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秒记住【顶点小说】dingdian365.com,更新快,无弹窗!
第468章升官!中军都督府右都督!(第1/2页)
奉天殿的庆功宴办得盛大,殿外的宫灯从午门一直挂到金水桥,殿内的炭火映着满桌的珍馐,酒香混着烤鹿肉的香气,飘得满殿都是。
也速迭儿虽然也是蒙古大汗,但跟脱古思帖木儿这个正统大汗比起来,还是差了不少。
脱古思帖木儿毕竟是忽必烈嫡系,手里握着北元传国玉玺,承继着大元正统,哪怕败落了,在草原上仍有不少部落认他这个“根正苗红”的大汗。
可也速迭儿呢?不过是阿里不哥后裔里冒出来的野心家,靠着瓦剌的兵马自立为汗,连块正经的大汗金印都没有,说穿了就是个“野路子”,在草原部落眼里,顶多算个强势的部落首领,根本算不上公认的共主。
所以老朱压根没把他当回事。
先前擒获脱古思帖木儿时,还特意搞了献俘仪式,牵着他去太庙祭祀先祖,昭告天下“天命所归”;到了也速迭儿这儿,连让他露个面的心思都没有。
在老朱看来,这就跟剿灭了个跳得欢的部落头领没两样,犯不着兴师动众搞那些排场。
反正功劳已经摆在那儿,草原上的刺头被摁下去了,将士们该赏,朝局该稳,直接摆个庆功宴,论功行赏,把该安排的人事定下来,比什么都实在。
至于也速迭儿?关在牢里等着发落就是,连让他沾沾“献俘”这种正统仪式光的资格都没有——毕竟,一个连金印都凑不齐的“大汗”,实在不配耗费朝廷的心思搞那些虚礼。
老朱坐在龙椅上,穿着常服,手里把玩着那枚缴获的蒙古大汗金印,脸上虽没什么笑意,眼底却藏着掩不住的喜气。
这块金印可不一般,乃是成吉思汗的大蒙古国汗印,历经窝阔台、贵由、蒙哥等数位大汗,是草原上公认的权力象征,印面上的“天赐成吉思汗大蒙古国印”九个畏兀儿文,在蒙古各部眼中比任何盟约都管用。
当年成吉思汗凭着这枚印玺号令草原,窝阔台用它调动西征大军,蒙哥持它威慑四大汗国,多少部落首领见了这枚金印,哪怕心里不服,也得跪下磕头。
后面忽必烈夺得汗位后,即便做了中原王朝的皇帝,也没忘了这枚印玺的分量。
他将其与传国玉玺一同供奉在太庙,既用它维系对蒙古本部的统治,又借它向四大汗国宣示正统——毕竟无论他在中原称多少次“皇帝”,在草原上,能让那些桀骜部落认账的,终究还是这枚成吉思汗传下来的汗印。
北元退居漠北后,历代大汗更是将其视作命脉,脱古思帖木儿被擒时拼死护着的,正是这块金印,只可惜终究没护住。
这印玺不止是块金子,是草原数百年权力传承的凭证,是黄金家族统治的根基,更是无数蒙古人心中“长生天授权”的象征。
如今它落到大明手里,比擒获十个也速迭儿都管用——这等于告诉整个草原,大蒙古国的传承断了,黄金家族的天命尽了,再想靠着“汗印”号令各部,不过是痴心妄想。
“都坐吧。”老朱开口,声音里带着酒后的微醺,“这次北征,荡平瓦剌,生擒也速迭儿,你们个个都有功。”他抬手示意太监宣读封赏名册,“李文忠!”
李文忠出列躬身:“臣在。”
“你率部奔袭千里,居功至伟。赏黄金百两,玉器十套,锦缎千匹,再赏你老家盱眙良田千亩,给你李家添座新牌坊。”老朱的声音不高,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
“谢陛下隆恩!”李文忠叩首谢恩,脸上平静无波。
他知道,这些赏赐是应得的,却也明白,比起这些,陛下心里更看重的,是站在他身边的那个胖皇孙。
果然,老朱的目光转向朱高炽:“高炽。”
朱高炽上前一步,躬身行礼:“孙儿在。”
满殿文武瞬间屏住了呼吸,连筷子碰到碗碟的声音都停了。
谁都知道,这位皇孙这次立的功太大了——捕鱼儿海生擒脱古思帖木儿,木伦河谷活捉也速迭儿,这两件事,随便拿出一件,都够封王封侯的。
可老朱会给什么赏?
朱高炽毕竟是燕世子。
不可能再给他一个王位!
那是像李文忠一样的金银玉器,还是……
“你两次亲冒矢石,生擒蒙古大汗,震慑草原,功劳不小。”老朱放下王印,从太监手里接过一份明黄卷轴,“朕给你个实际差事——中军都督府右都督,兼领岭北都司事。”
“轰”的一声,殿内像炸了锅。
文武百官手里的酒杯都晃了晃,连几位见惯了风浪的公侯都忍不住对视一眼,眼里满是震惊。
中军都督府右都督!
