,瘦肉没油水,只有这么个地位。
最不受待见的,当然是猪头、猪爪和内脏。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五十三章买肉(第2/2页)
可内脏,却分为两个极端。
医生开证明才能买的猪肝、猪腰自然是上等,不比猪油和肥肉价值低;不要票的猪心、猪肚、猪血、肺和肠子,自然是下等,比瘦肉还不招人待见。
想想一家子期待的眼神,和肉摊上越来越少的肉,宋向文的表情越发难看了几分。
宋向文和江永华排到的时候,摊子上的肉尚未卖完,虽然选择很少,但俩人还算满意。
在硕大的肉摊上,无数“边角剩料”中,两人一眼就看中了那颗硕大的猪头。
一个人的肉票肯定是不够的,两个人精对视一眼,毫不犹豫把肉票汇集到了一起,异口同声的说道:“要那颗猪头。”
负责肉摊的张屠户虽然不认识江永华老爷子,却是知道宋向文这个“常客”的,接过肉票瞥了一眼,把猪头一称,用撕出来的一股棕叶穿过猪头打个结,递了过来。
“三块五!还要点别的不?”
宋向文想了想,指了指一旁的猪肚,沉声道:“这也给我装起来吧!”
这个可是不要票的,张屠户毫不犹豫的把那个猪肚扔到了称上。
“九毛五!”
宋向文递了五张一块的过去,张屠户用他那油滋滋的手捻了五张一毛和一张五分的纸币回来。
宋向文多少是有点洁癖的。
虽然顾及着大家的脸面,第一时间接过了肉和钱,却全然没有放回衣兜的打算。
扭头就去了糖果饼干的柜台,把这五毛五花得一干二净。
江永华老爷子看在眼里,有样学样,也跟着买了一些,揣在了暗兜里藏好,这才跟着宋向文和宋南星爷俩回到了场口。
宋老三坐在牛车上,抽着老旱烟。
牛车上东西不少,但人却是一个都没有,怕是还有得等。
看到他们,宋老三深深的吸了一口后,手里的烟斗就顺势往地上一摁,熄了旱烟。
“哟!先生今儿个买的可不少,能打好几回牙祭的。”
宋向文摆了摆手,苦笑道:“去晚了,什么都没有捞着,就得了这么个玩意儿,亏死了!”
宋老三一听这话,眼里不由自主的带上了几分同情。
“三奶奶家大媳妇和张屠户多少沾点亲,你要真想买点板油、花油的,提前打个招呼呗!”
宋向文叹了一口气,道:“这也是没办法的办法!”
宋南星撇了撇嘴,喃喃道:“咱们为啥不能自己养猪呢?”
宋老三一听这话,乐了。
“那几年干旱,人都没得吃,那还有猪吃的。
好不容易熬了过去,十里八村的连个猪的影子都没有,拿什么来养?”
宋向文眯了眯眼,笑道:“我在城里听了一耳朵,说是要搞什么养猪运动。
真要搞起来,说不定咱们宋家村还真能养上猪。”
宋老三激动的一巴掌拍在大腿上,嚷嚷道:“那敢情好!自家大队养了猪,到了年底,多多少少也能打个牙祭,一年到头也算是有个盼头……”
一群人扯着闲篇,时间飞逝,等那些赶场的大娘大婶们回来,加入到聊天的队伍,那就更热闹了。
以至于宋向文那颗猪头,都没有引发什么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