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秒记住【顶点小说】dingdian365.com,更新快,无弹窗!
“滚开!”萧衡眸色森寒,厉声呵斥。
只要想到宇文昊那厮强留乔念在身侧,他胸中便戾气翻腾,恨不能将其挫骨扬灰!
可侍从寸步不让,垂首恭谨道:“池中药材金贵,乃是乔姑娘亲手拣选、细细碾碎而成。公子……莫要辜负了乔姑娘这番心血才是。”
此言如清泉,稍稍浇熄了萧衡心头的滔天怒火。
他目光转向药池,蒸腾氤氲的雾气缭绕而上,仿佛带着乔念的气息,轻轻熨帖着他躁动的心。
既是她的心意……自不忍辜负。
然而宇文昊那张脸......
赵婉清在林泽离开后,久久未曾动弹。书房内烛火微弱,映照着她沉思的面容。太后?前朝皇室血脉?这个消息来得太过突然,却也解释了许多她此前未能理清的疑点。
谢家为何能在江南迅速集结士族势力?沈怀远与谢文渊合谋之事,又为何能瞒过朝中诸多耳目?原来背后竟有真正的“主谋”在操控一切。
她缓缓站起身,走到窗边,望向夜色深沉的庭院。太后,那位自先帝驾崩后便深居简出、几乎从不过问政事的女子,竟藏着如此惊天秘密。
赵婉清心中隐隐作痛。她曾在宫中为女官数年,对太后印象极深。那时的她温婉端庄,言谈举止皆显母仪天下之风,从未显露半分野心。如今想来,或许正是这份隐忍,才让她得以安然度过了整整十年。
“若此事属实……那我该如何应对?”她低声自语。
她虽受命推行新政,但太后乃国母,身份尊贵,若贸然揭发,不仅难以取信于天子,反而可能被反噬。更何况,若太后真如林泽所言,是前朝遗脉,那么她背后的势力恐怕早已渗透入朝堂各处,甚至包括禁军之中。
赵婉清深知,自己必须谨慎行事。眼下最要紧的,不是立刻揭露真相,而是找到确凿证据,让天子不得不正视这一隐患。
她转身回到书案前,取出那枚玉佩,再次仔细端详。这枚玉佩自从青衣客交予她之后,便始终陪伴左右,仿佛某种隐秘的钥匙。她曾怀疑它与前朝旧臣有关,但现在看来,或许它的真正主人,正是那位隐藏极深的太后。
翌日清晨,赵婉清召见了楚轩。
“你可还记得三年前,我初入宫时,太后曾赠我一枚玉佩?”她开门见山地问道。
楚轩微微一怔,随即点头:“记得。那枚玉佩上刻有凤凰纹饰,极为精致。”
赵婉清将手中的玉佩递给他:“你看一看,是否与当年的那枚相同?”
楚轩接过玉佩,仔细端详片刻,脸色骤变:“赵姑娘,这……这的确是当年太后赐你的那一枚!只是……你怎么会现在才拿出来?”
赵婉清轻叹一声:“我一直以为它只是一枚普通的赏赐,直到青衣客出现,我才意识到它或许另有用途。”
楚轩皱眉道:“你是说,这枚玉佩可能藏有某种机关?”