那可是掌管天下兵马的核心要职,虽说是“右都督”,但中军都督府向来由皇室亲信执掌,比如说左都督,一直都是曹国公李文忠,皇帝陛下的亲外甥。
更别说还兼着岭北都司事——那地方是新打下来的要害,等于把草原的兵权也交到了他手上。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468章升官!中军都督府右都督!(第2/2页)
这哪里是赏功,分明是把天下兵马的一半,塞进了这位胖殿下的手里!
老朱的深意,明眼人瞬间就看穿了。
李文忠年近五旬,常年征战伤了根基,迟早要从兵权上退下来。
而朱高炽两次北征立下不世之功,威望早已盖过朝中诸将,现在把他推到中军都督府,就是要让他接替李文忠,替皇室牢牢攥住兵权。
将来无论是太子朱标继位,还是皇太孙朱雄英长大,有这么一位手握兵权的胖殿下镇着,大明的江山才能稳如泰山。
可谁能说个“不”字?
朱高炽的功绩摆在那里——别人打草原,能赶走就算胜利;他打草原,直接把人家的大汗捆回来,还是两个!
这种战绩,纵观大明开国,除了徐达、常遇春,谁能比得上?甚至就连徐达、常遇春都没能生擒蒙古大汗。
论功行赏,给个右都督,合情合理,挑不出半分错处。
更没人敢忘了,先前弹劾朱高炽的詹徽、刘三吾,此刻还在岭北喝风吃雪。
那两位都是朝廷重臣,就因为想要攻讦这位胖殿下,以礼法之名逼他去倭国海外朱棣,结果就被打发去了蛮荒之地,现在谁敢触这个霉头?
有那心思活络的,已经在心里盘算着,该怎么跟这位新晋的右都督搞好关系了。
“怎么?”老朱扫了一眼殿内,声音陡然转冷,“你们觉得,高炽配不上这个职位?”
“臣等不敢!”百官齐刷刷地起身躬身,连大气都不敢喘。
朱高炽叩首谢恩,声音沉稳:“孙儿谢皇爷爷信任。只是孙儿驽钝,怕难当此任……”
“你难当,谁能当?”老朱打断他,语气带着不容置疑的强硬,“脱古思帖木儿是你抓的,也速迭儿是你擒的,岭北的章程是你定的,这天下兵马,除了你,朕还信得过谁?”
他顿了顿,目光扫过满朝文武,“给你三年时间,把中军都督府的事理顺了,把岭北的商路守好了。三年后,朕要看到草原上的牛羊,能顺着商路走到南京来!”
“孙儿遵旨!”朱高炽重重叩首,额头抵在冰凉的金砖上,心里却像燃着一团火。
他知道,这不仅仅是个职位,更是皇爷爷交给他的担子——守住大明的兵权,守住草原的安宁,守住这个正在走向强盛的王朝。
要是放在先前,朱高炽还真有可能拒绝,毕竟他可不想给老朱父子三代打工当牛马。
但是现在不同,这职位直接关乎他规划的三条商路——草原丝绸之路要靠军卫护航,黑水远洋商路关乎到进军美洲的宏图大计,蒸蒸日上的东海贸易更得有水师撑腰。
这些事,交给别人他不放心:文官不懂军务,难保不会被部落糊弄;武将不善经营,怕是守不住商路的利润。
与其看人脸色、等别人配合,不如自己握住兵权,想调兵时不用看谁的眼色,要护航时能直接下令,把主动权牢牢攥在手里。
所以朱高炽直接就答应了下来。
他心里清楚,这职位不是用来争权夺利的,是用来给商路铺路的。
有了中军都督府的印信,岭北的巡逻骑兵能按他的章程来,沿海的卫所水师能配合海贸船队,那些想在商路上动歪心思的部落和奸商,也能凭着军威震慑住。
拒绝?那才是傻事——放着能亲手推进大计的权力不用,难道等着别人把他的规划改得面目全非?
握住兵权,才能让那些图纸上的商路,真正变成流淌着利润的黄金通道。
老朱看着他胖乎乎的背影,嘴角终于露出一丝笑意。
他端起酒杯,对着满殿文武道:“都举杯!为我大明擒获二汗,为我大明有高炽这样的后辈,干了这杯!”
“臣等恭祝陛下,恭祝胖殿下!”满殿的酒杯碰撞声响起,声音里带着敬畏,带着感慨,也带着一丝对未来的期待。
宴席散后,文武百官踏着月色出宫,一路走一路低声议论。
“没想到陛下动作这么快,直接把中军都督府给了胖殿下……”
“这有什么意外的?两次生擒大汗,这份功,给个王爵都不过分,何况一个右都督?”
“我看啊,陛下是想让胖殿下接曹国公的班,以后这军权,怕是要牢牢握在皇室手里了。”
“詹徽、刘三吾还在岭北呢,现在谁敢说个不字?再说了,胖殿下确实有本事,你看他在和林定的那些章程,既懂打仗,又会安抚,比咱们这些只会在朝堂上吵嘴的强多了。”
“是啊,以前总觉得这位胖殿下会经商赚钱,没想到打起仗来这么狠,办起差事来这么细……”
议论声渐渐消散在夜色里,只剩下宫墙上的灯笼,在风里轻轻摇晃。
谁都明白,从今夜起,大明的朝堂要变天了。
那个曾经被认为“敦厚有余,锋芒不足”的胖皇孙,用实打实的功绩,一步步走到了权力的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