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秒记住【顶点小说】dingdian365.com,更新快,无弹窗!
第四百二十九章为魂正名(第1/2页)
霍思言没有直接回答,只是掏出袖中一物。
那是她从韩烈神魂中封印而出的另一道线索,今晨魂波自破时,她终于明白,那不是魂诀,不是武功。
是一份名录。
上面,刻着十三个名字。
其中六个早已陨落、四个正被魂派操控、剩下的三人,她赫然认得一个。
昭国户部尚书,孔延清。
也是她入东溟前,力主“魂门为乱,当彻底镇压”的头号大臣。
“在这之前我们认为回朝是难事,可如此看来,回朝恐是最简单之事。”
沈芝冷冷地看她。
“你要的是,推一人入局,拉一派下马,你要以一己之身,动昭廷根骨。”
霍思言点头。
“如果我死在地宫,这些本不该说,但我活着走出东溟,那就得有人……替这些死去的人发声。”
“替那些不愿再受魂术奴役的,将魂术夺回手里。”
谢知安握紧缰绳低声道:“你若是不弄出点新花样来,我反倒是觉得你无趣。”
霍思言轻声笑了笑。
“她用魂术立威,那我就要用魂术……救命。”
车队缓缓驶入南都大道,昭都城门已现。
远处鼓声轰鸣,一道道黑甲禁军排布整齐,赫然正是太后御前亲军。
紫金车辇停于城门之前,太后并未亲临,而是遣来了她最信任的宫人,许嬷嬷。
“霍使者,太后命你先入侧宫歇息,今夜酉时,赴天策殿议事。”
霍思言略一颔首。
“明白。”
她回头看谢知安与沈芝,淡淡一笑。
“走吧,进宫。”
酉时,昭宫天策殿内灯火通明,重檐之下悬垂金纱,帷帐之内檀香氤氲,轻烟袅绕如梦如幻。
霍思言踏入殿中,身形笔直如剑,步履平稳,眸光清冷如水。
太后端坐主位之上,身披素白宫袍,面容安然,不施粉黛,却自有一种不怒自威的气度。
她看着霍思言,神色未动。
帘帐之外,谢知安与沈芝被拦于殿前,未得入内。
“你来了。”
太后语气温和,听不出情绪。
霍思言行礼。
“臣霍思言,叩见太后。”
太后摆摆手道:“此处无旁人,免礼。”
霍思言却没有动,直身立于殿心,目光与太后平视。
“臣此次奉命入东溟,剿魂门余孽,虽未能尽除根本,却斩赤玄子,破韩烈傀身,查得魂派内应数人,特来回禀。”
太后闻言似笑非笑,眉眼轻挑。
“你可知,若不是我将你送去东溟,如今在朝中……你早是弃子。”
霍思言面不改色。
“臣知。”
“你知道,却依然回来?”
太后缓缓起身,目光透出锋芒。
“你这一趟回来,是想交卷,还是想翻你那个陈年老案?”
霍思言轻声一笑,回答道:“臣不敢翻案,臣从始至终想做的,唯有澄清。”
“魂术不是祸源,真正的祸,是将魂术握在手中却不加节制之人。”
太后听完,缓缓落座,抬眸望她。
“你倒是说得比赤玄子还义正辞严。”
“可惜,魂术从来不是信仰,它是利器杀器,是权是势,是可令生人化傀的恶法。”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四百二十九章为魂正名(第2/2页)
“若你将它放归民间,便是与整个昭国为敌,你敢么?”
霍思言上前一步,声音如剑:“魂术为恶,不是术错,是人错。”
“臣不敢放归民间,但臣可以,还它一个公正。”
太后微眯双眼,似有笑意,似有杀意。
“那你说说,这“公正”如何给?”
霍思言不语,只是取出一物,双手递上。
那是一张陈旧而模糊的纸页,纸上以古魂文勾勒出十三个名字,几乎无法辨识。
太后目光一凝。
“你从哪儿拿来的?”
“韩烈残识中。”
霍思言淡淡答道。
“上面六人已死,四人沦陷魂派,余下三人,皆在朝中任高位。”
“太后若真恨魂门之祸,此物应当最先清理。”
太后低声道:“你想借我之手,除他们之名?”
“不。”
霍思言神色平静,眼底却如沉江寒月。
“臣想请太后,赐一纸罪状。”
“以魂门逆案,弹劾其中三人,臣……自愿担此折子。”
殿中静寂片刻。
太后忽然轻轻笑出声来。
“你倒是……比我想得还快一步。”
“我原以为,你会回避,会妥协,会藏私。”
霍思言低头回道:“臣若不杀出一条血路来,就死在了东溟。”
太后语气渐冷。
“可你别忘了,那是我把你送出去的。”
“你欠我命。”
霍思言神色不变。
“若不还,就永远被拿捏,那不如今日还清。”
太后凝视她片刻忽然道:“你若真要折子,我给你。”
“但你可知,这一出手,便是彻底撕破脸皮,你今后,已无回头之路。”
霍思言深深一揖。
“昭国的路,从不该回头。”
太后没有再言语,轻轻摆手。
“去吧,明日巳时,御前议事,你将亲口呈折。”
“愿你言之有据否则,我便将你,打入慎刑司。”
霍思言转身而去,步步坚定。
帘后太后负手而立,目光落在那张魂名名录上,良久不动。
她低声自语:“果然……霍家的女儿,从来都不肯低头。”
“事已至此,我便不再试探,只希望有朝一日,你能入我麾下,届时,你将会是最完美的魂主……”
天色微明,金銮殿外晨钟响彻九重天。
昭宫清议大朝,百官肃立,紫袍金冠者居前,青袍从列者居后,皆沉声默立于阶下。
而宫门尚未开启。
天策殿中,霍思言正由内侍引出,身着朝服,胸佩昭国勋章,步履无声,目光清明。
她手中紧握着一轴竹卷,卷上是韩烈残魂中得来的密录,魂派余孽朝中潜藏之名,一字一句,皆以血印所书。
大朝门启,曙光洒落金砖玉台,众臣抬首,望见那道熟悉却陌生的身影缓缓步入殿阶之上。
太后未现,今日朝议,由中书令监议,司礼监侍立左侧,军机处押案者立于右阶。
一声通禀:“霍思言奉命归朝,有折上奏,请天听。”
群臣哗然。
霍思言昔为内廷命使,虽有军功,却非列籍臣官,今以使节之身,突入朝会,又欲“上折言事”,于法不合。