赵婉清点头:“极有可能。我想请你帮我查一下,是否有办法打开它。”
楚轩沉吟片刻,最终应下:“好,我会找人设法破解。”
---
与此同时,京城之内,朝局暗流涌动。
李承安与王敬之等人并未因早朝上的失利而退缩,反而加紧联络昔日同党,试图寻找突破口。
夜晚,李府密室。
“事情比我们想象的要复杂。”李承安低声道,“赵婉清看似被陛下重用,实则已被盯上。她若继续推进新政,迟早会引发更大的动荡。”
“所以,我们要做的,就是推波助澜。”王敬之冷笑道,“只要她稍有差池,陛下便会收回信任。届时,便是我们的机会。”
“问题是,她太聪明了。”另一名官员皱眉道,“我们每一次出手,她都能察觉,并迅速化解。”
“那就换一种方式。”李承安眼中闪过一丝阴狠,“既然不能正面抗衡,那就让她陷入孤立无援的境地。”
他顿了顿,压低声音:“我已经派人去联系沈怀远的旧部,他们虽然被清洗,但仍有不少门生在外任职。只要这些人联合起来,在关键时刻倒戈,赵婉清便会陷入众叛亲离的境地。”
王敬之闻言,露出一抹冷笑:“很好。就让我们看看,这位赵大人还能撑多久。”
---
赵婉清对此尚不知情,但她已敏锐地察觉到朝中气氛的变化。她开始更加小心行事,不再轻易表露立场,同时加强了对身边人的防备。
三日后,楚轩带来了一个重要发现。
“赵姑娘,玉佩果然有玄机。”他将玉佩放在桌上,指了指边缘的一道细微裂痕,“这里有一处机关,我请工匠尝试打开,果然在里面找到了一张纸条。”
赵婉清迫不及待地展开纸条,只见上面写着一行小字:
>“凤栖梧桐,龙归故里。大梁终将归于正统。”
她瞳孔微缩,心头猛然一震。
“这是什么意思?”楚轩皱眉。
赵婉清缓缓合上纸条,神色凝重:“这是前朝皇室的密语。意思是……只有真正的皇族血脉,才能重新执掌江山。”
她终于明白,这枚玉佩不仅是太后的象征,更可能是她与前朝余孽之间的联络信物。
“太后……果然与萧承煜有关系。”她喃喃道。
楚轩脸色一变:“赵姑娘,那你打算怎么办?”
赵婉清沉默片刻,缓缓开口:“我要亲自面见太后。”
楚轩一惊:“这太危险了!她若真是幕后黑手,必定不会让你活着离开。”
赵婉清淡淡一笑:“正因为危险,才必须我去。我需要确认她的态度,也需要找出她真正的目的。”
楚轩还想劝阻,却被她抬手制止:“放心,我自有分寸。”
---
次日,赵婉清以政务繁忙为由,前往慈宁宫拜见太后。
太后依旧身着素服,神情淡然,见到赵婉清,脸上浮现出温和的笑容。
“婉清来了。”她示意宫女奉茶,“这些日子辛苦你了。”
赵婉清恭敬行礼:“臣不敢称苦,只愿为国效力。”
太后轻轻点头,目光落在她身上,似有深意:“听说你在江南立下赫赫战功,陛下对你颇为器重。”
赵婉清微微一笑:“陛下圣明,臣不过是尽职而已。”
两人言语间皆带着试探,谁也不肯率先挑破。
片刻后,太后忽然叹息:“婉清,你还记得三年前,我送你那枚玉佩吗?”
赵婉清心中一凛,面上却不露声色:“记得。”
太后望着她,眼神深邃:“那枚玉佩,是我父皇留下的最后一件信物。我本希望它能见证一个新时代的到来,可惜……命运弄人。”
赵婉清缓缓抬头,直视太后双眸:“太后娘娘,您到底是谁?”
太后嘴角浮现一抹苦笑:“我是谁?呵……我是前朝的长公主,也是这大梁最后的希望。”
赵婉清沉默片刻,缓缓开口:“娘娘,您可知若此事泄露,将会引来何等后果?”
太后淡淡一笑:“我知道。但我更知道,若不改变现状,大梁终究难逃覆灭。”
赵婉清深深看了她一眼,缓缓起身:“娘娘,臣告退。”
太后看着她离去的背影,轻轻闭上双眼,低声呢喃:“棋未终,局未散……”
---
赵婉清离开慈宁宫后,径直返回侯府。
她站在书房中,望着窗外夜色,思绪万千。
“太后……她究竟是为了复辟,还是真的想要拯救大梁?”
她不知道答案,但她知道,这场斗争,已经进入最关键的阶段。
“接下来……该怎么做?”她低声自语。
夜风吹拂,烛火摇曳,映照出她脸上一抹坚定的光芒。
这一盘棋,还未下完。
赵婉清回到侯府后,独自坐在书房中。夜色深沉,烛火摇曳,映照出她眉宇间的凝重。
她将那枚玉佩放在掌心,反复摩挲着其上的纹路,思绪翻涌。太后的真实身份已然揭晓,而她的言辞中,似乎并非纯粹为了复辟前朝,而是另有深意。
“大梁终究难逃覆灭?”她喃喃自语,“难道她早已看出新政的隐患?”
然而,不论太后出于何种目的,她的行为已触及国本。若任由其继续布局,恐怕迟早会掀起一场足以颠覆朝局的风暴。
赵婉清深知,自己必须做出抉择。
翌日清晨,她召集楚轩与林泽,于密室中商议对策。
“我已经见过太后。”她开门见山地说道,“她承认自己是前朝长公主,并且……她对大梁的未来抱有极大的忧虑。”
楚轩闻言,神色一凛:“她说了什么?”
赵婉清缓缓道:“她认为新政虽好,却根基不稳,若强行推行,只会引发更大的动荡。她希望我重新考虑自己的立场。”
林泽冷笑一声:“她这是在拉拢你。”
赵婉清点头:“不错。但她并未明言要推翻天子,而是暗示,或许可以另寻出路。”
楚轩皱眉:“你是说,她想让你支持她建立一个新政权?”
赵婉清没有立刻回答,而是沉默片刻,才缓缓开口:“她并未直接提出这个想法,但我能感觉到,她在试探我。”
林泽沉声道:“赵大人,如今局势已经十分危险。若我们不先发制人,等到太后真正行动之时,恐怕一切都晚了。”
赵婉清深深吸了一口气,目光坚定:“我知道。但贸然揭发太后,不仅难以取信于陛下,反而可能让我们陷入被动。”
楚轩点头:“所以,我们需要证据。”
赵婉清颔首:“不错。我们必须找到确凿的证据,证明太后确实与谢家、萧承煜等人勾结,策划复辟之事。”
林泽皱眉:“可问题是,太后的行踪极为隐秘,她的亲信也极少露面。我们该如何下手?”
赵婉清思索片刻,缓缓道:“太后既然愿意与我交谈,说明她对我仍有信任。我可以借此机会,进一步探查她的计划。”
楚轩担忧地看着她:“赵姑娘,这太冒险了。”
赵婉清微微一笑:“我知道。但这也是目前最稳妥的方式。”
林泽沉吟片刻,终是点头:“好,我会配合你。但一旦发现任何异常,我们必须立即采取行动。”
赵婉清站起身,目光坚定:“那就这么定了。”
---
与此同时,朝堂之上,风声再起。
李承安与王敬之等人已经开始暗中联络沈怀远的旧部,并试图在新政推行过程中制造混乱。
“赵婉清现在风头正盛,但我们不能让她继续坐大。”李承安在密室中低声说道,“我们必须设法让她失势。”
王敬之冷笑道:“她一向谨慎,想要直接扳倒她并不容易。不过……我们可以从她的新政入手。”
另一名官员附和道:“不错。她推行的新政虽然表面上利国利民,但实际上触动了许多人的利益。只要我们在民间散布流言,让他们对新政产生抵触情绪,届时朝廷内部也会有人站出来反对她。”
李承安眼中闪过一丝阴狠:“很好。就让百姓来逼迫陛下收回成命。”
---
赵婉清对此尚不知情,但她很快便察觉到京城内的气氛开始发生变化。
街头巷尾,关于新政的议论逐渐增多,许多原本支持改革的人也开始质疑新政的可行性。甚至有些地方官吏,在执行新政时态度消极,导致政策推进受阻。
赵婉清意识到,有人正在幕后操控这一切。
她召集群臣议事,试图稳定局势。
“诸位大人,新政虽有阵痛,但长远来看,利大于弊。”她在朝会上坚定地说道,“若因一时之困顿便止步不前,将来只会付出更大的代价。”
然而,反对的声音依旧此起彼伏。
“赵大人所言固然有理,但眼下民生艰难,百姓怨声载道,若继续强行推进,恐怕会激起民变。”一名御史出列奏道。
赵婉清淡淡一笑:“御史大人,您可曾亲自走访过民间?新政实施之地,百姓生活是否真的如您所说那般不堪?”
那御史一时语塞。
赵婉清趁势继续说道:“新政虽有阻力,但并非不可调和。关键在于如何引导。若各位大人能放下私心,真正为百姓谋福祉,我相信,新政终将深入人心。”
天子看着赵婉清坚定的眼神,最终点头:“赵卿所言有理。朕命你继续主持政务,务必妥善处理此事。”
退朝后,赵婉清走出宫门,迎面而来的是楚轩。
“赵姑娘,我查到了一件事。”他低声道,“最近京城内流传的那些谣言,源头都指向李承安与王敬之。”
赵婉清眉头微蹙:“他们果然不肯善罢甘休。”
楚轩叹道:“但他们这次的手法比以往更加隐蔽,很难找到确凿证据。”
赵婉清微微一笑:“没关系。他们越是急躁,越容易露出破绽。”
她抬头望向远处,眼神坚定。
这一场较量,才刚刚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